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通过游戏来感知和反馈社会生活,幼儿游戏蕴涵着发展的需要与教育的契机。美术教学游戏化,趣味化,寓教于乐中,正是为了对幼儿进行全方面发展的培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提供游戏化的材料,设计游戏化的活动内容,选择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给予游戏化的作品评价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产生浓厚的美术创作的兴趣,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
关键词:游戏;幼儿;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通过游戏来感知和反馈社会生活,幼儿游戏蕴涵着发展的需要与教育的契机。陈鹤琴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教学游戏化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由于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的特征,把教学融于游戏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美术活动,幼儿会自然、愉快地投入活动之中,在游戏中观察、在游戏中创造。
一、游戏化的材料提供激发活动兴趣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自然而然地会被材料所吸引,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由于幼儿受年龄的限制,手部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作的协调性较差,我们在作画材料上就必须精心考虑,选择方便使用、有趣味性并能使画面产生良好效果的材料。
1、美术专业材料。新鲜,特殊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更容易激起幼儿的热情。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和特点,为幼儿提供不同的画纸和 画笔,并注意纸的质地和用色工具的配合使用。画笔类的材料除常用的油画棒外,可以增加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水溶性炫彩棒;画纸类的材料可以提供素描纸、沙皮纸、刮画纸、彩色卡纸和宣纸等。
2、自然生活材料。大自然是一個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树叶,石块,蔬菜、麦秸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如果进行巧妙的加工和创造,也可以作为幼儿美术创作的素材,如毛线、玻璃球、浴球、牙刷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3、人体特殊材料。人体自身也可以作为美术活动材料。小手小脚蘸上颜料,在画纸上跳舞和涂抹,幼儿在游戏中观察色彩的变化、进行大胆到构图。幼儿两人合作,一人在画纸上摆出不同的姿势,另一人画出轮廓线,再进行想象和装饰。类似这样的活动,本身就是一次“游戏”,幼儿不仅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也增强了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美术表现力。
二、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点燃创造灵感
陈鹤琴认为既然儿童天生喜欢游戏,教师就当利用儿童的游戏心,使教学在愉快中进行,以游戏为施教之良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幼儿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又能避免幼儿简单模仿,点燃创作灵感,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与发展。
1、创设游戏情境。
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在愉悦中获得开展美术创作的感性经验。
2、引入故事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故事情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不仅能帮助幼儿感受理解故事情节内容,而且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的个性表达与表现。
3、再现生活情境。
生活性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本源。幼儿美术教学内容选择都应该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题材都应该是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对象。
4、儿歌游戏化教学
可以把绘画主题编成儿歌、歌曲等,幼儿在自由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绘画内容。绘画游戏既能满足孩子喜爱游戏、富于幻想的特点,又有利于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和表现绘画对象,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技能、技巧。
三、游戏化的活动内容呼唤创作热情
游戏化的活动内容还让幼儿享受交流的愉悦性。许多幼儿在作画时,常常会边画边说,这就是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来作画。幼儿的头脑是广阔的天空,充满着自由的想象,教师应让他们有充分说的自由,对那些具有创造性想法的孩子大力表扬,让他们觉得这样的“异想天开”是对的。这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个个心情放松,十分投入,口到手到,使幼儿的思维进一步活跃,创作热情进一步高涨。
1、内容的新颖性。活动内容要能够引起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兴趣是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内在动力,能否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儿能否在活动中产生新、奇、乐的情感体验。
2、内容的生活化。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熟悉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场景。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做到生活化,便于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表达和创造。
3、内容情节化。情节意味着有故事,而故事正是孩子们所青睐的。幼儿美术活动中通过音乐、动画、图片、故事等媒介,让活动内容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唤起幼儿的情绪情感,激励幼儿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四、游戏化的作品评价培养审美情趣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整体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关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幼儿对作品的态度,及对美的鉴赏能力的提高。游戏化的评价既能激发孩子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又能作为教师的检查手段。
1、利用角色集中评价。
作品评价时,常常会出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不妨引出角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开展生动有趣的评价活动。
2、创设情境幼儿互评。
评价作品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展示和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我们不妨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互评,让幼儿学习尊重和欣赏他人作品,发现作品的美。
3、设置问题幼儿自评。
自评也是评价作品的一种形式。每个幼儿在创作时的想法各不相同,这些想法也只有在讲述自己的作品时才能呈现。教师在组织幼儿自评时,应该分析本次活动的重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达表现,设置一些明确的问题引导幼儿开展自我评价。
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化教学使幼儿能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自在地表现和创造,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产生浓厚的美术创作的兴趣,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
[2]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J].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2.
关键词:游戏;幼儿;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通过游戏来感知和反馈社会生活,幼儿游戏蕴涵着发展的需要与教育的契机。陈鹤琴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教学游戏化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由于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的特征,把教学融于游戏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美术活动,幼儿会自然、愉快地投入活动之中,在游戏中观察、在游戏中创造。
一、游戏化的材料提供激发活动兴趣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自然而然地会被材料所吸引,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由于幼儿受年龄的限制,手部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作的协调性较差,我们在作画材料上就必须精心考虑,选择方便使用、有趣味性并能使画面产生良好效果的材料。
1、美术专业材料。新鲜,特殊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更容易激起幼儿的热情。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和特点,为幼儿提供不同的画纸和 画笔,并注意纸的质地和用色工具的配合使用。画笔类的材料除常用的油画棒外,可以增加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水溶性炫彩棒;画纸类的材料可以提供素描纸、沙皮纸、刮画纸、彩色卡纸和宣纸等。
2、自然生活材料。大自然是一個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树叶,石块,蔬菜、麦秸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如果进行巧妙的加工和创造,也可以作为幼儿美术创作的素材,如毛线、玻璃球、浴球、牙刷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令孩子们既熟悉又新奇,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3、人体特殊材料。人体自身也可以作为美术活动材料。小手小脚蘸上颜料,在画纸上跳舞和涂抹,幼儿在游戏中观察色彩的变化、进行大胆到构图。幼儿两人合作,一人在画纸上摆出不同的姿势,另一人画出轮廓线,再进行想象和装饰。类似这样的活动,本身就是一次“游戏”,幼儿不仅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也增强了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美术表现力。
二、游戏化的教学方法点燃创造灵感
陈鹤琴认为既然儿童天生喜欢游戏,教师就当利用儿童的游戏心,使教学在愉快中进行,以游戏为施教之良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既能让幼儿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又能避免幼儿简单模仿,点燃创作灵感,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快乐与发展。
1、创设游戏情境。
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在愉悦中获得开展美术创作的感性经验。
2、引入故事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故事情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不仅能帮助幼儿感受理解故事情节内容,而且可以在故事情节中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幼儿的个性表达与表现。
3、再现生活情境。
生活性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本源。幼儿美术教学内容选择都应该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题材都应该是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对象。
4、儿歌游戏化教学
可以把绘画主题编成儿歌、歌曲等,幼儿在自由活泼的气氛中掌握绘画内容。绘画游戏既能满足孩子喜爱游戏、富于幻想的特点,又有利于帮助他们直观理解和表现绘画对象,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技能、技巧。
三、游戏化的活动内容呼唤创作热情
游戏化的活动内容还让幼儿享受交流的愉悦性。许多幼儿在作画时,常常会边画边说,这就是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来作画。幼儿的头脑是广阔的天空,充满着自由的想象,教师应让他们有充分说的自由,对那些具有创造性想法的孩子大力表扬,让他们觉得这样的“异想天开”是对的。这时候你会发现他们个个心情放松,十分投入,口到手到,使幼儿的思维进一步活跃,创作热情进一步高涨。
1、内容的新颖性。活动内容要能够引起幼儿对色彩的兴趣,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兴趣是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内在动力,能否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儿能否在活动中产生新、奇、乐的情感体验。
2、内容的生活化。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熟悉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场景。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做到生活化,便于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表达和创造。
3、内容情节化。情节意味着有故事,而故事正是孩子们所青睐的。幼儿美术活动中通过音乐、动画、图片、故事等媒介,让活动内容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唤起幼儿的情绪情感,激励幼儿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四、游戏化的作品评价培养审美情趣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整体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关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幼儿对作品的态度,及对美的鉴赏能力的提高。游戏化的评价既能激发孩子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又能作为教师的检查手段。
1、利用角色集中评价。
作品评价时,常常会出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不妨引出角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开展生动有趣的评价活动。
2、创设情境幼儿互评。
评价作品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展示和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有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在游戏化美术活动中,我们不妨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互评,让幼儿学习尊重和欣赏他人作品,发现作品的美。
3、设置问题幼儿自评。
自评也是评价作品的一种形式。每个幼儿在创作时的想法各不相同,这些想法也只有在讲述自己的作品时才能呈现。教师在组织幼儿自评时,应该分析本次活动的重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达表现,设置一些明确的问题引导幼儿开展自我评价。
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化教学使幼儿能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自在地表现和创造,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产生浓厚的美术创作的兴趣,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
[2]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J].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