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从以课堂、教材、知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习惯的经验值得借鉴。从一位美籍华人朋友回国后和我的一番交流中,我得知中美教育的差别。美国的教育是做课程,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记录,然后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活动,全程关注学生的状态,课程开发是美国教师的主要任务。一切都从孩子生长的角度看,孩子需要什么,为什么?我认为,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深思。
一、教育现状
我们面对的是信息时代的儿童,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抱着现有的语文教材教,这已经很难迎合儿童的心理需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由此,不难看出,语文教育的特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程的建设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育家杜威主张课程应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与生活打成一片,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突出开放性教育。泰勒也指出,我们的语文学习,应该是提供学习的经验,而不是展示事物。
二、实践探索
1.语文教学应该向儿童的生活开放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后,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围绕现有的语文教材进行的,而北京的一位老师在端午节前布置的作业,让我刮目相看。
某一天,听老师的要求,睡个痛快觉,享受一下自然醒的惬意与满足;
某一天,找一个爸爸妈妈在家的休息日,遛遛弯,聊聊天;
某一天,听说姥姥在蒸糯米准备包粽子。赶快去帮帮忙,添个乱;
某一天,约个好友,去逛逛书店,或看看展览;
某一天,约齐家人,一起吃粽子,找找你包的粽子,回到自己的书房,整理这个小假期,计划一下明天的学习……
老师还在备注中道歉:语文作业最多了,因为有好多要求做的事情,有了休息,有了粽子,比起完成作业,老师更希望你能参与各种活动。“谁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用心投入才有收获的可能。
这样的活动作业,和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谁能不喜欢去做呢?相信儿童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也习得了语文生活的素养。
2.语文教学应该向儿童的心灵开放
儿童的心灵是柔软的沃土,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小学国文教育应当怎样改革时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这一要求,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发展儿童的心灵。记得我参加学校导航杯竞赛,教学《会走路的树》一课,课文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当驯鹿陪着小鸟去了很多地方,我提议,想想他们会去哪些地方?看见哪些有趣的东西呢?加以图片出示后,孩子们说了很多。比如,他们来到了美丽的花园里,看见了许多鲜艳的花朵;他们来到了茂密的竹林里,看见了可爱的大熊猫;他们还来到了宽广的大草原上,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在吃草……孩子们畅所欲言,都陶醉在美好画面的想象中了!正当他们还沉醉其中时,我播放了一段悲戚的音乐,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那一天,你的好朋友要离开了,你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老师就是那棵小树,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呢?孩子们忽的一下,情绪转变,纷纷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有的说:小树,你可记得要回来看我啊!有的说:你不要忘了还有我这个好朋友啊!在外地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呀!有的甚至张开了双臂,紧紧地抱着我说:不要离开我,好吗?我会很想你的!恋恋不舍的情愫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得到了爱的滋养。
3.语文教学应该向儿童的情感开放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品质、智能及个性的和谐发展,情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情感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情景教学倡导者李吉林老师认为“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因此,语文教学也应当向儿童的情感开放。
人教版有一篇短文《红领巾真好》,讲述的是“红领巾”植树造林、保护鸟类的故事。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快的歌,第一自然段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自然段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是树木的医生,是人类的朋友;最后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段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在激发儿童认识鸟儿喜欢鸟儿之后,教者设计了一个环节:“砰”的一声枪响,鸟儿撕心裂肺的哀嚎,孩子们的眉头紧皱了,心灵被触动了,情感上难过了……教师问:孩子们,怎么了?怎么了?你听到什么了?孩子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喜欢鸟儿的情感就自然转化成要保护鸟儿的决心了!孩子们娓娓道来,那是小鸟温暖的家,我们应该保护鸟儿,他们是人类的朋友,是绽放的生命之花,是人与自然合奏的交响曲……
三、问题与憧憬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1)放与收的关系。(2)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待进一步研究。(3)开放学生探究过程和40分钟效率矛盾的关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教学向儿童的生活开放,儿童就会变得丰富起来;语文教学向儿童的心灵开放,儿童就会变得柔软起来;语文教学向儿童的情感开放,儿童一定会变得灵动起来。
一、教育现状
我们面对的是信息时代的儿童,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抱着现有的语文教材教,这已经很难迎合儿童的心理需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由此,不难看出,语文教育的特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语文课程的建设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教育家杜威主张课程应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做中学,与生活打成一片,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经验,突出开放性教育。泰勒也指出,我们的语文学习,应该是提供学习的经验,而不是展示事物。
二、实践探索
1.语文教学应该向儿童的生活开放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后,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围绕现有的语文教材进行的,而北京的一位老师在端午节前布置的作业,让我刮目相看。
某一天,听老师的要求,睡个痛快觉,享受一下自然醒的惬意与满足;
某一天,找一个爸爸妈妈在家的休息日,遛遛弯,聊聊天;
某一天,听说姥姥在蒸糯米准备包粽子。赶快去帮帮忙,添个乱;
某一天,约个好友,去逛逛书店,或看看展览;
某一天,约齐家人,一起吃粽子,找找你包的粽子,回到自己的书房,整理这个小假期,计划一下明天的学习……
老师还在备注中道歉:语文作业最多了,因为有好多要求做的事情,有了休息,有了粽子,比起完成作业,老师更希望你能参与各种活动。“谁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用心投入才有收获的可能。
这样的活动作业,和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谁能不喜欢去做呢?相信儿童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也习得了语文生活的素养。
2.语文教学应该向儿童的心灵开放
儿童的心灵是柔软的沃土,叶圣陶先生在谈到小学国文教育应当怎样改革时明确提出了“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这一要求,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发展儿童的心灵。记得我参加学校导航杯竞赛,教学《会走路的树》一课,课文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当驯鹿陪着小鸟去了很多地方,我提议,想想他们会去哪些地方?看见哪些有趣的东西呢?加以图片出示后,孩子们说了很多。比如,他们来到了美丽的花园里,看见了许多鲜艳的花朵;他们来到了茂密的竹林里,看见了可爱的大熊猫;他们还来到了宽广的大草原上,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在吃草……孩子们畅所欲言,都陶醉在美好画面的想象中了!正当他们还沉醉其中时,我播放了一段悲戚的音乐,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别的那一天,你的好朋友要离开了,你肯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老师就是那棵小树,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呢?孩子们忽的一下,情绪转变,纷纷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情。有的说:小树,你可记得要回来看我啊!有的说:你不要忘了还有我这个好朋友啊!在外地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呀!有的甚至张开了双臂,紧紧地抱着我说:不要离开我,好吗?我会很想你的!恋恋不舍的情愫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得到了爱的滋养。
3.语文教学应该向儿童的情感开放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品质、智能及个性的和谐发展,情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情感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情景教学倡导者李吉林老师认为“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因此,语文教学也应当向儿童的情感开放。
人教版有一篇短文《红领巾真好》,讲述的是“红领巾”植树造林、保护鸟类的故事。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快的歌,第一自然段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自然段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是树木的医生,是人类的朋友;最后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段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在激发儿童认识鸟儿喜欢鸟儿之后,教者设计了一个环节:“砰”的一声枪响,鸟儿撕心裂肺的哀嚎,孩子们的眉头紧皱了,心灵被触动了,情感上难过了……教师问:孩子们,怎么了?怎么了?你听到什么了?孩子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喜欢鸟儿的情感就自然转化成要保护鸟儿的决心了!孩子们娓娓道来,那是小鸟温暖的家,我们应该保护鸟儿,他们是人类的朋友,是绽放的生命之花,是人与自然合奏的交响曲……
三、问题与憧憬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1)放与收的关系。(2)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待进一步研究。(3)开放学生探究过程和40分钟效率矛盾的关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教学向儿童的生活开放,儿童就会变得丰富起来;语文教学向儿童的心灵开放,儿童就会变得柔软起来;语文教学向儿童的情感开放,儿童一定会变得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