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廷敬(1639-1712年),山西阳城人。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工、户、吏、刑四部尚书,以及文渊阁大学士,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
2007年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同僚们告别之时,他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之一,便是在当年出版的历史长篇小说《大清相国》。书中大篇幅讲述了陈廷敬巡查地方官场的故事。
《大清相国》记载的是,康熙名臣陈廷敬从政50年,成为“官场不倒翁”的职场传奇。陈廷敬长康熙16岁,从康熙8岁登基始,他即侍候康熙读书。陈廷敬72岁时官至宰辅,功成身退。而他周边的大臣,明珠被削权罢相,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备享尊荣却被退回杭州原籍……唯有陈廷敬例外。《清史稿》给他的评价是“清勤”,康熙的评价则是“宽大老成,几近完人”。陈廷敬的人生哲学是“等、稳、忍、狠、隐”,他用一生的时间来诠释了这五个字的含义,这五个字也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为官韬略。
等: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的陈廷敬原名陈敬,自幼聪慧过人,却因才气过盛,一度招同行妒忌和怨恨,参加科举考试时本来是状元,却被点为二甲头名。陈敬在此间得到李振邺(后来成为他的岳父)的帮助。李振邺教会他一个“等”字,让他摈弃浮躁,韬光养晦。后陈敬被皇帝赐名,改名陈廷敬,开始了传奇的官场人生。
稳:陈廷敬进入朝廷时,正是“索”党和“明”党明争暗斗之时,陈廷敬采取了中立的态度,一心只为皇帝。这是他官位稳固的根基。
陈廷敬知道,官位要稳定,必须多从民生考虑,提倡清廉。他升任左都御史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他便向朝廷上疏:“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攀比,成为一种风气。”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时逢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军饷为名,动支库银并私自贪污。陈廷敬以其溺职不忠,前后银数赢缩相悬,上疏弹劾。
忍:陈廷敬的中立也惹恼了“明”“索”两党,他们开始实施打击。先是陷害他的弟弟陈廷统,后来直接在公务上挑毛病,甚至令皇帝都有心对他下手。在这种情况下,陈廷敬选择了忍。借着父亲去世的时机,他请辞回家守孝三年。这一忍一等,他避开了“明”“索”两党的排挤和打击。后来,陈廷敬被重新起用,任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
狠:康熙王朝时,宰相明珠一度权倾朝野,百姓怨声载道。陈廷敬揣摩到皇帝的心理,开始搜集证据,利用康熙在钱塘检阅水师的机会,设计一个连环参奏,直接间接地参奏了明珠、索额图、徐乾学和高士奇四位大臣。这一连环参奏,致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处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被斥退回籍。陈廷敬此举不仅保全了自己,也幫助康熙消除了朝廷中多年的“明”“索”两党之争。
隐:在成功去除明珠等人后,陈廷敬成了大清首届一指的功勋老臣,连康熙帝都对他敬重万分。但他毕竟是老了,很多事情已经跟不上其他年轻大臣的思想,更不符合康熙的旨意。某日,72岁高龄的陈廷敬佯装耳聋,告老还乡。
《大清相国》的作者王跃文这样评价陈廷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陈廷敬一生主张清廉,为好官善始善终,几乎成为古代官场的一个奇迹,正是这个奇迹,在今天具有了许多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或许,让《大清相国》成为一本清官指导手册,是领导人的用意。
(据《南方农村报》 )
2007年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同僚们告别之时,他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之一,便是在当年出版的历史长篇小说《大清相国》。书中大篇幅讲述了陈廷敬巡查地方官场的故事。
《大清相国》记载的是,康熙名臣陈廷敬从政50年,成为“官场不倒翁”的职场传奇。陈廷敬长康熙16岁,从康熙8岁登基始,他即侍候康熙读书。陈廷敬72岁时官至宰辅,功成身退。而他周边的大臣,明珠被削权罢相,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备享尊荣却被退回杭州原籍……唯有陈廷敬例外。《清史稿》给他的评价是“清勤”,康熙的评价则是“宽大老成,几近完人”。陈廷敬的人生哲学是“等、稳、忍、狠、隐”,他用一生的时间来诠释了这五个字的含义,这五个字也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为官韬略。
等: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的陈廷敬原名陈敬,自幼聪慧过人,却因才气过盛,一度招同行妒忌和怨恨,参加科举考试时本来是状元,却被点为二甲头名。陈敬在此间得到李振邺(后来成为他的岳父)的帮助。李振邺教会他一个“等”字,让他摈弃浮躁,韬光养晦。后陈敬被皇帝赐名,改名陈廷敬,开始了传奇的官场人生。
稳:陈廷敬进入朝廷时,正是“索”党和“明”党明争暗斗之时,陈廷敬采取了中立的态度,一心只为皇帝。这是他官位稳固的根基。
陈廷敬知道,官位要稳定,必须多从民生考虑,提倡清廉。他升任左都御史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他便向朝廷上疏:“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攀比,成为一种风气。”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时逢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军饷为名,动支库银并私自贪污。陈廷敬以其溺职不忠,前后银数赢缩相悬,上疏弹劾。
忍:陈廷敬的中立也惹恼了“明”“索”两党,他们开始实施打击。先是陷害他的弟弟陈廷统,后来直接在公务上挑毛病,甚至令皇帝都有心对他下手。在这种情况下,陈廷敬选择了忍。借着父亲去世的时机,他请辞回家守孝三年。这一忍一等,他避开了“明”“索”两党的排挤和打击。后来,陈廷敬被重新起用,任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
狠:康熙王朝时,宰相明珠一度权倾朝野,百姓怨声载道。陈廷敬揣摩到皇帝的心理,开始搜集证据,利用康熙在钱塘检阅水师的机会,设计一个连环参奏,直接间接地参奏了明珠、索额图、徐乾学和高士奇四位大臣。这一连环参奏,致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处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被斥退回籍。陈廷敬此举不仅保全了自己,也幫助康熙消除了朝廷中多年的“明”“索”两党之争。
隐:在成功去除明珠等人后,陈廷敬成了大清首届一指的功勋老臣,连康熙帝都对他敬重万分。但他毕竟是老了,很多事情已经跟不上其他年轻大臣的思想,更不符合康熙的旨意。某日,72岁高龄的陈廷敬佯装耳聋,告老还乡。
《大清相国》的作者王跃文这样评价陈廷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陈廷敬一生主张清廉,为好官善始善终,几乎成为古代官场的一个奇迹,正是这个奇迹,在今天具有了许多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或许,让《大清相国》成为一本清官指导手册,是领导人的用意。
(据《南方农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