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让我看看你的“美”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命题选材多是围绕自然与社会展开,关注“我”与社会生活、“我”与人生哲理、“我”与青春成长、“我”与思辨智慧、“我”与历史文化,在观察、体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在感悟时讲求发展、创新。可以说命题材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个中涵盖学习必需的政治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基本层面,但内蕴还是聚焦于“我”游走在哲理和现实之间,那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会在平稳和创新之间作何抉择?又会有哪些内蕴要求呢?
  
  一、情感的“美”——真度
  
  作文要力避矫饰情感,主张“言为心声”,这是与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思想健康,情感真挚”是一致的。可现实生活中学生情感体验的缺席导致了为情造文,以“家人车祸”、“父母去世”等悲惨故事骗取廉价的眼泪,读后让人大倒胃口,这就失去了情感之大美——真。
  要想有真的情感,首先要有丰富的个性体验。我们学生虽身居斗室,生活经历大同小异,可情感体验却像树叶或掌纹一样不尽相同,可以去写自己个体的心路历程,让本能的情感自然地汩汩流淌,这就是真。因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善于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多“愁”善“感”,看一叶飘落而知天下秋而伤流逝,闻高山流水而晓雅意而悦相知。
  当然还需要有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缠绵悱恻时堆积渲染不为过,舒缓宁静时淡淡一笔亦不为少,关键是情与文融为一体。虽然是跨过月台去买橘子的蹒跚的背影,但这一普通的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凝聚在内心的真情丰碑;虽然宣泄的是对战争残酷和种族迫害的憎恶,但安妮选取个人视角,以自己的遭遇演绎心灵的苦痛史诗;虽然是日日走过的一座历尽沧桑的荒园,但地坛成了史铁生反思自我净化灵魂的精神栖息地。这一切得益于恰当的情感载体、得体的叙述视角和独特的个体体验。
  带着些真,我们可以在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意”的歌声里回望过去,学会感恩与回报;在天津卷“我说90后”中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自己的青春;在重庆卷《我与故事》的细心梳理中获得感悟与启迪;在安徽卷“弯道超越”中体味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生活真谛。理解了这些用意,那自然之美与人生之实就熔铸在情感之真中,何愁不能感人肺腑?
  
  二、信息的“美”——密度
  
  作文要有具体的内容和充实的内涵,那就要避免空洞与单薄,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足够的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可是,平时学生们的作文要么记流水账,笼统地写出事情的全貌及其重要细节;要么空洞浮泛地议论,不能运用充足的论据阐明问题的实质。单薄而缺乏厚度,浮泛而缺乏深度,这就失去了内容之大美——实。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有实的内容,首先要“胸中有丘壑”,占有丰富的素材。我们可以拥自然入怀,用敏感的心及时捕捉风的私语,花的叹息,高耸入云的山峰,波涛汹涌的江河,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跃然在湖面上的一抹斜晖;我们可以和社会握手,用青春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青春的思想思考这个世界,用青春的心智观照这个世界;我们也可以走进历史这五彩缤纷的“花圃园地”,感受坚忍以有所为的司马迁,栏杆拍遍无人会的辛弃疾,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周恩来。
  当然,有了丰富的“米”也不一定能做出多彩之“炊”,还需要一定的“厨艺”。既要注意材料选择与使用的确凿、典型、新颖,更要注意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增强信息的密度。我们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描写手法真实地描摹世间百态,可以融景、情、理于一体再现人生的万般滋味,可以让修辞技巧为你的世界抹上别样的一笔。如山东一考生在写作《见证》时就突出了信息的密度:“高科技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造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演员与演员之间语言、心灵的沟通建起了一架隐形的桥梁。在赛场上,我们见证的是人们眼中含着的激动的泪水,我们见证的是他们顽强拼搏的勇气,见证的是运动员永不言弃的霸气。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五星红旗在赛场上缓缓升起的时刻,见证了一次又一次运动员努力过后露出的甜美笑容。”流动言语中洋溢着激动与自豪的情怀,信息的密度有助于升华这份情感。
  
  三、文化的“美”——厚度
  
  文章的底蕴来自于人的才情,人的才情缘自于文化的积淀,并且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文采”的要求也突出了这种文化因子,要求文句有意蕴。在现实写作中很多学生为了突出文化底蕴而有意堆砌,浓妆艳抹,或是套用人物生拉硬扯,虽有了文化的“厚度”却失去了美感。
  首先,我们要根据作文题目去整合饱含某种文化意蕴或文化特质、能够激发读者审美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信息多是一些人物、诗词、典故、史实、熟语、节日、名胜、音乐、绘画、书法、女工或其他典型意象。它自觉以文化为载体,巧妙地与文化融会在一起,应如“眉梢的痣一点”那般恰到好处。
  其次,要开启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去激活民族精神记忆。2009年浙江卷对乡情的眷恋及感恩的美德,天津卷以审视“90后”自我来激励民族的希望,辽宁卷以明星代言唤起人们内在的良知,海南宁夏卷更是诚信与善良、谎言与骗术两种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对撞与较量,这些美都可唤起民族的良知,追回民族的失落,以修葺民族的精神家园。
  
  四、语言的“美”——质度
  
  文章语言要讲究质感,既要有典雅的韵味,又要以朴实、真纯取胜;既要讲究幽默,趣中生理,又要富于机巧,灵动生辉;既要注重辩证语言圆润熨帖,又要运用技巧语言跌宕多姿。可在现实写作中,很多学生过于追求质感,语言的形式大于内容,外在的美感胜于思想表现,喧宾夺主而使文章华而不实,这就失去了语言的“质度”。
  文章的语言要为表现内容传递思想服务,是朴实无华还是典雅端庄要因文而异,据情而变。若是写景物,那就要求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若是写人,那就要求神形毕肖,让人如见其行;若是论理,那就要求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如湖南卷《踮起脚尖》让人追求更高远的目标,追求视野上的“一览众山小”,或追求灵魂上至善至美的境界;四川卷则让人在《熟悉》中发现风景,甚或果断地放下熟悉的事,去挑战新的事物,去迎接新的自己。
  当然,语言的质度还表现在一定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如句式上可以整散结合使节奏舒缓自如,修辞上可以恰当引用让语言文气盎然。如山东卷作文《见证》中有位考生就综合运用了修辞技巧,使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具有诗意的美感:“那时节,这样的夜晚,有星星,有晚风,怎会没有煤油来照明呢?主人用柴火点燃煤油灯,灯芯在灯罩里发出劈里啪啦的声音,如诗歌般整齐而富有韵律。现在呢,没有了煤油,也没有了煤油灯,只有那遍布屋里屋外街道两旁照彻大地的电灯,圆的,方的,环形的,柱形的,白色的,红色的,让我睡觉也睡不安稳。”
  总之,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依然会集中在“我”与社会生活、“我”与人生哲理、“我”与青春成长、“我”与思辨智慧、“我”与历史文化这几个层面,关键是怎么坚守“注重体验”、“讲求理性”、“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凸显以小见大的艺术性,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深刻性,进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自己的“美”。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衣要会穿,饭要会吃,书要会读。碰到理念类的文章要会生活化的思考,碰到生活化的文章要会理念化的总结。一句话,“通感”思维是必要的读书方法。  一部小说能否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故事情节是否曲折感人,其次则是看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真实。一个初读小说的人能对一部作品爱不释手,主要是受到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的吸引。所谓“看热闹”,总要有热闹可看。其内容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基本是建筑在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之上的。但
岛上的居民称它为“世界的中心”。同时这儿也是世界上极受欢迎的景点之一。来吧,千万不要错过探索复活节岛的机会!  找一找  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竖立在复活节岛上的石像很多都倒下了。现在有考古学家将其复原成原本的样子,但是有一座石像弄错了,你能帮忙找到它吗?  美丽的舞者  这几位舞者长得太相似了,很多人分辨不出她们。现在知道莉安娜在玛利亚的前面,瓦莱丽不在莉安娜的后面,你能认出她们吗?  找不同  
故事背景:李亨是鄞县的县令。有一天,他接了一起“茄子被盗案”。  出场人物:李亨、县民甲、县民乙、衙役  第一幕  清晨,县民甲的菜园中。  县民甲:天哪!谁干的,我的茄子都去哪儿了?  第二幕  上午,县衙。  县民甲:大人,小人家里以种菜为生。今日我发现有人偷了我家的茄子。  李亨:茄子大概是什么时候被偷的,你可清楚?  县民甲:我天天去菜园子,昨天还在,应该就是在今早被偷的!  李亨:这么多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以他们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了他们的生命体验,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选入我们课本的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名篇佳作,是古代文化精髓的鲜活体现。然而,我们的学生不懂得为什么现在还要学这些“之乎者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索然,甚至厌倦。究其原因,发现这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机械、古板地照本宣科,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茫然与迷惑,消解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很多高一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都无法找到学英语的感觉,他们仍想当然地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诵单词,只要单词记熟了,学习就没有问题。事实上,高中英语学习比初中英语要繁杂很多,主要表现为词汇量更大、语法知识更多、阅读难度更深以及对写作和听力的要求更高,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因此,教师在对高一新生的英语教学中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新生能否更好地从初中英语向高中英语学习过渡,
汉乐府《陌上桑》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曹旭先生说:《陌上桑》“为了反击丑恶与卑鄙,全诗通篇写美,以美压邪。”(《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从以美压邪的角度领悟《陌上桑》的题旨,的确深中肯綮,深契诗心。细细演绎,亦不难发现,诸多的描写都是围绕着人物美展开,剖析罗敷这一人物之美,诗人的写作意图便清晰呈现。    一、装饰美凸现罗敷爱美之心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人物美的描写,《诗经》《楚辞》中就有许多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堂教学研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对作业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教师用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作业形式层出不穷,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机械抄写、简单重复、“题海战术”等。学生忙于应付作业,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对作业的忽视和厌烦的程度让教师感到吃惊和无奈。观察同行们的教学过程和反思自身的教学,笔者认为目前初中英语作业布置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内容单调,枯燥,无趣;要求  整齐划一,一刀切;形式单一,缺
阅读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设疑、启发、引导等具体方式把阅读和思考的主动权和空间还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观、所处环境等对课文进行非常规的理解,在掌握原意的基础上,把作者想说的话说出来。  1.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对课文的理解中,要求学
了解英美人的写作习惯是做好完形和阅读题的基本。  了解了英美人的写作习惯及英文的文章大体结构,我们只要读几个英语句子即可明白全文的大体意思。首先他们把最重要的东西几乎都是放在段首,即主题句;然后举例说明,即围绕中心展开论述、说明;最后明确表明作者的观点。这就是英美人写作方式的“三部曲”。明白了英美人的写作习惯,我们在做题时,会感觉容易得多。下面我们总结出做好完形填空题的四个步骤。  一、细读首句、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从而得到启迪和美感。  要想使文章有新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进行:    一、运用发散思维来立意创新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