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局部旋转皮瓣法在面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用局部旋转皮瓣法对我科收治的 64例面部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面进行修复。结果:64例患者局部旋转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I 期愈合,面部器官无移位,术后随访,肿瘤无复发,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切口瘢痕不明显,外观效果满意。结论:面部局部旋转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围手术期短,可作为修复患者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遗留创面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局部旋转皮瓣 面部肿瘤 创面修复
【中图分类号】 R7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294-02
在这个肿瘤疾病高发的年代,面部也成为了人体肿瘤的高发部位之一。对于颜面部的肿瘤,除了采用常用的放疗、化疗、激光等手术外,目前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而面部作为人体外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美学的要求就相当高的要求。面部肿瘤患者就诊时肿块往往已经十分巨大,扩大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就成为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手术过程中如治疗不当,将导致患者面部的局部功能障碍或外观毁容,这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因此选用一种兼顾治疗效果和外观效果于一体的手术治疗方法至关重要。2012年01月-2014年06月,我们科在遵循肿瘤切除原则和面部分区修复的基础上,依据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对64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扩大切除后创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 64例,男性 43 例,女性 21 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51岁。肿瘤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 32例,基底细胞癌14例,Bowen病8例,疣状癌 6例,日光性角化病4例,多位于颞部、颧部、面颊部及下颌部等。皮损面积 1.7cm×1.1cm~5.2cm×4.3cm, 平均4.9cm2。
1.2 手术方法
1.2.1 切除病变组织
经过术前检查,在患者病情和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面部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①麻醉:对病变面积较小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对儿童或不配合的成年患者采用基础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对多部位或病变面积较大者采用全身麻醉[1]。②设计切口并实施手术:麻醉满意后,按病变组织的形状设计切口线,切口距病变边缘的距离为0.5~2.0 cm[2]:鳞状细胞癌 0.5~2.0cm,基底细胞癌0.5~3.0cm,Bowen病0.5~2.0cm。术前未能完全明确者基本按距边缘 1cm设计,切除深度:一般达深筋膜层,浸润深者达骨膜层。行“无瘤技术”将肿物组织完整切除,创面充分止血。切除标本常规术后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后决定是否行扩大切除,确保切缘无肿瘤组织残留。
1.2.2 旋转皮瓣设计
遵循头面部旋转皮瓣设计原则。用美蓝标记病灶切除范围,视手术部位周围组织皮肤松弛程度设计皮瓣。通常在创缘边缘皮肤松弛的一侧形成皮瓣,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形成一定角度后,转移至缺损区行创面修复,皮瓣近端的基点即为旋转的轴点,旋转皮瓣的一种常见变化形式“O-Z”皮瓣。各切缘对合后分层缝合,供瓣区继发创面直接拉拢缝合,形成的猫耳局部作三角形皮肤切除[3],如图1所示。视创面情况留置负压引流管,局部加压包扎。
1.2.3 术后处理
术后予预防感染治疗,切口局部常规换药,24~72h 拔除引流管,7~10 天拆线,然后依据病检结果至肿瘤科行放疗等进一步治疗。
2 结果
本组 64 例患者局部旋转皮瓣全部成活,血运良好,面部切口均 I 期愈合,面部器官眼、耳、鼻、口均无牵拉移位等情况。术后随访 6 月~2 年,肿瘤无复发,大部分患者切口瘢痕不明显,皮瓣色泽与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面部功能恢复良好,局部无畸形,瘢痕不明显,外观效果满意(见图 2):
3 讨论
3.1 由于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头面部已成为皮服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而头面部作为人体外观的一个特殊部位,手术时我们除了需要考虑到其治疗效果外,还必须考虑到术后的美观。因此,临床上在行肿瘤切除术后,如何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法进行创面修复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3.2 对于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用的创面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直接拉拢缝合。这种修复方法仅适用于张力较小的小切口,对于临近眼、鼻、口等张力较大部位或缺损面积较大的切口并不适用,容易造成器官牵拉变形或术后瘢痕明显。②皮片移植。皮片移植除了成活条件要求高以外,还存在一些无法满足美容需求的弊端,如出现色素沉着、皮肤回缩或局部凹陷,无毛发生长等。③局部旋转皮瓣转移术。局部旋转皮瓣转移术在头面部创面修复中得以广泛应用,是修残补缺的一种常用手段。用该种方法进行皮损区修复后,皮瓣区的色泽、厚度、质地以及毛发生长情况等都与受区接近,并且在形态上也具有很好可塑性,特别适用于对外观要求比较高的创面修复[4]。但在手术时需注意皮瓣应尽量选择在隐蔽部位,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尽量减轻供区的继发畸形,切口的设计应顺应面部分区的自然轮廓线和皮肤皱纹,尽可能选用最简单的邻位皮瓣修复缺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手术切口[5]。总之,局部旋转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围手术期短,可作为修复患者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遗留创面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 昕,李志杰,杨 诚,刘世云,赵 鹏. 整形外科技术在面部肿瘤切除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3,4,22(7):721-723
[2] 孙秀锋,王洪燕,郑妍丽,姜 涛.局部旋转皮瓣在老年人面部恶性肿瘤切除修复中的应[J]. 中国美容医学,2011,9,20(9):1367-1368.
[3]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71-474.
[4] 周宁.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20(5): 715-716.
[5]赵志力,谷廷敏,隋志甫,等.局部皮瓣在面部缺损中的应用[J].感染、炎症、修复,2010,11(3):153-156.
【关键词】 局部旋转皮瓣 面部肿瘤 创面修复
【中图分类号】 R7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294-02
在这个肿瘤疾病高发的年代,面部也成为了人体肿瘤的高发部位之一。对于颜面部的肿瘤,除了采用常用的放疗、化疗、激光等手术外,目前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而面部作为人体外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美学的要求就相当高的要求。面部肿瘤患者就诊时肿块往往已经十分巨大,扩大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就成为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手术过程中如治疗不当,将导致患者面部的局部功能障碍或外观毁容,这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因此选用一种兼顾治疗效果和外观效果于一体的手术治疗方法至关重要。2012年01月-2014年06月,我们科在遵循肿瘤切除原则和面部分区修复的基础上,依据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对64例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局部旋转皮瓣修复扩大切除后创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 64例,男性 43 例,女性 21 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51岁。肿瘤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 32例,基底细胞癌14例,Bowen病8例,疣状癌 6例,日光性角化病4例,多位于颞部、颧部、面颊部及下颌部等。皮损面积 1.7cm×1.1cm~5.2cm×4.3cm, 平均4.9cm2。
1.2 手术方法
1.2.1 切除病变组织
经过术前检查,在患者病情和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面部肿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①麻醉:对病变面积较小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对儿童或不配合的成年患者采用基础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对多部位或病变面积较大者采用全身麻醉[1]。②设计切口并实施手术:麻醉满意后,按病变组织的形状设计切口线,切口距病变边缘的距离为0.5~2.0 cm[2]:鳞状细胞癌 0.5~2.0cm,基底细胞癌0.5~3.0cm,Bowen病0.5~2.0cm。术前未能完全明确者基本按距边缘 1cm设计,切除深度:一般达深筋膜层,浸润深者达骨膜层。行“无瘤技术”将肿物组织完整切除,创面充分止血。切除标本常规术后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后决定是否行扩大切除,确保切缘无肿瘤组织残留。
1.2.2 旋转皮瓣设计
遵循头面部旋转皮瓣设计原则。用美蓝标记病灶切除范围,视手术部位周围组织皮肤松弛程度设计皮瓣。通常在创缘边缘皮肤松弛的一侧形成皮瓣,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形成一定角度后,转移至缺损区行创面修复,皮瓣近端的基点即为旋转的轴点,旋转皮瓣的一种常见变化形式“O-Z”皮瓣。各切缘对合后分层缝合,供瓣区继发创面直接拉拢缝合,形成的猫耳局部作三角形皮肤切除[3],如图1所示。视创面情况留置负压引流管,局部加压包扎。
1.2.3 术后处理
术后予预防感染治疗,切口局部常规换药,24~72h 拔除引流管,7~10 天拆线,然后依据病检结果至肿瘤科行放疗等进一步治疗。
2 结果
本组 64 例患者局部旋转皮瓣全部成活,血运良好,面部切口均 I 期愈合,面部器官眼、耳、鼻、口均无牵拉移位等情况。术后随访 6 月~2 年,肿瘤无复发,大部分患者切口瘢痕不明显,皮瓣色泽与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面部功能恢复良好,局部无畸形,瘢痕不明显,外观效果满意(见图 2):
3 讨论
3.1 由于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头面部已成为皮服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而头面部作为人体外观的一个特殊部位,手术时我们除了需要考虑到其治疗效果外,还必须考虑到术后的美观。因此,临床上在行肿瘤切除术后,如何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法进行创面修复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3.2 对于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用的创面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直接拉拢缝合。这种修复方法仅适用于张力较小的小切口,对于临近眼、鼻、口等张力较大部位或缺损面积较大的切口并不适用,容易造成器官牵拉变形或术后瘢痕明显。②皮片移植。皮片移植除了成活条件要求高以外,还存在一些无法满足美容需求的弊端,如出现色素沉着、皮肤回缩或局部凹陷,无毛发生长等。③局部旋转皮瓣转移术。局部旋转皮瓣转移术在头面部创面修复中得以广泛应用,是修残补缺的一种常用手段。用该种方法进行皮损区修复后,皮瓣区的色泽、厚度、质地以及毛发生长情况等都与受区接近,并且在形态上也具有很好可塑性,特别适用于对外观要求比较高的创面修复[4]。但在手术时需注意皮瓣应尽量选择在隐蔽部位,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尽量减轻供区的继发畸形,切口的设计应顺应面部分区的自然轮廓线和皮肤皱纹,尽可能选用最简单的邻位皮瓣修复缺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手术切口[5]。总之,局部旋转皮瓣设计简单,手术操作方便,成活率高,围手术期短,可作为修复患者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遗留创面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朱 昕,李志杰,杨 诚,刘世云,赵 鹏. 整形外科技术在面部肿瘤切除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3,4,22(7):721-723
[2] 孙秀锋,王洪燕,郑妍丽,姜 涛.局部旋转皮瓣在老年人面部恶性肿瘤切除修复中的应[J]. 中国美容医学,2011,9,20(9):1367-1368.
[3]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71-474.
[4] 周宁.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20(5): 715-716.
[5]赵志力,谷廷敏,隋志甫,等.局部皮瓣在面部缺损中的应用[J].感染、炎症、修复,2010,11(3):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