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全面铺开,学校层面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已迫在眉睫,但具体如何实施,多数学校还存在着困扰。本文通过思考和探索学校层面的生涯规划教育途径,为高中生涯教育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生涯教育;新高考;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0-0028-02
一、学校层面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背景
继首批试点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平稳落地和第二批试点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的稳步推进,福建、江苏等19个省份将于2018年秋季全面启动新高考改革,改革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权,这使得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变得尤为迫切。在我国,高中生涯教育相对滞后,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只有33%的中学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的指导,导致高达40%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表示后悔,近65%的学生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院校、专业的详细情况及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知之甚少。因此,在新高考模式下,学校层面加强高中生涯教育势在必行。
二、学校层面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认为,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广义上泛指学校所进行的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的一切课程和教育活动;狭义上是指为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设计、确立生涯目标、选择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专门性课程与活动。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期。开展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并为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理想和成人成才。”可见,高中生涯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为他们搭建体验学习的舞台,帮助他们获得与其个性相宜的生涯发展和平衡人生历程中各种社会角色的关系,使之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主动、持久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
三、学校层面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一)唤醒和强化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
高中生涯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培养积极自我概念、提升生涯适应和生涯管理的技能和素养,帮助寻找生涯发展方向、进行生涯抉择、寻求最佳生涯发展路径的专门性且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唤醒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自我概念,激发生涯意识,增強自我调控、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是开展生涯教育的第一步。因此,学校在高中阶段就应开展生涯唤醒教育,由浅入深,逐渐给高中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个性化服务,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学会综合各类生涯发展信息,权衡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制订学业目标与计划,初步形成个人职业方向和生涯发展路径。
(二)立足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完善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学生生涯教育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将生涯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落实,做到生涯教育课程化、规范化。同时,要求全学科教师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生涯教育元素,进行卓有成效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进而养成和提升生涯决策力,为高中生活做好充分准备,并树立终身学习、终身规划的生涯意识。
(三)加强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学校一方面要调动优质的师资力量,成立专门的教育指导机构,专门组织实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及其研究工作。同时,借鉴上海、浙江等地的做法,把中学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生涯发展教育的框架,选拔有潜质的教师到生涯教育起步较早的浙江、上海观摩学习,以此解决专业化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断挖掘校外资源,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或者企业精英到校讲学交流等,丰富生涯教育工作的师资资源。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体验活动
学校应积极谋求社会上的支持与合作,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主题班会、专家讲座及深入当地企业参观、到高校学习、到劳动实习基地见习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等,为高中生职业体验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作场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这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加对职业的理解。
(五)积极引入生涯测评工具,提高高中生自我认知能力
当前,大部分高中生对自身条件的认识并不清楚,对未来感到茫然。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借用成熟的测评工具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兴趣偏好、职业倾向等进行测试,科学利用测评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让学生借助测评结果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特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能力进行初步判断与分析,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目的性和自觉性,少走弯路,为自己谋求一个幸福的未来。
(六)配备生涯规划导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生涯上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学校需要逐步完善生涯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通过梳理、澄清、探讨并尝试解决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困扰,实施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实现课堂外更有效的生涯指导服务。
(七)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促进多方沟通与合作
家长是学生生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陪伴者和教育者。家庭作为具有血缘关系的社会群体,家族以其先入为主的重要性、多维性、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成为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加强家校联系是学校生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应通过家校联动,获得家长对生涯辅导的支持,发挥家长在孩子生涯规划上的示范作用,使孩子在学业和能力的培养上尽可能地减少盲目性,提高目的性,增强方向感。此外,还要建立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基础的生涯辅导模式,并有效促进三者的联系与合作,以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
四、学校层面生涯教育的管理指导
学校的生涯教育工作还要建立包括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评估与诊断、整改与优化等一套完整的机制和体系。在机构建设方面,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小组,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协调各部门工作,制订科学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把生涯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应制订与生涯教育相配套的方案和规划。在诊断与评估方面,通过课堂评估、系统评估、活动反馈、教师自评、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获得教育成效的相关数据,并撰写相关报告。在整改与优化方面,根据教育评估与成效诊断提供的反馈,提出解决、升级和优化的一系列指导意见。
五、结 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有效的生涯教育可以让每位高中生学会“经营”未来。作为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线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就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谢文婷.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教学初探[J].教育,2015(20):6-9.
[2]韩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9):38-41.
[3]刘靖文. 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与反思:资源整合与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8):37-39.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福州,3620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关键词〕生涯教育;新高考;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0-0028-02
一、学校层面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背景
继首批试点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平稳落地和第二批试点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的稳步推进,福建、江苏等19个省份将于2018年秋季全面启动新高考改革,改革的宗旨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权,这使得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变得尤为迫切。在我国,高中生涯教育相对滞后,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只有33%的中学生接受过职业与毕业的指导,导致高达40%的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表示后悔,近65%的学生跨专业选择职业,就业过程相当痛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院校、专业的详细情况及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知之甚少。因此,在新高考模式下,学校层面加强高中生涯教育势在必行。
二、学校层面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美国联邦教育总署署长马兰认为,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广义上泛指学校所进行的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的一切课程和教育活动;狭义上是指为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设计、确立生涯目标、选择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的专门性课程与活动。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期。开展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并为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理想和成人成才。”可见,高中生涯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个体潜能,为他们搭建体验学习的舞台,帮助他们获得与其个性相宜的生涯发展和平衡人生历程中各种社会角色的关系,使之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主动、持久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
三、学校层面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一)唤醒和强化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
高中生涯教育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培养积极自我概念、提升生涯适应和生涯管理的技能和素养,帮助寻找生涯发展方向、进行生涯抉择、寻求最佳生涯发展路径的专门性且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唤醒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自我概念,激发生涯意识,增強自我调控、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是开展生涯教育的第一步。因此,学校在高中阶段就应开展生涯唤醒教育,由浅入深,逐渐给高中生提供更高层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个性化服务,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他们学会综合各类生涯发展信息,权衡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制订学业目标与计划,初步形成个人职业方向和生涯发展路径。
(二)立足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完善的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学生生涯教育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将生涯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落实,做到生涯教育课程化、规范化。同时,要求全学科教师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生涯教育元素,进行卓有成效的渗透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进而养成和提升生涯决策力,为高中生活做好充分准备,并树立终身学习、终身规划的生涯意识。
(三)加强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生涯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学校一方面要调动优质的师资力量,成立专门的教育指导机构,专门组织实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及其研究工作。同时,借鉴上海、浙江等地的做法,把中学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生涯发展教育的框架,选拔有潜质的教师到生涯教育起步较早的浙江、上海观摩学习,以此解决专业化教师队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断挖掘校外资源,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或者企业精英到校讲学交流等,丰富生涯教育工作的师资资源。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体验活动
学校应积极谋求社会上的支持与合作,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主题班会、专家讲座及深入当地企业参观、到高校学习、到劳动实习基地见习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等,为高中生职业体验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作场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这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增加对职业的理解。
(五)积极引入生涯测评工具,提高高中生自我认知能力
当前,大部分高中生对自身条件的认识并不清楚,对未来感到茫然。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借用成熟的测评工具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兴趣偏好、职业倾向等进行测试,科学利用测评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让学生借助测评结果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特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能力进行初步判断与分析,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目的性和自觉性,少走弯路,为自己谋求一个幸福的未来。
(六)配备生涯规划导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生涯上都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学校需要逐步完善生涯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通过梳理、澄清、探讨并尝试解决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困扰,实施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实现课堂外更有效的生涯指导服务。
(七)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促进多方沟通与合作
家长是学生生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陪伴者和教育者。家庭作为具有血缘关系的社会群体,家族以其先入为主的重要性、多维性、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成为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所以,加强家校联系是学校生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应通过家校联动,获得家长对生涯辅导的支持,发挥家长在孩子生涯规划上的示范作用,使孩子在学业和能力的培养上尽可能地减少盲目性,提高目的性,增强方向感。此外,还要建立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基础的生涯辅导模式,并有效促进三者的联系与合作,以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
四、学校层面生涯教育的管理指导
学校的生涯教育工作还要建立包括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评估与诊断、整改与优化等一套完整的机制和体系。在机构建设方面,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小组,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协调各部门工作,制订科学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把生涯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在制度建设方面,学校应制订与生涯教育相配套的方案和规划。在诊断与评估方面,通过课堂评估、系统评估、活动反馈、教师自评、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获得教育成效的相关数据,并撰写相关报告。在整改与优化方面,根据教育评估与成效诊断提供的反馈,提出解决、升级和优化的一系列指导意见。
五、结 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有效的生涯教育可以让每位高中生学会“经营”未来。作为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线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成就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谢文婷.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生涯规划课职业探索模块教学初探[J].教育,2015(20):6-9.
[2]韩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9):38-41.
[3]刘靖文. 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与反思:资源整合与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8):37-39.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福州,3620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