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要点与前景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视激光手术已经迈入"无刀"的全激光时代,其特点是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预测性都有很大程度提高。现有的全激光手术可分为3类: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单准分子激光手术和单飞秒激光手术。全激光手术具有提高角膜制瓣和基质切削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器械对角膜的接触损伤,减少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等优点,是目前屈光手术发展的大方向和趋势。笔者对这3种全激光手术各自的技术要点,包括患者的选择、手术的优势、手术的缺点及并发症、术后的矫正效果、视觉质量等方面和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技术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科学阐述。

其他文献
目的矢量分析法比较近视伴较高散光的青少年儿童患者分别配戴球面角膜塑形镜和环曲面角膜塑形镜后角膜散光的改变及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研究。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的青少年儿童24例(47眼),其中球面角膜塑形镜组(简称球面组)14例(27眼),环曲面角膜塑形镜组(简称环曲面组)10例(20眼)。在配戴1 d、1周、1个月、3个月时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
目的分析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光学区偏中心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6.5~ 17.0岁近视患者110例(213眼)。按戴镜前年龄分为3组:A组,6.5~ 10.0岁组;B组,11.0~ 13.0岁组;C组,14.0~ 17.0岁组。按戴镜前近视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3.00 D),中度近视组(-3.00~-6.00 D)。按戴镜前散光度分为3组:<0.50 D散光组,
目的探讨成人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重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发病年龄相对明确的术前无双眼视功能的成人外斜视患者54例,按发病年龄9岁之前或之后分为BVM(before visual maturity,<9岁者)组及AVM(after visual maturity,≥9岁者)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用同视机测远双眼视觉,用颜氏《数字化立体视图》测近立体视觉。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2组患者
目的分析TGFBI基因相关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基因型-表型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63例角膜营养不良患者基因组DNA进行TGFBI基因扩增并直接测序,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前节检查,部分患者行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HRT)检查。结果63例患者中有48例检测到9种TGFBI基因杂合错义突变,包括8种已报道过的致病突变
目的分析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ACD)对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在浙江省瑞安地区随机选取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各2个班共513名学生(1 025眼),年龄为7~14岁。在瑞安市人民医院门诊进行相关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眼屈光度、IOLMaster检查等,记录等效球镜度(SE)、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年龄等相关基本信息。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分析ACD、AL与年龄、屈光度的关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程度近视儿童双眼协动参数的差异性及其与近视程度相关性,进一步探索近视发展的原理。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包括128例7~ 14岁近视青少年儿童,根据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0.50~-3.00 D)、中度近视组(-3.25~-6.00 D)和高度近视组(>-6.00 D)。双眼协动参数测量包括远距及近距水平聚散力,远距及近距水平隐斜,梯度性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率(AC/A比率)
期刊
目的探讨我国一个散发的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位点及其临床表型。方法实验研究。收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一个散发LCA家系共7名家庭成员的临床资料,其中1名LCA患者,6名正常家属。完善该家系内所有成员的眼科检查,采集该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运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来筛查患者的283个视网膜疾病相关的基因,测序结果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候选基因,最后用Sange
中国角膜供体材料的严重缺乏导致众多的角膜盲患者不能通过角膜移植来复明仍是临床棘手的问题。近年来,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为替代人角膜材料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而且以深板层移植和内皮移植为代表的成分板层移植的推陈出新从临床技术上有力地推动了组织工程角膜的研发。现就脱细胞角膜基质板层材料、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述评。
目的对一罕见的眼-面-心-牙(OFCD)综合征患者家系进行临床表型特征随访研究及致病基因突变筛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对患者进行详尽的临床多科室检查及表型资料收集。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法对OFCD患者及其父母进行候选基因BCOR的突变筛查,对携带碱基改变的序列进行单链PCR克隆产物的测序验证,并在60名无关正常对照人群中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型研究结果提示患者存在眼部、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