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作为新兴学科珠宝首饰设计的重要主干课程,其课程体系还处于发展初期,现行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满足宝石加工业的人才发展需求。本文以梧州学院为例,试图结合梧州宝石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以操作技能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构建出适合本科阶段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的教学模式,为本专业实践课程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 操作技能 就业导向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珠宝首饰消费已进入黄金时代。近两年,我国珠宝首饰市场的年销售额均超过100亿元,成为世界珠宝首饰的重要消费国之一。为满足日益膨胀的个性化首饰消费市场,珠宝企业对具有专业技能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端珠宝设计人才的渴求愈加彰显。传统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强化知识而如弱化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不足以满足企业对优质宝石加工人才的需求。此外,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以实操课程居多,强调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在教学中普遍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自由练习和教师引导回顾复习的教学模式,无法很好的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缺乏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寻找一种新型的、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教学方法,是本文需阐述的重点。
二、传统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理论课上教师对知识点原理进行讲解,实验课上多以教师演示技能操作,教育对象自主练习为主。该课程内容繁复、讲授时间有限,传统教学方式缺少与学生的深度交流和接收学生对问题的反馈,常常会出现学生难理解、操作不熟练、知识点掌握不透彻等问题。除此之外,该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该课程教学中如何解决“填鸭式”教学的问题。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内容涉及较多的宝石学、设计学、加工学等方面理论知识,也涉及较多细小的技能操作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忙于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演示,学生被动学习和机械模仿,缺乏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更深层次的思考,缺少对知识和内化及主观判断过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范围内,高效且合理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充分内化教学难点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
2.在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中如何合理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仍采用的是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采用高度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一视同仁”,从而忽视了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上的差异性。这种教学模式不足以满足不同水平教育对象的知识需求,久而久之,不利于受教育对象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限制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将大部分教学重心放在传道和授业上,无法有效实现师者解惑的基本职能。
3.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与宝石加工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对首饰设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梧州宝石加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因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充足、以及投资和交易环境优越等优势,目前已发展到300多家宝石加工企业,每年宝石加工总量超过 60 亿粒,被称为“世界人造宝石之都”。 梧州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开设了珠宝首饰设计这个专业,作为梧州学院特色专业,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与地方宝石加工产业关系最为紧密。然而,现行的课程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八角手教学,课程教学中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难度没能与地方产业高度融合,也没有做到结合梧州宝石加工业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和训练。如何利用地方珠宝产业资源,让学生了解最新行业发展动态,是现行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难点之一。
三、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本次教学改革旨在改变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上教师演示、学生自主操作的教学方式,将教师从重复繁琐的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教育对象拥有充足的时间结合自身的学习节奏在不断的练习与思考中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内化,以期提高教学转化效率和效果。同时,结合梧州宝石加工业发展现况,为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提炼出一套本土化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且与市场紧密接轨的教学实施方案。具体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任务驱动”分层次教学法,改变传统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被动知识接受者的教学格局。“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是一种将传统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创设与之对应的教学人物,实施相应的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促进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知识,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沉闷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有活力。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促进教学绩效的教学模式,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有助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思维和工作方式。
2.通过DBR研究范式不断完善现行的课程教学模式。“DBR研究范式”全称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教育学领域基于现实情境的研究范式,根据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实施,探索构建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将这种研究范式运用到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之中,根据教学实践中反饋的问题修改完善原始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构建新的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在实践中解决原有的问题。通过在调研—设计—实施—反思的过程中迭代循环,为后续不断充实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提供依据。简而言之,对教学过程的再设计以及再实施,有利于不断加深对原始问题的认识,实现“机械学习”到“有意义学习”的转变,最终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实现学校知识与珠宝市场需求的无缝接轨。企业需求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为适应梧州宝石加工业发展需要,在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宝石加工业市场动态和需求,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探究出更具时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教学体系。同时,大力推进本学科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行业合作及联合培养人才,尽可能多培养满足珠宝市场需求的高层次珠宝首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2016-2022年中国珠宝首饰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
[2]张建伟 ,孙燕青.建构性学习 — ——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9.
[3]王文静,谢秋葵.基于设计的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持续动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7-11.
[4]楚亚蕴.基于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9):11—12.
作者简介:徐亚兰(1989—)女,湖北洪湖人,梧州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
※基金项目:本文系梧州学院2016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Wyjg2016B010)阶段研究成果.
关键词: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 操作技能 就业导向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珠宝首饰消费已进入黄金时代。近两年,我国珠宝首饰市场的年销售额均超过100亿元,成为世界珠宝首饰的重要消费国之一。为满足日益膨胀的个性化首饰消费市场,珠宝企业对具有专业技能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端珠宝设计人才的渴求愈加彰显。传统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强化知识而如弱化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不足以满足企业对优质宝石加工人才的需求。此外,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以实操课程居多,强调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在教学中普遍采用较为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自由练习和教师引导回顾复习的教学模式,无法很好的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缺乏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寻找一种新型的、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教学方法,是本文需阐述的重点。
二、传统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理论课上教师对知识点原理进行讲解,实验课上多以教师演示技能操作,教育对象自主练习为主。该课程内容繁复、讲授时间有限,传统教学方式缺少与学生的深度交流和接收学生对问题的反馈,常常会出现学生难理解、操作不熟练、知识点掌握不透彻等问题。除此之外,该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该课程教学中如何解决“填鸭式”教学的问题。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内容涉及较多的宝石学、设计学、加工学等方面理论知识,也涉及较多细小的技能操作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忙于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演示,学生被动学习和机械模仿,缺乏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更深层次的思考,缺少对知识和内化及主观判断过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范围内,高效且合理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充分内化教学难点是本课程的重中之重。
2.在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中如何合理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仍采用的是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采用高度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一视同仁”,从而忽视了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上的差异性。这种教学模式不足以满足不同水平教育对象的知识需求,久而久之,不利于受教育对象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限制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将大部分教学重心放在传道和授业上,无法有效实现师者解惑的基本职能。
3.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与宝石加工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对首饰设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梧州宝石加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因原材料丰富、劳动力充足、以及投资和交易环境优越等优势,目前已发展到300多家宝石加工企业,每年宝石加工总量超过 60 亿粒,被称为“世界人造宝石之都”。 梧州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开设了珠宝首饰设计这个专业,作为梧州学院特色专业,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与地方宝石加工产业关系最为紧密。然而,现行的课程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八角手教学,课程教学中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难度没能与地方产业高度融合,也没有做到结合梧州宝石加工业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和训练。如何利用地方珠宝产业资源,让学生了解最新行业发展动态,是现行的教学模式改革的难点之一。
三、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本次教学改革旨在改变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上教师演示、学生自主操作的教学方式,将教师从重复繁琐的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教育对象拥有充足的时间结合自身的学习节奏在不断的练习与思考中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内化,以期提高教学转化效率和效果。同时,结合梧州宝石加工业发展现况,为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提炼出一套本土化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且与市场紧密接轨的教学实施方案。具体可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任务驱动”分层次教学法,改变传统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为被动知识接受者的教学格局。“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是一种将传统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会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创设与之对应的教学人物,实施相应的教学目标,以任务驱动促进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知识,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沉闷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有活力。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促进教学绩效的教学模式,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有助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思维和工作方式。
2.通过DBR研究范式不断完善现行的课程教学模式。“DBR研究范式”全称为“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教育学领域基于现实情境的研究范式,根据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实施,探索构建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将这种研究范式运用到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课程之中,根据教学实践中反饋的问题修改完善原始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构建新的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在实践中解决原有的问题。通过在调研—设计—实施—反思的过程中迭代循环,为后续不断充实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提供依据。简而言之,对教学过程的再设计以及再实施,有利于不断加深对原始问题的认识,实现“机械学习”到“有意义学习”的转变,最终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践机会,实现学校知识与珠宝市场需求的无缝接轨。企业需求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为适应梧州宝石加工业发展需要,在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宝石加工业市场动态和需求,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探究出更具时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工艺学”教学体系。同时,大力推进本学科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行业合作及联合培养人才,尽可能多培养满足珠宝市场需求的高层次珠宝首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2016-2022年中国珠宝首饰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
[2]张建伟 ,孙燕青.建构性学习 — ——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9.
[3]王文静,谢秋葵.基于设计的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持续动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7-11.
[4]楚亚蕴.基于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践,2010(9):11—12.
作者简介:徐亚兰(1989—)女,湖北洪湖人,梧州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
※基金项目:本文系梧州学院2016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Wyjg2016B010)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