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知识产生的源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秉承着尊重知识产生过程的意识,坚持从最基础的生活情景出发,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最终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增强个人的数学能力。对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生活资源培养学生数学探究兴趣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生活资源;探究;欲望;热情;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 2019)06-0075-01
1.搜集生活資源.诱发探究欲望
良好数学教学成效的达成,需要丰富有效教学资源的支持。而教科书中,绝不是唯一资源。如今互联网资源的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媒介的高速发展,为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带来了诸多便捷,让课堂容量的提升有了更多的资源,更让学生在课堂中丰富了个人的学习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大胆地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数学教材内容可搜集一些学生生活中所常见的一些情景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深化理解。例如,在《物体分类》这一节课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方式开展教学,将生活情境中常见的、熟知的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某销售员向货架上摆放商品,琳琅满目的商品丰富多样。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看一下地面上的商品是十分凌乱的。顾客在购买的时候挑选。对此,如果你是销售人员,你会选择如何摆放商品呢?这充满生活气息的题材,瞬时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只见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探究,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学生很快说出:“把商品分类。把柜台的物品归类摆放,方便顾客购买”。此时,借助生活化情境,教师帮助学生体验到分类的意义和价值,生活化资源和生活经验起到了辅助学生理解新知的意义。此时,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学会了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生活情景和生活资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是能唤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2.捕捉生活资源.激发探究热情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培养的一种学生素养。在数学思想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资源引入的方式,并引导学生学会去除情境中的物理属性、剥离出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增强个人对数学的认知,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提炼并解决数学问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才能灵活地应用已学的新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数学思想也是数学新理念之一。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宝库,教师应当善于应用生活宝库中的资源,广泛捕捉生活信息,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我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自己身边有关运用百分数的数据。上课时,我请他们汇报所捕捉到的生活资源信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了。甲生说:“妈妈店里的盈利率20%,指利润占成本的20%。”乙说:“我上网查到青岛啤酒酒精含量15%,指酒精含量占酒精溶液的15%。”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分、秒”时,新课之前,她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时间的例子,学生找出的例子可多呢。有“车站每发出一趟车都要报时。”“我们每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整准时播放新闻。”“我回学校上学的时间大约要20分钟。”等等。这样,学生基于实际生活经验生成新知识,教学内容也就实现了和学生实际生活无缝连接的教学效果。同时,在生活化资源的辅助之下,学生更加系统、更加完整地认识并利用了新知,其学习成效更高。可见,教师用心捕捉生活素材,使学生在充分运用生活资源,能让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新知的应用能力增强,让学生对生活化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
3.联系生活资源,调动探究积极性
生活化资源应用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充实课堂的作用,更减弱了学生对新知的陌生感,减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认知矛盾,进而解决认知矛盾,获得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设计有生活情趣的数学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使他们乐于探究数学。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巧设了一道富有趣味的数学题:“据了解,我们班小英同学妈妈店里的衣服开始降价。昨天老师用64元买了一件打了三折的衣服。请大家帮我算一算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钱?这一问题和情景的引入,启起他们的探索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内驱力。只见他们兴味盎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A生说:“打了3折表示降价30%,求原价也就是求单位1,列式是84÷30%。”B生说:“不对,我认为是84÷(1-30%)。”再比如,在教学《估算》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说出自己一天写作业的实践、自己步行到公园的距离等,并让不同的估算中产生一定的纠纷,让学生们热烈探究、争论,把课堂的学习探究气氛推向高潮。此时此刻,就算是待进生也忍不住踊跃提出自己的意见。所以,生活化问题情境、生活化问题资源能够辅助学生增进学习体验,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伴随着积极融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必将获得更优质的成果。
4.结语
总之,教师在运用教材教学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尽可能地搜索、捕捉、联系学生容易接受而又熟悉的生活资源为题材,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萍.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51.
[2]靳转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解决策略浅探[J].学周刊,2019(29):40.
[3]赵雅清.创设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黑河教育,2019(09):67-68.
关键词:生活资源;探究;欲望;热情;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 2019)06-0075-01
1.搜集生活資源.诱发探究欲望
良好数学教学成效的达成,需要丰富有效教学资源的支持。而教科书中,绝不是唯一资源。如今互联网资源的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媒介的高速发展,为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带来了诸多便捷,让课堂容量的提升有了更多的资源,更让学生在课堂中丰富了个人的学习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大胆地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数学教材内容可搜集一些学生生活中所常见的一些情景资源,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深化理解。例如,在《物体分类》这一节课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方式开展教学,将生活情境中常见的、熟知的教学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某销售员向货架上摆放商品,琳琅满目的商品丰富多样。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看一下地面上的商品是十分凌乱的。顾客在购买的时候挑选。对此,如果你是销售人员,你会选择如何摆放商品呢?这充满生活气息的题材,瞬时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只见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探究,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学生很快说出:“把商品分类。把柜台的物品归类摆放,方便顾客购买”。此时,借助生活化情境,教师帮助学生体验到分类的意义和价值,生活化资源和生活经验起到了辅助学生理解新知的意义。此时,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学会了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生活情景和生活资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是能唤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2.捕捉生活资源.激发探究热情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培养的一种学生素养。在数学思想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资源引入的方式,并引导学生学会去除情境中的物理属性、剥离出其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增强个人对数学的认知,帮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提炼并解决数学问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才能灵活地应用已学的新知,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数学思想也是数学新理念之一。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宝库,教师应当善于应用生活宝库中的资源,广泛捕捉生活信息,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我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自己身边有关运用百分数的数据。上课时,我请他们汇报所捕捉到的生活资源信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起来了。甲生说:“妈妈店里的盈利率20%,指利润占成本的20%。”乙说:“我上网查到青岛啤酒酒精含量15%,指酒精含量占酒精溶液的15%。”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分、秒”时,新课之前,她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时间的例子,学生找出的例子可多呢。有“车站每发出一趟车都要报时。”“我们每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7点整准时播放新闻。”“我回学校上学的时间大约要20分钟。”等等。这样,学生基于实际生活经验生成新知识,教学内容也就实现了和学生实际生活无缝连接的教学效果。同时,在生活化资源的辅助之下,学生更加系统、更加完整地认识并利用了新知,其学习成效更高。可见,教师用心捕捉生活素材,使学生在充分运用生活资源,能让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新知的应用能力增强,让学生对生活化问题的解决能力提升。
3.联系生活资源,调动探究积极性
生活化资源应用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充实课堂的作用,更减弱了学生对新知的陌生感,减低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认知矛盾,进而解决认知矛盾,获得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设计有生活情趣的数学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使他们乐于探究数学。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巧设了一道富有趣味的数学题:“据了解,我们班小英同学妈妈店里的衣服开始降价。昨天老师用64元买了一件打了三折的衣服。请大家帮我算一算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钱?这一问题和情景的引入,启起他们的探索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内驱力。只见他们兴味盎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A生说:“打了3折表示降价30%,求原价也就是求单位1,列式是84÷30%。”B生说:“不对,我认为是84÷(1-30%)。”再比如,在教学《估算》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说出自己一天写作业的实践、自己步行到公园的距离等,并让不同的估算中产生一定的纠纷,让学生们热烈探究、争论,把课堂的学习探究气氛推向高潮。此时此刻,就算是待进生也忍不住踊跃提出自己的意见。所以,生活化问题情境、生活化问题资源能够辅助学生增进学习体验,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伴随着积极融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必将获得更优质的成果。
4.结语
总之,教师在运用教材教学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尽可能地搜索、捕捉、联系学生容易接受而又熟悉的生活资源为题材,培养他们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李萍.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51.
[2]靳转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及解决策略浅探[J].学周刊,2019(29):40.
[3]赵雅清.创设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黑河教育,2019(09):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