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标测和消融需要准确和安全。本研究尝试采用EnSiteNavX标测技术对起源于主动脉窦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室性早搏(室早)进行消融。方法运用NavX标测系统构建主动脉窦、升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开口的三维电解剖及激动顺序图,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认NavX导航的准确性。结合传统的电生理标测,射频消融治疗24例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早和/或室速。结果24例均射频消融成功,其中,左冠窦内起源16例,右冠窦内起源4例,左、右冠窦内起源4例,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消融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分别为(56.1±18.3)min、(11.2±6.8)min。1例患者消融前发现合并左旋支中段狭窄,消融术后成功行支架术。平均随访(16±12)个月,1例室速患者有室早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NavX标测技术可以代替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早和/或室速的标测和消融。

其他文献
1903年Einthoven首创心电记录,1929年Forssmann开创心导管技术,1945年Block和Purcell发现磁共振(MR)现象,1973年Lauterbur和Mansfied引入梯度磁场编码定位MR信号源等,这些获诺贝尔奖的重大发明使磁共振成像(MRI)和心脏起搏(CP)造福人类。
早期复极(earlyrepolarization,ER)是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个体,在其心电图至少两个连续导联上出现QRS波终末部与sT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0.1mV,常伴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及T波高尖的现象。于1936年由Shipley等首次描述。据调查普通人群中早期复极的发生率约为1%~13%,黑人、男性、年轻人、运动员中发生率较高。
目的报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术后远期出现的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8例患儿(男、女各4例),平均年龄(7.1±4.1)岁,VSD术后1~5年发生持续性IART,8例均有左心室扩大,其中5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行心房电生理标测,部分应用三维标测(EnSiteNavX)技术,标测折返环的关键峡部并行导管消融。结果8例均自发IART,折返环关键部位分
目的观察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使用伊布利特(ibutilide,Ibu)对消融即刻疗效的作用。方法99例经充分线性消融仍为房颤或转为左心房心房扑动(LAFL)的患者,静脉推注Ibu,推注中若复律立即停止;注射完1mg后10min仍未转复者,可重复注射但总量≤2mg。在静脉推注Ibu的同时重复标测并加强消融。记录给药前后心律变化,测量复律后的QT间期和RR间期。术后心电监护至少12h。结果静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新近发生的显著心动过缓的病因及处理对策。方法连续1287例接受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中共21例(阵发性房颤13例,持续性房颤8例)在术后新出现显著的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时间〉5s或平均心率〈50次/min)。结果13例阵发性房颤术后均频繁发作房性心律失常,并在终止时出现长窦性停搏现象,13例均接受了2次手术,平均随访(18.8±9.2)个月,12例无房性心律失常复
患者女,72岁,因反复心悸20余年,气促、胸痛3年,再发伴下肢浮肿1周,呕吐半天人院。既往史: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20余年,临床诊断:持续性房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2型糖尿病。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0/65mmHg(1mmHg=0.133kPa)。神智清醒,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70次/min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的疗效及体表心电图特征。方法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内科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Carto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融治疗的122例流出道室早/室速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起搏及电激动标测,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局灶消融。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在拟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中,他汀类药物术前干预对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和筛选他汀类药物术前应用对心脏外科手术后房颤发生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m,RCT),根据确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提取文献资料并作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5.1软件进行荟萃(meta)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40例接受CRT的患者,男28例,女12例,分别在CRT植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根据心电图测得最大P波时限(PMD)和最小P波时限(PMID),然后计算P波离散度(PWD)。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RT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