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学生往往是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师生之间保持着一种“教师讲、学生记”的师生关系,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针对这一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45-01
为了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必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继而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合理、有效运用来解决问题”为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要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一)关于提出问题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应试教育中,提问往往被看成是教师的专利,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往往会以“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这样的情况使得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我要考虑和遇到的问题,老师都会提出来,只要认认真真听讲,就能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并取得高分。
其次,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往往会竭尽全力的完善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时,一环扣一环。这样的情况使学生没有时间来思考。
最后,很多学生惧怕提出问题。在很多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思想:第一、我的问题太过简单,而且老师都讲过,再向老师提问,老师就会批评自己;第二、担心自己的问题被同学们取笑。
(二)关于解决问题方面的问题
首先,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习惯与学过的例题作比较。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处入手。其次,大多数学生的读题能力较差,不能够挖掘题目中的隐藏信息,致使不能够正常的解决问题。最后,很多学生都存在着畏难心理。在一项试验中,实验人员给A、B两组小学生出了相同的五道数学题,不同的是,B组小学生所做的试题标注了难易度,结果显示,A组的学生大多数都完成了全部的试题,而B则有很多学生仅仅完成了简单和一般难度的试题,对于中等和困难的试题,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做。事后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因为试题标注了“困难”和“中等”的字样,而不去做或者在解题时出现了急躁的情绪,影响了解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策略
(一)要创建民主课堂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阵地,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建民主型的课堂。教师必须要将“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思想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承认差异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有的学生由于图形感知能力较强,能够很快的掌握这部分知识,而有的学生的图形感知能力较弱,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正视这种差异性,要耐心的向学生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戒掉焦躁的情绪,不能够让其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民主的课堂,才能够让学生敢于提问。
(二)将问题意识培养列入教学计划之中
教师必须要将问题意识的培养列入教学计划中,要放慢课堂教学的脚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反思、去提问,去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的。课堂教学一环扣一环虽然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但是还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反思、去思考,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时,教师不能够急于开展相关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关于分数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才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
(三)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读题能力
知识体系是解题的重要基础,读题能力则是打开题目的钥匙。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时,教师只有以此為切入点,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要打破课本上章节之间的障碍,在传授知识时,要加强前后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知识体系的雏形。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三角型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对下一阶段的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其次,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回顾问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在实际运用中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建立。最后,教师必须要强化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挖掘题目中的有利条件。例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列出自己的已知条件,这样不但能够对学生的读题能力进行培养,还能够规范其做题的过程。
(四)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无论问题的难易,教师都应给予一定的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受到伤害,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例如,某某同学在进行负数知识学习时,因为其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加之数学学习能力不够好,所以其在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时,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并运用负数的相关知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与之成正比的收获。在获知这一情况之后,教师对同学进行了单独辅导。首先,肯定了其遇到的问题,避免了该同学因为不能够跟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的信息;继而,通过数轴结合生活实例,如温度等对该同学进行了辅导,最终使其掌握了负数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结束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教师要想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具备问题意识,就必须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革新教学思想,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只有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永荣.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 教育科研论坛. 2011(04)
[2]吴恢銮,施娇娥. 开放小学数学课堂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4)
[3]夏小夫.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 新课程(中学版). 2007(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45-01
为了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必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继而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合理、有效运用来解决问题”为教学目标。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要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一)关于提出问题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应试教育中,提问往往被看成是教师的专利,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往往会以“提出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这样的情况使得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我要考虑和遇到的问题,老师都会提出来,只要认认真真听讲,就能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并取得高分。
其次,很多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往往会竭尽全力的完善教学计划,进行课堂教学时,一环扣一环。这样的情况使学生没有时间来思考。
最后,很多学生惧怕提出问题。在很多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思想:第一、我的问题太过简单,而且老师都讲过,再向老师提问,老师就会批评自己;第二、担心自己的问题被同学们取笑。
(二)关于解决问题方面的问题
首先,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习惯与学过的例题作比较。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在面对新的问题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处入手。其次,大多数学生的读题能力较差,不能够挖掘题目中的隐藏信息,致使不能够正常的解决问题。最后,很多学生都存在着畏难心理。在一项试验中,实验人员给A、B两组小学生出了相同的五道数学题,不同的是,B组小学生所做的试题标注了难易度,结果显示,A组的学生大多数都完成了全部的试题,而B则有很多学生仅仅完成了简单和一般难度的试题,对于中等和困难的试题,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做。事后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因为试题标注了“困难”和“中等”的字样,而不去做或者在解题时出现了急躁的情绪,影响了解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培养策略
(一)要创建民主课堂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阵地,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建民主型的课堂。教师必须要将“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思想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通过语言、肢体语言等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承认差异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有的学生由于图形感知能力较强,能够很快的掌握这部分知识,而有的学生的图形感知能力较弱,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正视这种差异性,要耐心的向学生讲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戒掉焦躁的情绪,不能够让其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民主的课堂,才能够让学生敢于提问。
(二)将问题意识培养列入教学计划之中
教师必须要将问题意识的培养列入教学计划中,要放慢课堂教学的脚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反思、去提问,去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的。课堂教学一环扣一环虽然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但是还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反思、去思考,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时,教师不能够急于开展相关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回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关于分数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才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
(三)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培养读题能力
知识体系是解题的重要基础,读题能力则是打开题目的钥匙。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时,教师只有以此為切入点,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要打破课本上章节之间的障碍,在传授知识时,要加强前后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知识体系的雏形。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三角型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对下一阶段的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其次,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回顾问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在实际运用中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建立。最后,教师必须要强化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挖掘题目中的有利条件。例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列出自己的已知条件,这样不但能够对学生的读题能力进行培养,还能够规范其做题的过程。
(四)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无论问题的难易,教师都应给予一定的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受到伤害,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例如,某某同学在进行负数知识学习时,因为其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加之数学学习能力不够好,所以其在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时,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并运用负数的相关知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得到与之成正比的收获。在获知这一情况之后,教师对同学进行了单独辅导。首先,肯定了其遇到的问题,避免了该同学因为不能够跟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的信息;继而,通过数轴结合生活实例,如温度等对该同学进行了辅导,最终使其掌握了负数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结束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教师要想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具备问题意识,就必须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革新教学思想,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只有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永荣.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 教育科研论坛. 2011(04)
[2]吴恢銮,施娇娥. 开放小学数学课堂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4)
[3]夏小夫.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 新课程(中学版).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