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秋雨老宅本身在文化意义上无足轻重,如果说有价值那也是余秋雨先生一个人的价值。因此,余秋雨老宅能否成为文保单位的关键,只能仰仗余秋雨本人是否称得上历史文化名人,还有赖于社会大众对他稳定的评价和认同
余秋雨在浙江慈溪桥头镇的老宅有可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了。有媒体报道称,自数年前余秋雨回乡,将已经易主的老宅买下并转赠给当地政府以后,当地政府就开始着手修缮和维护这座房子。近日,从当地文化站传来消息称,正在努力,争取最后让这幢老宅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活着的人,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自己早年生活过的老宅成为文物,这对许多人而言,恐怕是不能想象的事情。这类事情,一般不可能出现在普通人身上。在中国历史上,魏忠贤曾经在生前看到过遍地的生祠。只不过,崇祯皇帝上台之后,魏忠贤的生祠就拆光了。还有一些重要人物早年使用过的东西后来被作为“圣物”,但是那要么是伟人,要么就是皇帝老儿们。
中国有漫长的封建史,其间出现的杰出人物不计其数。大批的达官贵人、皇帝老子不说,就是艺术家也数不胜数。至于身兼二者的,那些权贵兼艺术家们,比如宋徽宗,皇帝兼画家和嫖客,文字和绘画是流芳千古的。再比如南唐的李煜,那是皇帝兼词人的。这二位,生前享尽荣华富贵,艺术水平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故居在哪里?
我想了很长时间,没有答案。
至于那些靠血与火夺得天下的人,往往是马上得天下。胜利以后,也不曾忘记为自己修建坟墓、树碑立传。可是后人(野心家除外),提起来多数都反感得要命。比如朱元璋,杀人如麻的皇帝;比如汉高祖刘邦,死后多年,还被人唤作“刘三”,直挺挺一副小流氓的样子。
想当年刘邦夺得天下,不能说不气派,不能说不威风。只不过,今天多数人读到刘邦在逃难中间把儿子、女儿推到车下的章节、读到他那句“我爹就是你爹,杀了你爹,也分给我一杯羹”的无赖相,什么皇帝老子,压根就是个瘪三。
由此看来,达官贵人也罢,平头百姓也罢,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仅仅靠树碑立传是不够的。夜深人静,当我们翻翻书卷,当我们想起孙中山、想起华盛顿、想起牛顿和伽利略,想起那些为人类文明进程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的人,我们就可以发现:有没有人树碑立传并不重要,自己的故居是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多少贡献。你的一言一行究竟能够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
余秋雨先生是一位作家。至少,在目前为止是一位有影响的学者。所以,作为乡人,为自己家乡出现过这样的人物感到荣耀是有可能的。至于当地文化站提出来要申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也可能是一方土地上某些人的真实想法。这些,都无可厚非。
只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数年前,作为学者的余秋雨先生,回购了自己早年的住宅也就罢了,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老宅买下来交给地方政府呢?作为一个文化人,他难道没有想过自己的这一做法将来可能为地方政府和人民带来财政上的负担?!尤其是今天,当地方上的文化站要把他的住宅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不知道作为学者的余秋雨作何感想和评论?
我们注意到,报道中,余秋雨的秘书金克林表示,“余秋雨现在不方便进行相关评论”,这种表态,其实是一种非常耐人寻味的态度。
当然,如果非要提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身后问题,我想,现在评价余秋雨究竟将来能够给我们的社会留下什么遗产似乎还为时过早。目前,作为一个知名的文化人,关于他的争论还在继续。对于目前要名有名、要利有利的余秋雨而言,他的老宅是否被作为文物保存起来也许并不重要。
而对于包括余秋雨在内的更多人而言,谦卑,本身就是更有价值的遗产。
余秋雨在浙江慈溪桥头镇的老宅有可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了。有媒体报道称,自数年前余秋雨回乡,将已经易主的老宅买下并转赠给当地政府以后,当地政府就开始着手修缮和维护这座房子。近日,从当地文化站传来消息称,正在努力,争取最后让这幢老宅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一个活着的人,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自己早年生活过的老宅成为文物,这对许多人而言,恐怕是不能想象的事情。这类事情,一般不可能出现在普通人身上。在中国历史上,魏忠贤曾经在生前看到过遍地的生祠。只不过,崇祯皇帝上台之后,魏忠贤的生祠就拆光了。还有一些重要人物早年使用过的东西后来被作为“圣物”,但是那要么是伟人,要么就是皇帝老儿们。
中国有漫长的封建史,其间出现的杰出人物不计其数。大批的达官贵人、皇帝老子不说,就是艺术家也数不胜数。至于身兼二者的,那些权贵兼艺术家们,比如宋徽宗,皇帝兼画家和嫖客,文字和绘画是流芳千古的。再比如南唐的李煜,那是皇帝兼词人的。这二位,生前享尽荣华富贵,艺术水平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故居在哪里?
我想了很长时间,没有答案。
至于那些靠血与火夺得天下的人,往往是马上得天下。胜利以后,也不曾忘记为自己修建坟墓、树碑立传。可是后人(野心家除外),提起来多数都反感得要命。比如朱元璋,杀人如麻的皇帝;比如汉高祖刘邦,死后多年,还被人唤作“刘三”,直挺挺一副小流氓的样子。
想当年刘邦夺得天下,不能说不气派,不能说不威风。只不过,今天多数人读到刘邦在逃难中间把儿子、女儿推到车下的章节、读到他那句“我爹就是你爹,杀了你爹,也分给我一杯羹”的无赖相,什么皇帝老子,压根就是个瘪三。
由此看来,达官贵人也罢,平头百姓也罢,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仅仅靠树碑立传是不够的。夜深人静,当我们翻翻书卷,当我们想起孙中山、想起华盛顿、想起牛顿和伽利略,想起那些为人类文明进程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的人,我们就可以发现:有没有人树碑立传并不重要,自己的故居是不是“文物保护单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究竟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了多少贡献。你的一言一行究竟能够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
余秋雨先生是一位作家。至少,在目前为止是一位有影响的学者。所以,作为乡人,为自己家乡出现过这样的人物感到荣耀是有可能的。至于当地文化站提出来要申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也可能是一方土地上某些人的真实想法。这些,都无可厚非。
只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数年前,作为学者的余秋雨先生,回购了自己早年的住宅也就罢了,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老宅买下来交给地方政府呢?作为一个文化人,他难道没有想过自己的这一做法将来可能为地方政府和人民带来财政上的负担?!尤其是今天,当地方上的文化站要把他的住宅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不知道作为学者的余秋雨作何感想和评论?
我们注意到,报道中,余秋雨的秘书金克林表示,“余秋雨现在不方便进行相关评论”,这种表态,其实是一种非常耐人寻味的态度。
当然,如果非要提到一个知识分子的身后问题,我想,现在评价余秋雨究竟将来能够给我们的社会留下什么遗产似乎还为时过早。目前,作为一个知名的文化人,关于他的争论还在继续。对于目前要名有名、要利有利的余秋雨而言,他的老宅是否被作为文物保存起来也许并不重要。
而对于包括余秋雨在内的更多人而言,谦卑,本身就是更有价值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