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推进的“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本着“因材施教”和“教有教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采用了“学习共同体”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本课。
教学设计:
《劝学》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生好好学习的。作者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依据高中语文新课标针对文言文教学提出要求:“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因此,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等多义词,积累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本设计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精讲点拨为辅,并穿插适当的课堂评价和当堂反馈。始终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力求达到启发引导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每组派代表将课前搜集到有关读书和学习的名言诗句展示在后面的黑板上。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如此,是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同学们,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呢?
(生答:是学习。)
是啊,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可以使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成为一个队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设计目的: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自由朗读课前展示在后面黑板的名言诗句,并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
(设计目的: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积累优秀的素材。)
二、知识积累
1.展示唐代颜真卿的《劝学》,生齐读
问:《劝学》中的“劝”字是什么意思?——劝勉
(设计目的:我把解题这一环节放在阅读诗句中,学生读得开心,学得又很轻松,一改以前文言文的解题枯燥无味的常态。)
2.战国末期的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有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大家知道他是谁吗?——荀子
(设计目的:由此导出对作者及作品的介绍,很自然,不拖泥带水。)
三、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矫正反馈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重点字音。
2.集体正音、订正学案,教师强调批改学案时错误点较多的字词。
(设计目的:重字音、重字形,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朗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4.默读,概括文章段落大意。
(设计目的:理清文章层次,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5.生齐读第一段。
6.小组内合作学习: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及语句的翻译。
7.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疑难:每组派代表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
8.全班互动,解决各组所展示的疑难,教师结合学案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相机进行精讲点拨,并就学生的答案给出评价,然后在竞赛台上加减得分。
(设计目的:辅以教师的精讲点拨,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轻轻松松地将所有的重难点全部掌握。)
9.小组对抗赛:南北相对两组定问题,相互挑人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每组提问的难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进行相机精讲点拨,并在竞赛台上加减得分。
(设计目的: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认真参与,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对抗赛通过学生的互问互答,让学生“当堂训练”不仅再次巩固了所学的旧知,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战斗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为今后语文的学习激发了兴趣。)
10.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以及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并表示希望得分偏少的小组要同心协力、再接再厉。
(设计目的:真正让学生“胜不骄,败不馁”,为下堂课的教学奠定有利基础。)
11.生再次齐读第一段。
(设计目的:复习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自己需要反思的有很多地方。
先从备课说起,首先,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略有欠妥之处。因为这是文言文的第一课时,应该重“言”轻“文”,待所有“言”的问题解决以后,再入手“文”的问题,应该略显轻松。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想要“文”“言”合一,真的十分困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先把“言”的问题放到前几课时解决,然后再入手“文”的引导。
再说上课环节,整堂课的安排看起来前松后紧,导入的时间有些偏长,这在无形中就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针对教学过程“头重脚轻”的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完善。还有在教师范读之后,应该让学生再次朗读,让学生尽情地展示。
接下来再说说学生,上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学生略显紧张。后通过我多次的积极调动,慢慢地,学生“渐入佳境”。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很浓、讨论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清楚流利,朗读、展示、回答、抢答场面异常火爆,课堂检测的结果也非常令人满意,这是让我最欣慰的,也可以说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
教学设计:
《劝学》这篇文章文质兼美,在写法上非常独特,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生好好学习的。作者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依据高中语文新课标针对文言文教学提出要求:“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因此,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掌握“绝、强、假、望”等多义词,积累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重要性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本设计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精讲点拨为辅,并穿插适当的课堂评价和当堂反馈。始终让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力求达到启发引导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每组派代表将课前搜集到有关读书和学习的名言诗句展示在后面的黑板上。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的确如此,是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同学们,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呢?
(生答:是学习。)
是啊,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可以优化人的心理素质,可以使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成为一个队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设计目的: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自由朗读课前展示在后面黑板的名言诗句,并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
(设计目的: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积累优秀的素材。)
二、知识积累
1.展示唐代颜真卿的《劝学》,生齐读
问:《劝学》中的“劝”字是什么意思?——劝勉
(设计目的:我把解题这一环节放在阅读诗句中,学生读得开心,学得又很轻松,一改以前文言文的解题枯燥无味的常态。)
2.战国末期的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也有一篇关于《劝学》的文章,大家知道他是谁吗?——荀子
(设计目的:由此导出对作者及作品的介绍,很自然,不拖泥带水。)
三、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矫正反馈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重点字音。
2.集体正音、订正学案,教师强调批改学案时错误点较多的字词。
(设计目的:重字音、重字形,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朗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4.默读,概括文章段落大意。
(设计目的:理清文章层次,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5.生齐读第一段。
6.小组内合作学习:落实重点实词、虚词及语句的翻译。
7.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疑难:每组派代表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展示在黑板上。
8.全班互动,解决各组所展示的疑难,教师结合学案针对其中的重点难点相机进行精讲点拨,并就学生的答案给出评价,然后在竞赛台上加减得分。
(设计目的:辅以教师的精讲点拨,让学生自主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轻轻松松地将所有的重难点全部掌握。)
9.小组对抗赛:南北相对两组定问题,相互挑人回答问题,教师根据每组提问的难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进行相机精讲点拨,并在竞赛台上加减得分。
(设计目的: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时认真参与,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对抗赛通过学生的互问互答,让学生“当堂训练”不仅再次巩固了所学的旧知,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战斗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为今后语文的学习激发了兴趣。)
10.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以及每组的得分情况进行评价,并表示希望得分偏少的小组要同心协力、再接再厉。
(设计目的:真正让学生“胜不骄,败不馁”,为下堂课的教学奠定有利基础。)
11.生再次齐读第一段。
(设计目的:复习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自己需要反思的有很多地方。
先从备课说起,首先,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略有欠妥之处。因为这是文言文的第一课时,应该重“言”轻“文”,待所有“言”的问题解决以后,再入手“文”的问题,应该略显轻松。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想要“文”“言”合一,真的十分困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先把“言”的问题放到前几课时解决,然后再入手“文”的引导。
再说上课环节,整堂课的安排看起来前松后紧,导入的时间有些偏长,这在无形中就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针对教学过程“头重脚轻”的问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完善。还有在教师范读之后,应该让学生再次朗读,让学生尽情地展示。
接下来再说说学生,上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学生略显紧张。后通过我多次的积极调动,慢慢地,学生“渐入佳境”。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很浓、讨论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清楚流利,朗读、展示、回答、抢答场面异常火爆,课堂检测的结果也非常令人满意,这是让我最欣慰的,也可以说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