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人民警察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使命感的概念内涵及践行使命的影响因素.使命感定义为听从党的召唤,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与牺牲,主动进取,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行为动力倾向.使命感概念内涵包括信仰召唤、利他奉献、主动进取、自我实现四个维度.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团队氛围等是影响使命践行的主要因素.使命感转化为践行的动力需要良好的团队氛围、恰当的工作回报、个体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组织环境作为支持.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使命感的中国本土化研究构建了理论基础.
【机 构】
:
国际关系学院心理研究服务中心,北京10009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民警察为研究对象,利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使命感的概念内涵及践行使命的影响因素.使命感定义为听从党的召唤,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奉献与牺牲,主动进取,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行为动力倾向.使命感概念内涵包括信仰召唤、利他奉献、主动进取、自我实现四个维度.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团队氛围等是影响使命践行的主要因素.使命感转化为践行的动力需要良好的团队氛围、恰当的工作回报、个体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组织环境作为支持.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使命感的中国本土化研究构建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在西方历史上,处于思想最高层的哲学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似乎是两条平行线,直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哲学通过实践的观点,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其发生交互作用.如果说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及其社会历史,就是从“自然”到“自由”并在两者之间循环往复,那么,孕育于其中的人类的思想理论特别是哲学,则是从“经验”到“信仰”并在这两者之间循环往复.因而,本文在论述社会实践作为从自然选择到自由王国的摆渡者的同时,就必定会关联着对唯物史观的与现代人的命运的思考与探索.
“暂不收回”香港澳门不是一项简单的政策,而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复杂战略.中国政府一方面对港澳地位前途不做公开承诺,最大可能地争取英国实行有别于美国的对华政策,另一方面通过推进港澳工作,加强中国政府在港澳地区的实际存在.新中国的港澳工作继承了此前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传统,同时又发展出了适应港澳环境的新特点,如实行内外有别的工作方式,将港澳工作与内地工作区别开来,仅向港澳同胞宣传爱国主义,拉近他们与祖国的情感联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内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适应英葡法律环境、不以推翻殖民统治为目标的维权活动及合法斗
基于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反思,白彤东推荐一种儒家混合政体,这种政体的一大特色就是放弃民主制的“民治”原则,转而采用贤能政治的“能人治国”理念.白彤东宣称,这种“能人治国”理念是他从孟子那里得到的灵感.然而,白彤东对孟子的解读存在着不可忽略的错误.更令人遗憾的是,为了证成自己的观点,他不惜对《孟子》文本采取了有选择的无视.有理由相信,白彤东其实已经意识到他跟孟子之间的巨大差异,这个差异在民意观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深入讨论道德感动的情绪效价特征,采用MP150多导生理记录仪测量个体在感动、积极、消极三种状态下心电、呼吸、皮电的自主神经系统生理心理指标并探讨其差异.结果 发现:感动状态下的皮电水平显著高于消极状态下的皮电水平,而与积极状态下的皮电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感动、消极、积极三种状态下的心电、呼吸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道德感动表现为显著增加的皮电水平,皮电指标能够将道德感动与消极情绪区分,感动在本质上体现出更明显的积极情绪效价,对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叙述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时,蕴含丰富的历史辩证法,是新时代历史辩证法的中国表达.就历史主体而言,既强调党的领导作用,更强调人民的创造作用;就历史过程而言,既注重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过程性,又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就历史成就而言,既重视总结理论成就,更重视总结实践成就;就历史意义而言,既高度评价党的百年奋斗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又高度评价党的百年奋斗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就历史经验而言,既关注对过去的把握与提升
“道家自由主义”概念可以通过对道家与自由主义的核心论旨——“无为”与“中立性”——的互证去确立.中立性与至善主义之争是当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论辩,在此理论背景下,可以对无为予以新阐释.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支持至善主义,《老子》则反对儒家至善主义.从概念内涵来看,无为蕴涵着中立性原则的几个关键要素.与此同时,我们还反驳了一种观点:无为不过也是至善主义.文末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老子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反至善主义者.
政治平等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以贝淡宁和白彤东为代表的贤能政治学者反对政治平等,提倡政治不平等.他们的论证依靠的是对政治共同体的目的论的特定解读,同时他们的论证可以重构为工具主义和非工具主义两种版本.本文通过对这两个版本的重构,指出政治不平等的工具主义论证面临政治权利作为基本福祉反驳和滑坡论证反驳,而政治不平等的非工具主义论证面临专家-老板谬误反驳和非目的论反驳.
罗钦顺心性论对于心有两个向度的强调:一方面,虚灵、知觉、神识描述了一种作为认识功能的心;另一方面,心性体用这个思路描述了一种作为性体之现象的心.心如上两个层次的意义必然引发出两种不同的心性关系.其中,心性体用的关系和理气论中的理气一物较为融贯,而心性能所的关系则与此不太融贯.罗钦顺肯定没有像批评他的刘宗周、黄宗羲那样直接主张心与气的平行对应关系.不过,以朱子学作为衡量标准,罗钦顺的理气论与心性论之间没有明显的不统一.只能说罗钦顺哲学在心性论内部因为对心的定义有多层,心性关系并非形式上只有一层,这里会产生形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不同评价倾向的情绪对个体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1采用视频片段诱发被试的恐惧和愤怒情绪,实验2则采用视频片段诱发悲伤和厌恶情绪,根据JAS范式,两个实验均采用硬币估计任务来衡量建议采纳程度.结果 表明:(1)不同情绪对建议采纳程度的影响不同,恐惧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建议采纳程度要高于愤怒情绪和中性情绪状态下的被试;(2)与厌恶情绪和中性情绪状态下被试相比,悲伤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有更多的建议采纳行为.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情绪的评价倾向理论.
本研究考察了在多重威胁框架下,价值肯定干预对女大学生在刻板印象威胁下的认知任务表现的作用,并比较了群体价值肯定和自我价值肯定的影响差异.实验1发现在群体目标刻板印象威胁下,群体价值肯定降低了受威胁个体的任务表现水平,被试在任务中表现出更大的Stroop干扰效应;实验2发现在自我目标刻板印象威胁下,群体价值肯定和自我价值肯定都能缓冲威胁带来的任务表现下降.当前的研究验证了价值肯定在消除刻板印象威胁负面影响中的作用,以及价值肯定变式在实际应用时的条件,为刻板印象威胁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