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当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课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三维化的要求,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三维化;研究
教学目标三维化是当前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一定要遵从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中的三维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与核心,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 目标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
一、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三维化
从实践来看,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三维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三个方面的目标,即知识和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过程和方法目标。其中,知识和能力主要是指初中语文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具,学生知识的积累多数情况下要源于识字和写字,因此只有正确地掌握和积累之,才能实现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口语以及写作能力,从而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帮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语文和掌握语文自身的规律与发展方向;所谓的过程和方法,就是指语文教育本身是实际上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学与学习实践中体验快乐、成功以及困惑与烦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学习方法;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是指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应当利用语文课程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并通过对课文中的人文内涵讲解,对学生精神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 自身的人文素养及思想道德修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落实的有效策略
第一,初中语文学习主体的有效性参与。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而言,最基本的學习主体就是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或者策略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尤其要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们的人格,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活动一种情绪上的满足感;其次,学校或老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位教育教学建立一个相对比较温暖的、彼此之间能够相互欣赏、信任和接纳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有一个温暖的心灵港湾。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赞赏的方式,不断地帮助学生加强学习信心的培养,同时给予学生学习以外的生活帮助;再次,要正确地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可以胜任独立的学习活动以及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独立任务。
第二,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对于三维教学目标而言,一定要有一定的具体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得以有效的落实。从实践来看,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应当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对象、学生行为以及行为确定条件。其中,确定条件主要是指可以对学习结果造成影响的规定性限制,程度则主要是由行为速度、质量以及准确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确定的。
第三,将教学内容逐渐问题化。正所谓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教师应当善于提炼出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问题对学生发问,同时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问问题,并且将学习过程作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地培养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不仅要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体上去考虑问题,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细节上的问题。
第四,使教学过程实践化。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过程,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中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相一致,它主要包括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情感体验以及兴趣培养。比如,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按照课文中的情感主线,去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去接受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仍然可以使之实践化,并以情感为主线,积极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取材于自身的故事和感触,激发其想象力,将写作作为一种情感的倾诉和情感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具体、生动和感人。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当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课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三维化的要求,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3」郑金洲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5)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1.
[4] [瑞士]皮亚杰著.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卢睿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 庞维国.中小学生白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大心理学系,2001:52.
[6] 土国均.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的新阐释.中学语文教学「J] .2000,12:2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三维化;研究
教学目标三维化是当前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一定要遵从教育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中的三维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与核心,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 目标既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
一、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三维化
从实践来看,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三维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三个方面的目标,即知识和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过程和方法目标。其中,知识和能力主要是指初中语文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具,学生知识的积累多数情况下要源于识字和写字,因此只有正确地掌握和积累之,才能实现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口语以及写作能力,从而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空间,帮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语文和掌握语文自身的规律与发展方向;所谓的过程和方法,就是指语文教育本身是实际上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学与学习实践中体验快乐、成功以及困惑与烦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学习方法;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是指初中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应当利用语文课程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并通过对课文中的人文内涵讲解,对学生精神和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 自身的人文素养及思想道德修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落实的有效策略
第一,初中语文学习主体的有效性参与。对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而言,最基本的學习主体就是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或者策略去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尤其要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们的人格,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活动一种情绪上的满足感;其次,学校或老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位教育教学建立一个相对比较温暖的、彼此之间能够相互欣赏、信任和接纳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有一个温暖的心灵港湾。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赞赏的方式,不断地帮助学生加强学习信心的培养,同时给予学生学习以外的生活帮助;再次,要正确地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可以胜任独立的学习活动以及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独立任务。
第二,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对于三维教学目标而言,一定要有一定的具体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得以有效的落实。从实践来看,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应当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对象、学生行为以及行为确定条件。其中,确定条件主要是指可以对学习结果造成影响的规定性限制,程度则主要是由行为速度、质量以及准确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共同确定的。
第三,将教学内容逐渐问题化。正所谓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教师应当善于提炼出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问题对学生发问,同时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问问题,并且将学习过程作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地培养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不仅要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整体上去考虑问题,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细节上的问题。
第四,使教学过程实践化。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过程,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中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相一致,它主要包括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情感体验以及兴趣培养。比如,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按照课文中的情感主线,去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去接受文章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仍然可以使之实践化,并以情感为主线,积极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取材于自身的故事和感触,激发其想象力,将写作作为一种情感的倾诉和情感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具体、生动和感人。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当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课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三维化的要求,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3」郑金洲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5)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1.
[4] [瑞士]皮亚杰著.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卢睿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5] 庞维国.中小学生白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大心理学系,2001:52.
[6] 土国均.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的新阐释.中学语文教学「J] .200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