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之面孔
2008年10月23日的美國众议院听证会上,出现了已经82岁高龄的格林斯潘。这位一直以来被视为自由市场经济领袖的老人承认,自己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反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做法存在“部分错误”。
格林斯潘早在克林顿时代就创造出“零通货膨胀型”经济奇迹,尔后一度创造了“格林斯潘神话”。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美国《财富》杂志在1996年总统大选时称:“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联储主席就行”。所谓“艾伦”,指的就是从1987年起就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
五朝元老
1926年,格林斯潘出生于纽约市一个金融世家,是家中独子,四岁起由离异的母亲抚养。儿童时代的他对音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他曾梦想成为一名音乐人,从纽约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退学之后,曾在纽约时报广场派拉蒙剧院下面的一家时髦的夜总会里演奏萨克斯管。但是作为股票经纪人的父亲对格林斯潘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他因此对数字着迷,常常潜心钻研货币学而兴趣不减。1948年,他从纽约州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77年从该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52年,格林斯潘与画家琼·米切尔结婚,不久离婚。1997年4月,他与比他年轻20岁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记者安德烈亚·米切尔结婚。
1954年,年轻的格林斯潘加盟纽约的汤森公司,不到5年,他便拥有了该公司的一半股份,公司也被改名为“汤森格林斯潘咨询公司”,并出任总裁。那段时间,格林斯潘广交朋友,在华尔街赢得“最精明证券商”的声誉。30年里,格林斯潘不仅在华尔街声誉卓著,而且频频游走于华盛顿官场,为自己从商人向官员转变作足了准备。1987年,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退休,格林斯潘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继任者,从此与美联储主席一职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1年7月,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6年2月,克林顿总统提名他连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6月20日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提名。格林斯潘同时还兼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2000年1月4日,克林顿总统再次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20日,他第四次就任该职。2004年5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名他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布什的这项提名。2004年6月19日,格林斯潘宣誓就职,开始其第五个任期。到2006年1月31日卸任为止,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一职达18年5个月20天,任期之长仅次于在1951年至1970年担任这一职务的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后者的任期为18年9个月29天。
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8年多时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期,中间只发生过两次温和的衰退。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应对了纽约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危机、技术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从1913年至今,美联储局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旨在为美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适应能力更强的货币金融体系”。
不少美国人说,格林斯潘是影响力仅次于美国总统的“美国第二大有影响的人物”。全球金融界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就要竖起耳朵”,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实在太敏感,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各种风暴的中心。
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时一言九鼎,坚决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2005年5月,格林斯潘曾发表著名论断:金融市场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为有效。时过三年多,随着美国信贷危机爆发,格林斯潘终于承认自己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反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做法存在“部分错误”。他痛心疾首地说,美联储直到2005年仍不知道次贷市场的规模,而金融机构也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尽其所能地保护股东利益。2008年10月,“格林斯潘神话”破灭。
认错蒙尘
随着美国信贷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海啸。为弄清管理缺陷是否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推力之一,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10月23日召集格林斯潘和前财政部长约翰·斯诺以及现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作证。格林斯潘当天作证时承认自己犯了错。金融危机使格林斯潘头顶的光环蒙上了尘埃。
这位老人说,自己的理念是,银行出于自身利益应该会在放贷时谨小慎微,因为它们得保护股东利益。然而,眼下的危机证明,这一理念不对,这一点让自己“震惊”。作证过程中,议员问及格林斯潘在5年房地产业繁荣期间发表的多项声明,包括关于不会出现全国性房价崩溃的预言。格林斯潘回答说,自己之所以没能预测房价大幅度下挫是因为美国从没经历过那种情况。“眼下的危机显示,它比我能想像的广泛得多。”
尽管认了错,但格林斯潘还是针对眼下危机给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投资者当时不计风险,盲目投资与次贷有关的证券。这种行为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危机还会继续。“从目前金融系统受损情况看,我看不出我们如何避免解雇行为和失业显著上升,”格林斯潘说,“美国人已开始调整,垂手可得的贷款迅速收缩。那会威胁养老基金,会增加就业的不安全感。”
根据格林斯潘的判断,稳定房价是结束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但在他看来这种情况未来数个月不会出现。格林斯潘说,当房价最终稳定后,市场会开始“解冻”,饱受惊吓的投资者也会慢慢回来。政府需要做的是,在那一局面到来之前,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现行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能满足所需,而且市场已感受到这一计划带来的影响。
惟一认错者
格林斯潘的批评者认为,格林斯潘当初奉行的低利率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而他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放任自流立场,使这些被“股神”沃伦·巴菲特视为“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的衍生品最终引爆了美国金融市场。
格林斯潘因此以“泡沫先生”著称,很多经济学家指责格林斯潘要对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负责。而对格林斯潘批评得最为犀利的著作之一,是由威廉·弗莱肯施泰因和弗雷德里克·希恩所写的《格林斯潘的泡沫:美联储的无知年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主席任期内采取不同的政策举动,也许眼下这场金融危机可以避免,至少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境地。用华尔街的话说,金融衍生品的本质是一种风险“对冲”工具,用来为股票、债券、抵押贷款等其他投资提供“保险”。
格林斯潘任职后期,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已经引发巴菲特等投资巨子的警觉。巴菲特2003年在写给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年度报告中说,巨大的信用风险已集中到一小撮衍生品交易商手中,“一人遇到麻烦,将迅速传染给其他人”。
当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迹象变得明显时,格林斯潘仍无视隐藏的巨大风险。他在2004年一场演讲中说,华尔街在利用金融衍生品与其他机构“摊薄”风险。不久,这些“抱团取暖”的风险变异为金融市场的“病毒”。随着房地产危机加剧、不良抵押贷款剧增,规模惊人的衍生品市场急剧放大了这场格林斯潘口中“百年一遇”的危机。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目前人们一边在批判格林斯潘,一边又继续在奉行着格林斯潘主义。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目前全球都在进行着同一个动作,即降低利率和大量注资救市,而且没完没了……
虽如此,认错的老人,其实别有一番魅力。从外表上看,格林斯潘更像一位老学者。他永远穿着一套深色西服,永远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讲起话来永远慢条斯理,没有一丝感情色彩。十几年来,格林斯潘的每一天基本上是从凌晨5时30分开始的。他在办公桌上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钱从这里滚出来”。
如今金融风暴肆虐起来,对于中国以及世界的各派经济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巨大的、“铁一般的”事实。这一事实对于所有经济学家们的理论都是一次检验。一些人一直期待着有一派经济学家面对这坚硬的事实会低头认错,至少承认自己过去信守的理论有些过于绝对、不太圆满的地方。但一个认错的也没有等到——除了格林斯潘这个老头儿。立场截然相反的两派专家都宣称,金融危机的事实,再度印证了自己的一贯正确和对手的一贯谬误。
在这样的环境中,格林斯潘的认错深深震撼了我们。虽然格林斯潘往日的中国信徒们,对于其认错纷纷表示不以为然,虽然格林斯潘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中国有句老话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格林斯潘给公众做了一个好的示范。
2008年12月18日,格林斯潘在《经济学家》杂志网站发表评论文章,文章中说,目前金融市场上的恐慌情绪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的。但他认为,这一现象是“人之常情”。他预计,随着2009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企稳,金融市场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复苏。那么。众人拭目以待……
2008年10月23日的美國众议院听证会上,出现了已经82岁高龄的格林斯潘。这位一直以来被视为自由市场经济领袖的老人承认,自己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反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做法存在“部分错误”。
格林斯潘早在克林顿时代就创造出“零通货膨胀型”经济奇迹,尔后一度创造了“格林斯潘神话”。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美国《财富》杂志在1996年总统大选时称:“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联储主席就行”。所谓“艾伦”,指的就是从1987年起就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
五朝元老
1926年,格林斯潘出生于纽约市一个金融世家,是家中独子,四岁起由离异的母亲抚养。儿童时代的他对音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他曾梦想成为一名音乐人,从纽约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退学之后,曾在纽约时报广场派拉蒙剧院下面的一家时髦的夜总会里演奏萨克斯管。但是作为股票经纪人的父亲对格林斯潘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他因此对数字着迷,常常潜心钻研货币学而兴趣不减。1948年,他从纽约州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77年从该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52年,格林斯潘与画家琼·米切尔结婚,不久离婚。1997年4月,他与比他年轻20岁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记者安德烈亚·米切尔结婚。
1954年,年轻的格林斯潘加盟纽约的汤森公司,不到5年,他便拥有了该公司的一半股份,公司也被改名为“汤森格林斯潘咨询公司”,并出任总裁。那段时间,格林斯潘广交朋友,在华尔街赢得“最精明证券商”的声誉。30年里,格林斯潘不仅在华尔街声誉卓著,而且频频游走于华盛顿官场,为自己从商人向官员转变作足了准备。1987年,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退休,格林斯潘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继任者,从此与美联储主席一职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1年7月,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96年2月,克林顿总统提名他连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6月20日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提名。格林斯潘同时还兼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2000年1月4日,克林顿总统再次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20日,他第四次就任该职。2004年5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名他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布什的这项提名。2004年6月19日,格林斯潘宣誓就职,开始其第五个任期。到2006年1月31日卸任为止,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一职达18年5个月20天,任期之长仅次于在1951年至1970年担任这一职务的威廉·迈克切斯内·马丁,后者的任期为18年9个月29天。
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8年多时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期,中间只发生过两次温和的衰退。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应对了纽约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危机、技术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从1913年至今,美联储局一直控制着美国的通货与信贷,起着“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银行借款贴现率和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比率三大杠杆调节经济,旨在为美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稳定、适应能力更强的货币金融体系”。
不少美国人说,格林斯潘是影响力仅次于美国总统的“美国第二大有影响的人物”。全球金融界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就要竖起耳朵”,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实在太敏感,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各种风暴的中心。
格林斯潘任美联储主席时一言九鼎,坚决反对政府加强金融监管。2005年5月,格林斯潘曾发表著名论断:金融市场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为有效。时过三年多,随着美国信贷危机爆发,格林斯潘终于承认自己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反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做法存在“部分错误”。他痛心疾首地说,美联储直到2005年仍不知道次贷市场的规模,而金融机构也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尽其所能地保护股东利益。2008年10月,“格林斯潘神话”破灭。
认错蒙尘
随着美国信贷危机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海啸。为弄清管理缺陷是否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推力之一,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10月23日召集格林斯潘和前财政部长约翰·斯诺以及现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作证。格林斯潘当天作证时承认自己犯了错。金融危机使格林斯潘头顶的光环蒙上了尘埃。
这位老人说,自己的理念是,银行出于自身利益应该会在放贷时谨小慎微,因为它们得保护股东利益。然而,眼下的危机证明,这一理念不对,这一点让自己“震惊”。作证过程中,议员问及格林斯潘在5年房地产业繁荣期间发表的多项声明,包括关于不会出现全国性房价崩溃的预言。格林斯潘回答说,自己之所以没能预测房价大幅度下挫是因为美国从没经历过那种情况。“眼下的危机显示,它比我能想像的广泛得多。”
尽管认了错,但格林斯潘还是针对眼下危机给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投资者当时不计风险,盲目投资与次贷有关的证券。这种行为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危机还会继续。“从目前金融系统受损情况看,我看不出我们如何避免解雇行为和失业显著上升,”格林斯潘说,“美国人已开始调整,垂手可得的贷款迅速收缩。那会威胁养老基金,会增加就业的不安全感。”
根据格林斯潘的判断,稳定房价是结束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但在他看来这种情况未来数个月不会出现。格林斯潘说,当房价最终稳定后,市场会开始“解冻”,饱受惊吓的投资者也会慢慢回来。政府需要做的是,在那一局面到来之前,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现行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能满足所需,而且市场已感受到这一计划带来的影响。
惟一认错者
格林斯潘的批评者认为,格林斯潘当初奉行的低利率政策导致流动性过剩,而他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放任自流立场,使这些被“股神”沃伦·巴菲特视为“大规模金融杀伤性武器”的衍生品最终引爆了美国金融市场。
格林斯潘因此以“泡沫先生”著称,很多经济学家指责格林斯潘要对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负责。而对格林斯潘批评得最为犀利的著作之一,是由威廉·弗莱肯施泰因和弗雷德里克·希恩所写的《格林斯潘的泡沫:美联储的无知年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格林斯潘在美联储主席任期内采取不同的政策举动,也许眼下这场金融危机可以避免,至少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境地。用华尔街的话说,金融衍生品的本质是一种风险“对冲”工具,用来为股票、债券、抵押贷款等其他投资提供“保险”。
格林斯潘任职后期,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已经引发巴菲特等投资巨子的警觉。巴菲特2003年在写给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年度报告中说,巨大的信用风险已集中到一小撮衍生品交易商手中,“一人遇到麻烦,将迅速传染给其他人”。
当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迹象变得明显时,格林斯潘仍无视隐藏的巨大风险。他在2004年一场演讲中说,华尔街在利用金融衍生品与其他机构“摊薄”风险。不久,这些“抱团取暖”的风险变异为金融市场的“病毒”。随着房地产危机加剧、不良抵押贷款剧增,规模惊人的衍生品市场急剧放大了这场格林斯潘口中“百年一遇”的危机。
颇具讽刺意义的是,目前人们一边在批判格林斯潘,一边又继续在奉行着格林斯潘主义。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目前全球都在进行着同一个动作,即降低利率和大量注资救市,而且没完没了……
虽如此,认错的老人,其实别有一番魅力。从外表上看,格林斯潘更像一位老学者。他永远穿着一套深色西服,永远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讲起话来永远慢条斯理,没有一丝感情色彩。十几年来,格林斯潘的每一天基本上是从凌晨5时30分开始的。他在办公桌上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钱从这里滚出来”。
如今金融风暴肆虐起来,对于中国以及世界的各派经济学家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巨大的、“铁一般的”事实。这一事实对于所有经济学家们的理论都是一次检验。一些人一直期待着有一派经济学家面对这坚硬的事实会低头认错,至少承认自己过去信守的理论有些过于绝对、不太圆满的地方。但一个认错的也没有等到——除了格林斯潘这个老头儿。立场截然相反的两派专家都宣称,金融危机的事实,再度印证了自己的一贯正确和对手的一贯谬误。
在这样的环境中,格林斯潘的认错深深震撼了我们。虽然格林斯潘往日的中国信徒们,对于其认错纷纷表示不以为然,虽然格林斯潘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中国有句老话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格林斯潘给公众做了一个好的示范。
2008年12月18日,格林斯潘在《经济学家》杂志网站发表评论文章,文章中说,目前金融市场上的恐慌情绪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的。但他认为,这一现象是“人之常情”。他预计,随着2009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企稳,金融市场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复苏。那么。众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