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的化学中考实验命题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综合程度不断加强,不仅重视对同学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还注重锻炼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现将2006年全国部分地区的中考实验题分类解析如下。
一、化学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
【例1】 (2006年南京考题)用氯化钠固体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常用到的是( )
A.②④⑥⑦ 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⑦D.①②④⑦
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用排除法解答非常有效。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不需要酒精灯,可以立即排除含有⑦的组合答案。正确答案是B。
点拨:对实验仪器的考查置于一定的实验情景中,同学们既要明确实验仪器的用途又要明确实验步骤及每步所需的仪器,考查范围明显增大,难度明显提高了。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2】(2006年肇庆考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称量物放于左盘,砝码放于右盘;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进行蒸发操作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动蒸发皿内的液体,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答案为A 。
点拨: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只有准确把握其基本要求、操作要领,才能正确进行操作,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又是正确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保证。
三、物质的鉴别
【例3】 (2006年上海考题)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可使用下列试剂中的()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BaCl2溶液 D.Na2CO3溶液
解析:盐酸和硫酸溶液均属于酸,酚酞与盐酸和硫酸作用均不变色,石蕊与盐酸和硫酸作用均变红色,盐酸和硫酸与Na2CO3溶液作用均有气泡产生,BaCl2与硫酸作用产生白色沉淀,BaCl2与盐酸不反应。答案为C。
点拨:鉴别同类物质时,要避开物质的共性,根据它们各自的不同点进行鉴别。
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例4】 (2006年北海考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CaO能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水除去其中的杂质CaCO3;CuSO4和H2SO4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CO2中混有CO时,因为CO2不支持燃烧,无法点燃CO。答案为B。
点拨:除杂时所保留物质应与选用的试剂不发生反应,否则达不到除杂的目的。
五、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
【例6】 (2006年扬州考题)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6gNaOH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再用温度计测其温度为22℃。由此,该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同学所得的结论的依据是否科学?________(选填“科学”或“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根据本实验的目的,请你改进他的实验操作。
解析:NaOH固体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该同学的实验结论不科学.若该同学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成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下再进行实验就避免了用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造成的干扰。答案略。
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的热效应,在进行实验时应考虑这一现象对实验造成的干扰。
六、气体的制备及检验
【例6】(2006年江阴考题)现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小试管A的作用:_____________;
(3)怎样判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装置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图中小试管A是为了防止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一般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答案略。
点拨:本题属于常规考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备原理、装置的气密性及气体的检验等知识。
七、实验安全问题
【例7】(2006年江西考题)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安全的是( )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
C.将水直接倒人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解析: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直接去闻药品的气味,而应用手在试剂瓶口轻轻煽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点燃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之前一定检验其纯度;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以免液体喷出伤人。答案为B。
点拨:掌握实验室规则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八、实验探究
【例8】 (2006年雅安考题)我市某初中SHARK探究学习小组学生为了探究该校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气泡。
[查阅资料]本校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_________,无色溶液是__________。(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__________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原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信息型、开放性实验探究考题,由残存的标签可以猜测该无色溶液可能为H2SO4或H2O2;则相应的黑色粉末为铁粉或二氧化锰,产生的无色气体为H2或O2。
答案:假设一:MnO2,H2O2;排水(或向下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O2,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断成立或不成立。
假设二:铁粉,稀硫酸;排水(或向下排空气法);把收集满气体的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或把燃着的木条移近试管口);听到爆鸣声(或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H2,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断成立或不成立。
点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常用物质的颜色,先做出合理猜想,然后再进行实验和验证是正确解决该类考题的常用方法。
★编辑/王一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化学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
【例1】 (2006年南京考题)用氯化钠固体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常用到的是( )
A.②④⑥⑦ B.①④⑤⑥C.①③⑤⑦D.①②④⑦
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用排除法解答非常有效。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不需要酒精灯,可以立即排除含有⑦的组合答案。正确答案是B。
点拨:对实验仪器的考查置于一定的实验情景中,同学们既要明确实验仪器的用途又要明确实验步骤及每步所需的仪器,考查范围明显增大,难度明显提高了。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2】(2006年肇庆考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称量物放于左盘,砝码放于右盘;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进行蒸发操作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动蒸发皿内的液体,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答案为A 。
点拨: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只有准确把握其基本要求、操作要领,才能正确进行操作,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又是正确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保证。
三、物质的鉴别
【例3】 (2006年上海考题)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可使用下列试剂中的()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BaCl2溶液 D.Na2CO3溶液
解析:盐酸和硫酸溶液均属于酸,酚酞与盐酸和硫酸作用均不变色,石蕊与盐酸和硫酸作用均变红色,盐酸和硫酸与Na2CO3溶液作用均有气泡产生,BaCl2与硫酸作用产生白色沉淀,BaCl2与盐酸不反应。答案为C。
点拨:鉴别同类物质时,要避开物质的共性,根据它们各自的不同点进行鉴别。
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例4】 (2006年北海考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CaO能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水除去其中的杂质CaCO3;CuSO4和H2SO4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法达到除杂的目的;CO2中混有CO时,因为CO2不支持燃烧,无法点燃CO。答案为B。
点拨:除杂时所保留物质应与选用的试剂不发生反应,否则达不到除杂的目的。
五、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
【例6】 (2006年扬州考题)某同学想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30mL,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为13℃。然后向其中加入5.6gNaOH固体,恰好完全反应。再用温度计测其温度为22℃。由此,该同学得出NaOH与稀硫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同学所得的结论的依据是否科学?________(选填“科学”或“不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根据本实验的目的,请你改进他的实验操作。
解析:NaOH固体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该同学的实验结论不科学.若该同学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成氢氧化钠溶液,在室温下再进行实验就避免了用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实验造成的干扰。答案略。
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的热效应,在进行实验时应考虑这一现象对实验造成的干扰。
六、气体的制备及检验
【例6】(2006年江阴考题)现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小试管A的作用:_____________;
(3)怎样判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装置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图中小试管A是为了防止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一般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答案略。
点拨:本题属于常规考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备原理、装置的气密性及气体的检验等知识。
七、实验安全问题
【例7】(2006年江西考题)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安全的是( )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
C.将水直接倒人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解析: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直接去闻药品的气味,而应用手在试剂瓶口轻轻煽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在点燃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之前一定检验其纯度;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以免液体喷出伤人。答案为B。
点拨:掌握实验室规则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
八、实验探究
【例8】 (2006年雅安考题)我市某初中SHARK探究学习小组学生为了探究该校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气泡。
[查阅资料]本校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_________,无色溶液是__________。(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__________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原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信息型、开放性实验探究考题,由残存的标签可以猜测该无色溶液可能为H2SO4或H2O2;则相应的黑色粉末为铁粉或二氧化锰,产生的无色气体为H2或O2。
答案:假设一:MnO2,H2O2;排水(或向下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O2,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断成立或不成立。
假设二:铁粉,稀硫酸;排水(或向下排空气法);把收集满气体的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或把燃着的木条移近试管口);听到爆鸣声(或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H2,根据假设与检验的气体是否一致来判断成立或不成立。
点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常用物质的颜色,先做出合理猜想,然后再进行实验和验证是正确解决该类考题的常用方法。
★编辑/王一鸣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