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推崇的反腐名臣——大清相国陈廷敬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廷敬(1639-1712年),山西阳城人。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工、户、吏、刑四部尚书,以及文渊阁大学士,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
  2007年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同僚们告别之时,他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之一,便是在当年出版的历史长篇小说《大清相国》。书中大篇幅讲述了陈廷敬巡查地方官场的故事。
  《大清相国》记载的是,康熙名臣陈廷敬从政50年,成为“官场不倒翁”的职场传奇。陈廷敬长康熙16岁,从康熙8岁登基始,他即侍候康熙读书。陈廷敬72岁时官至宰辅,功成身退。而他周边的大臣,明珠被削权罢相,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备享尊荣却被退回杭州原籍……唯有陈廷敬例外。《清史稿》给他的评价是“清勤”,康熙的评价则是“宽大老成,几近完人”。陈廷敬的人生哲学是“等、稳、忍、狠、隐”,他用一生的时间来诠释了这五个字的含义,这五个字也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为官韬略。
  等: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的陈廷敬原名陈敬,自幼聪慧过人,却因才气过盛,一度招同行妒忌和怨恨,参加科举考试时本来是状元,却被点为二甲头名。陈敬在此间得到李振邺(后来成为他的岳父)的帮助。李振邺教会他一个“等”字,让他摈弃浮躁,韬光养晦。后陈敬被皇帝赐名,改名陈廷敬,开始了传奇的官场人生。
  稳:陈廷敬进入朝廷时,正是“索”党和“明”党明争暗斗之时,陈廷敬采取了中立的态度,一心只为皇帝。这是他官位稳固的根基。
  陈廷敬知道,官位要稳定,必须多从民生考虑,提倡清廉。他升任左都御史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他便向朝廷上疏:“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攀比,成为一种风气。”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时逢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军饷为名,动支库银并私自贪污。陈廷敬以其溺职不忠,前后银数赢缩相悬,上疏弹劾。
  忍:陈廷敬的中立也惹恼了“明”“索”两党,他们开始实施打击。先是陷害他的弟弟陈廷统,后来直接在公务上挑毛病,甚至令皇帝都有心对他下手。在这种情况下,陈廷敬选择了忍。借着父亲去世的时机,他请辞回家守孝三年。这一忍一等,他避开了“明”“索”两党的排挤和打击。后来,陈廷敬被重新起用,任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
  狠:康熙王朝时,宰相明珠一度权倾朝野,百姓怨声载道。陈廷敬揣摩到皇帝的心理,开始搜集证据,利用康熙在钱塘检阅水师的机会,设计一个连环参奏,直接间接地参奏了明珠、索额图、徐乾学和高士奇四位大臣。这一连环参奏,致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处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被斥退回籍。陈廷敬此举不仅保全了自己,也幫助康熙消除了朝廷中多年的“明”“索”两党之争。
  隐:在成功去除明珠等人后,陈廷敬成了大清首届一指的功勋老臣,连康熙帝都对他敬重万分。但他毕竟是老了,很多事情已经跟不上其他年轻大臣的思想,更不符合康熙的旨意。某日,72岁高龄的陈廷敬佯装耳聋,告老还乡。
  《大清相国》的作者王跃文这样评价陈廷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陈廷敬一生主张清廉,为好官善始善终,几乎成为古代官场的一个奇迹,正是这个奇迹,在今天具有了许多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或许,让《大清相国》成为一本清官指导手册,是领导人的用意。
  (据《南方农村报》 )
其他文献
“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台词,已经不为年轻人所熟知,直到徐克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上映,才再一次掀起了《智取》热。  电影《智取威虎山》再一次将经典的人物和故事呈现,并且以国际感、动作风、甚至漫画化的方式,与年轻人的世界无缝对接。那些固定在旧书本上的杨子荣、座山雕、八大金刚,终于引发了年轻人的兴趣,想要对这个革命题材的战斗故事一窥究竟。  真实杨子荣
期刊
李小林,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和林佳楣最小的女儿,是在李先念44岁时才出生的,可以想象父母对她的疼爱,但是父母并没有溺爱她,而是从小培养她吃苦耐劳的精神。1975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李小林跨进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大门,一干就是30多年。  爸爸的教育:小事装糊涂,大事严要求  李小林,1953年10月生,中国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小时候,母亲林佳楣对她管得很严。比如放学后必须马上回家,不能在路上
期刊
吴法宪秉承叶群旨意,将林立果一举提拔为空司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并迅即作出“两个一切”的授权;林立果着手抓科研,空军党委为此向中央军委写了报告,受到毛泽东、林彪的重视;林立果在空军机关二级部副部长以上干部大会上作讲用报告,引起强烈反响——连续三个大的举措,先声夺人,如雷贯耳,空军机关顿时刮起了一股吹捧林立果的强劲之风。  叶群替林立果要官  1969年10月初的一天,叶群约见吴法宪。叶群开门
期刊
被敌军俘虏  1951年,李建堂所在的抗美援朝部队接到迅速后撤的命令,但还没来得及撤,四周的枪声就像炸了锅似的响了起来。原来,部队已经被敌人包围了。李建堂所在部队丢了制高点,被敌军的炮火压缩在一个小山沟里。  這时,粮食和弹药都光了,李建堂和战友们又饿又冷,挤在一起浑身发抖。  很快,敌人就潮水一样围上来了。李建堂被敌人俘虏了。  李建堂记得那天是1951年5月27日,他一辈子再也没有忘记过这个日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韩钢,是一位讲过“两个凡是”、还原华国锋、长期研究中共历史的学者。他从毛泽东那段“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谈起,通过史料,分析1976年毛泽东究竟在做什么、想什么。  在毛泽东那段“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中,诸如“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打倒了蒋介石,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一件是胜利地进行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说法,其实为不少入耳熟。不过,党史学界却对毛泽东究竟有没有说过
期刊
他是胡耀邦的长子,别人对他的印象,却是“朴素、勤奋、厚道”。胡德平外貌酷似胡耀邦,加上长期跟随胡耀邦生活的缘故,他的许多爱好、兴趣也与父亲有共同之处。实际上,胡德平在进入政界以前,是一位标准的学者。他常说:“父亲廉洁、正直的品格,严谨的治学态度,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是留给我们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起伏的身世  胡德平是胡耀邦的长子,1942年生于延安。胡德平3岁那年,任冀察辽军区第四纵队政
期刊
生活环境极其恶劣  彭德怀自庐山会议以后,先是在北京挂甲屯吴家花园被软禁了6年,直到1965年秋,经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批准任命他为大三线建设的副总指挥,迁住到四川省成都市永兴巷7号宅院。一年多后,来自北京的几十名红卫兵将彭德怀揪到北京进行没完没了的批斗。后来,在周恩来的过问下,彭德怀被送到北京西郊的什仿院,开始了漫长无际的囚禁生活。  彭德怀的监护室非常简陋:一张不足一米宽的小床,床上铺着和战士
期刊
有人问毛新宇:对于自己的努力,能给自己打几分?他回答:“如果是满分十分的话,我给自己打六分。还差四分满分,说明我要更加地努力。”还有人问毛新宇:“能到今天这个位置,有家庭的影响吗?”他回答:“肯定有,这个是客观事实,这不能回避。”  爷孙的距离  1970年1月17日,77岁的毛泽东晚来得孙,毛泽东高兴之余为其取名为“新宇”。然而直至1976年毛泽东逝世,这6年间祖孙俩未曾谋面,没有留下一张合影。
期刊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毅然决然地拿起武器,反抗国民党血腥屠杀政策的武装暴动。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林彪、陈毅、叶剑英、徐向前共八位元帅,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  南昌起义的主力,是國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部队。中国共产党在
期刊
陶斯亮是新中国开国元勋陶铸的女儿,1969年冬,陶铸去世,亲人没能去料理后事。虽然父亲无声诀别,但他生前的教诲却影响了陶斯亮的一生。陶斯亮说:“父辈资产一点也没留给我,我母亲说‘共产党员不该有遗产’。”  千里寻亲  1941年,陶斯亮出生于延安,父亲为她起名为“斯亮”,意思是“如此这般的高风亮节”。  在陶斯亮的记忆中,她的童年和一位叫杨顺卿的叔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45年,她的父母陶铸和曾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