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重点解决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难点。提出通过课内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课外阅读,补足阅读的时间。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实实在在的课内阅读,使之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结构,把一些理解性的读压到最低,扩充一些材料,加大积累性的阅读。另一方面要设法和家长配合,做好家庭(课外)阅读的组织工作。阅读量的落实,不仅加强课外阅读,更重要是抓紧课内阅读的组织。家校联手,保证有阅读的材料和时间。
关键词:阅读;课内;指导;课外; 效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总目标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七至九年级“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我校课题《初中语文课内大量阅读研究》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实实在在的课内阅读,使之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设法和家长配合,做好家庭(课外)阅读的组织工作。
一、加强课内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量的落实,不仅加强课外阅读,更重要是抓紧课内阅读的组织。因此,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结构,把一些理解性的读压到最低,扩充一些材料,加大积累性的阅读。
1.直扑重点,赢得课内阅读的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证,课内阅读便无从谈起。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课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不绕弯路,提高效率。一篇文章中包含有重要材料和非重要材料,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就是能从大量材料的比较中选出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并把它加以集中,挑出文章之筋骨,吸取其语言之精华,以此形成敏锐的语感,而并非简单的一古脑儿的对字、词、句的面面俱到的“肢解”。初中阶段的课文有些毕竟简单,有时只要读上一二遍就能把握个大概,这样,阅读能力的形成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
2.见“缝”插“针”,巧设课内阅读的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课内阅读的时间,重点就是读什么,怎么读了。因此,我们就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补充扩展阅读。补充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像,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这样,学生凭借大量可感的语言材料,形象地把握了文章的“命脉”,应该说,这比起单纯地分析或孤立地自悟不知要好多少倍。
二、提高课外自主阅读效率
家校联手,保证有阅读的材料和时间。首先利用家长会的形式,讲明增加阅读的主旨、内容和条件,并将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家长,鼓励家长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在家长们认同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书籍,建立家庭小书橱,督促孩子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检查读书情况。
怎样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具有活力的主观状态。没有持久的兴趣和热情,生命里便会暗淡了许多灵动的火苗。对于课外的阅读,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里。可以充分利用晨会课,甚至语文课的三五分钟时间,“一人一条新闻或者一人一段演讲或者一人一个小故事”等,让同学们展示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或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
2.运用指导策略,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选择读物。
读物的选择应该是:“趣”、“广”、“适”、“趣”即有趣。有趣的读物当然喜欢看。“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适”即合适。时下,书市的书,鱼目混珠,老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指导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特别是要利用好学校图书室的资源。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有:“读”“思”“记”。其中“读”方法也有三: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就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在中高年级应该在所侧重。因为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交流。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静心的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思”即思考。读后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3.家校配合,实行检查政策
家长在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出智力投资后,再次付出时间,付出精力,督促孩子阅读的时间,检查阅读数量和结果。对孩子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检查、评价、鼓励;同时,老师在有任务的情况下,同样要统计,检查,评比,共同督促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
总之,加强课内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温儒敏,巢宗祺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2012.4重印)
[3]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5重印)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赶场初级中学 404052)
关键词:阅读;课内;指导;课外; 效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总目标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七至九年级“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我校课题《初中语文课内大量阅读研究》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实实在在的课内阅读,使之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设法和家长配合,做好家庭(课外)阅读的组织工作。
一、加强课内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量的落实,不仅加强课外阅读,更重要是抓紧课内阅读的组织。因此,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结构,把一些理解性的读压到最低,扩充一些材料,加大积累性的阅读。
1.直扑重点,赢得课内阅读的时间
没有时间的保证,课内阅读便无从谈起。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根据课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不绕弯路,提高效率。一篇文章中包含有重要材料和非重要材料,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就是能从大量材料的比较中选出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并把它加以集中,挑出文章之筋骨,吸取其语言之精华,以此形成敏锐的语感,而并非简单的一古脑儿的对字、词、句的面面俱到的“肢解”。初中阶段的课文有些毕竟简单,有时只要读上一二遍就能把握个大概,这样,阅读能力的形成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
2.见“缝”插“针”,巧设课内阅读的内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课内阅读的时间,重点就是读什么,怎么读了。因此,我们就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补充扩展阅读。补充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像,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这样,学生凭借大量可感的语言材料,形象地把握了文章的“命脉”,应该说,这比起单纯地分析或孤立地自悟不知要好多少倍。
二、提高课外自主阅读效率
家校联手,保证有阅读的材料和时间。首先利用家长会的形式,讲明增加阅读的主旨、内容和条件,并将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家长,鼓励家长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在家长们认同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书籍,建立家庭小书橱,督促孩子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检查读书情况。
怎样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具有活力的主观状态。没有持久的兴趣和热情,生命里便会暗淡了许多灵动的火苗。对于课外的阅读,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里。可以充分利用晨会课,甚至语文课的三五分钟时间,“一人一条新闻或者一人一段演讲或者一人一个小故事”等,让同学们展示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或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
2.运用指导策略,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选择读物。
读物的选择应该是:“趣”、“广”、“适”、“趣”即有趣。有趣的读物当然喜欢看。“广”即广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教师只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宗旨。“适”即合适。时下,书市的书,鱼目混珠,老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指导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特别是要利用好学校图书室的资源。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有:“读”“思”“记”。其中“读”方法也有三: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就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在中高年级应该在所侧重。因为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并交流。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它文质兼美的优质作品,需要静心的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思”即思考。读后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3.家校配合,实行检查政策
家长在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出智力投资后,再次付出时间,付出精力,督促孩子阅读的时间,检查阅读数量和结果。对孩子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检查、评价、鼓励;同时,老师在有任务的情况下,同样要统计,检查,评比,共同督促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
总之,加强课内外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成为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温儒敏,巢宗祺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2012.4重印)
[3]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5重印)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赶场初级中学 40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