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业季变毕业“寄”
6月16日晚,北京宣布高校毕业生停止返校。第二天,学校告知我们,行李收拾打包事宜另行通知。与此同时,在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各种诉求后,学校发布了各种通知广发征求同学们对行李收拾方案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宿舍里的行李如何处理,大家当然非常在意。那间不过十几平米的宿舍,承载了大学四年的回忆和值得被保留珍藏的物件。
一周后的6月25日,学校通知我们将采用在校教职工为学生整理宿舍并邮寄的方式来处理我们的行李: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点对点”,通过直播、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行李整理,接受学生与家长的监督。一个宿舍在一天内完成行李打包邮寄工作。
就这样,我们的毕业季,变成了毕业“寄”。
疑虑变感动
一开始,很多同学对这个方案心存疑惑:那么多宿舍,宿舍里那么多东西,老师们收拾得过来吗?会不会出现物品遗失损坏?
打包行李那几天,老师们用行动打消了我们的疑虑。
我们宿舍的行李打包日定在了7月8日。7月7日晚,两位负责老师(其中一位是我们的班主任)和宿舍6名同学建了一个微信群。两位老师贴心地提醒我们关于整理宿舍的注意事项:提前规划好宿舍内个人物品哪些保留,哪些废弃;提前提出特别要求;列出各自的贵重物品清单;想想有无图书馆书籍需要归还、有无党员档案需要归档等。
打包当天,正在上海芬兰领馆办理留学签证的我心情有些忐忑,因为我的床位是宿舍进门右手边的下铺,按照整理方便程度,我的行李应该是第一个被收拾整理的。但由于我在等待办理签证手续,不能第一时间和老师们视频连线。打包前一天晚上,我在群里向老师说明情况,请求将自己的行李放在最后收拾,同时将自己列好的整理清单发了过去,“如果轮到我的时候,我还不能进入视频连线,那就请老师按这个清单来整理吧,麻烦老师们了!”两位老师立马回复说“没问题,你好好办自己的事,这边交给我们,放心吧!”
打包当日,在整理我那面墙上的照片时,我跟老师说照片不太好收拾就不要了,但令我感动的是,他们说“这么多照片,还有奖牌呢,不要太可惜了,都值得保存,我们帮你收下来。”收拾行李间隙,班主任还关心我准备去哪儿留学,并祝我“前程似锦”,此时的我,除了谢谢再也说不出别的话了。整理接近收尾時,我不想再多劳烦老师们了就一直说“应该没啥东西要收拾了”,“你再仔细想想刚才没有提到的地方是不是还有你的东西”,果不其然稍加思索后,我想起衣柜上还有一台志愿献血获赠的酸奶机,还是全新的。不仅如此,另外一个舍友也在衣柜上找到了他的几双鞋子。老师们事无巨细的提醒又让我们“赚到了”。
舍友们在微信群里自嘲“咱们宿舍也太乱了,一双鞋还分别在宿舍两端找了半天才找齐,真难为老师和阿姨了”“半年不回去,宿舍也太埋汰了,换我们自己收拾都得嫌弃好久,老师阿姨们真不容易”“心疼收我袜子的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攒臭袜子了,一双一双洗”。比起很多宿舍收拾到晚上,我们宿舍一上午就收拾完毕,效率也算很高了。
整理完毕装箱后,老师还与我们确认了行李件数和个人信息,这才算完成了行李收拾这件事儿。老师们说,接下来就耐心等待行李到家吧。更为贴心的是,学校承担了面向所有毕业生合理需求下的快递邮寄费用!不仅如此,校友卡、校友礼物、学院礼物等物品会随每位同学的行李一同寄给大家。
沉甸甸的爱与回忆
行李到家的那天,很多同学都不禁发朋友圈感谢与点赞:“昨天上午打包装车,今天下午就到了,精准、迅速、高效”“十几箱行李,真的太不容易了,感谢老师和阿姨们的认真负责”“运费都不需要我们出,学校简直太好了”……
在一条条感谢与点赞的背后,是学校、老师及后勤人员的全力投入:“打包队”里,从后勤老职工到刚参加工作的幼儿园小老师,都登高爬床、弓背伏地地寻找物品,拍照或录视频发给学生一一确认,妥善细致装箱;“搬箱队”里,平均每位老师每日经手行李100余件。
特别值得傲娇的是能工巧匠设计的轻型升降运货机和帆布传送滑道等搬运“神器”,安装在6栋无电梯的学生公寓里后,极大地提高了搬运效率;“统计队”中,统计员们有时要到凌晨1点才能完成当日工作,核对学院信息单、系统申报记录、快递邮寄单上的个人信息,确保一致后称重录入,力求把好行李邮寄的最后一关,确保同学们能够完好无损地收到自己的行李物品……
在家整理寄回的行李,我翻出了笔记、作业、贺卡和明信片,以及自己的各种获奖及荣誉证书,脑海中大学四年里的种种情景如放映电影般流过。这个特殊的毕业“寄”,我签收的,不仅仅是几箱子行李,更是不舍的“师生情”“交大情”。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