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的退休年龄是70岁。但白居易认为,人生70古来稀,身体早已不支持。于是他在《自问》诗中说:
黑花满眼丝满头,
早衰因病病因愁。
宦途气味已谙尽,
五十不休何日休?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宋真宗雍熙年间的苏州太守孙冕。他自感老眼昏花,精力不济,于是上书皇帝,提出退休申请,并赋诗《书苏州厅壁》,以明退休之志:
人生七十鬼为邻,
已觉风光属他人。
莫待朝廷差致仕,
早谋泉石乐天真。
去年河北曾逢李,
今日淮南又见陈。
寄语姑苏孙太守,
也须抖擞旧精神。
致仕就是退休。诗中孙冕很有些功成身退的自知之明。能够全身而退,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但也有人缺少这种明智,例如秦朝李斯。
秦始皇横扫六和,立法立国的重大决策几乎都由李斯主持。可到了晚年,李斯贪恋相位,不想退休,中了赵高的圈套,只落得个灭三族、腰斩咸阳的结局。唐人胡兽有诗《题李斯墓》云:
上蔡东门狡兔肥,
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谋身退,
直待咸阳血染衣。
明代开国功臣、辅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刘基刘伯温的结局,虽属“高鸟尽,良弓藏”,但比李斯要好一些。刘基曾有诗云:
买条黄牛学种田,
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
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
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都增价,
老了文章不值钱。
洪武三年十一月,刘基被授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的官衔,封为“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加封后没几天即被“赐归老于乡”。刘基后来又被人构陷,取消禄米,不久便在满怀忧愤中死去了。
刘基曾以汉代张良自比,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神仙)游”,虽终未能成“仙”,但晚年过得逍遥自在。刘基自是大大的不如。所以李白说,“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堪称历史经验的宝贵总结。
古人退休,一般向皇帝提出申请后,大多均能顺利成行。但也有皇帝极力挽留的例子。例如,曾任明代内阁首辅的广西全州人蒋冕回乡后,世宗皇帝深感人才难得,多次派人致意“返聘”,都遭到了蒋冕的坚决回绝。皇帝无奈,只好赋诗一首,询问个中缘由:
闻说江南一老牛,
征书聘下已三秋。
主人有甚相亏汝,
几度加鞭不回头?
此诗情真意切,蒋冕读后也大受感动,但他颇知进退,回上一诗,以示不从:
老牛用力已多年,
颈破皮穿只想眠。
犁耙已休春雨足,
主人何用苦加鞭?
皇帝在诗中,以“牛”喻蒋冕,褒奖有加。蒋冕亦以此自喻为荣。
同样以“牛”自喻的还有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文学家、书画家和道学家陶弘景。生前,他曾多次被梁武帝延请出任宰相,他不愿入仕,就画了一幅《双牛图》,画面中一牛卧在河边吃草,一牛戴着笼头被人用鞭子抽打牵走,题诗云:
眼前流水自悠悠,
歇卧偷闲恋绿畴。
笑看金笼牵鼻去,
等闲落得用鞭抽。
梁武帝明白他的意思,不再勉强,但仍常与他书信往来,商议国家大事。陶弘景活了85岁,世称“山中宰相”。
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官员退休后大多返还老家,再次回归田园,享受惬意的乡村生活,逍遥自在成一仙。白居易在《对酒闲吟赠同老者》一诗中说: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
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
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
不独适情性,兼用扶衰羸。
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
于中我自乐,此外吾不知。
寄问同老者,舍此安将归?
最著名的退休诗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中写出了幽雅的乡村景色和适意的田园生活,真有一种鱼脱网、鸟离笼的轻松与快活。诗云: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但由于我国古代没有完善的退休制度,官员一旦退休,地位、权力、待遇等都会成为如烟往事,一切皆无,甚至堕入贫困。所以很多人并不愿选择退休,即使到了退休年龄仍然选择继续工作,直至死在任上。唐宪宗时颜真卿的外孙韦丹即是如此。
韦丹曾送给当时的东山寺和尚灵澈上人一首《思归》:
王事纷纷无暇日,
浮生冉冉只如云。
已为平子归休计,
五老岩前必共闻。
诗中“平子”指的是东汉张衡,他在晚年曾上书“乞骸骨”,即要求退休。韦丹的意思是我已准备好辞职退休,同你一起畅游在五老峰前。灵撤上人一笑:他怎舍得辞官?当即赋诗一首《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请来人带回。诗云:
年老身闲无外事,
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
林下何曾见一人?
果然,韦丹这个官一直做到他58岁卒于任上。
对于贪恋禄位而不愿退休者,白居易曾写诗进行规劝,他在《不致仕》一诗中,语重心长地说: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落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悬车惜朱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但也有人缺少这份规劝的耐心,只是一味讥讽。到明代,官员大多拖延退休,一时成官场一大弊病。有无名氏写诗讽此现象,云:
绿水红莲蓉,青衫白发精。
过厅无一事,咳嗽两三声。
生动地勾勒出那时官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尸位素餐的丑态。如此,还真是“晚退不如早退”的好。■
黑花满眼丝满头,
早衰因病病因愁。
宦途气味已谙尽,
五十不休何日休?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宋真宗雍熙年间的苏州太守孙冕。他自感老眼昏花,精力不济,于是上书皇帝,提出退休申请,并赋诗《书苏州厅壁》,以明退休之志:
人生七十鬼为邻,
已觉风光属他人。
莫待朝廷差致仕,
早谋泉石乐天真。
去年河北曾逢李,
今日淮南又见陈。
寄语姑苏孙太守,
也须抖擞旧精神。
致仕就是退休。诗中孙冕很有些功成身退的自知之明。能够全身而退,当然是最好的结局。但也有人缺少这种明智,例如秦朝李斯。
秦始皇横扫六和,立法立国的重大决策几乎都由李斯主持。可到了晚年,李斯贪恋相位,不想退休,中了赵高的圈套,只落得个灭三族、腰斩咸阳的结局。唐人胡兽有诗《题李斯墓》云:
上蔡东门狡兔肥,
李斯何事忘南归?
功成不解谋身退,
直待咸阳血染衣。
明代开国功臣、辅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刘基刘伯温的结局,虽属“高鸟尽,良弓藏”,但比李斯要好一些。刘基曾有诗云:
买条黄牛学种田,
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
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
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都增价,
老了文章不值钱。
洪武三年十一月,刘基被授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的官衔,封为“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加封后没几天即被“赐归老于乡”。刘基后来又被人构陷,取消禄米,不久便在满怀忧愤中死去了。
刘基曾以汉代张良自比,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神仙)游”,虽终未能成“仙”,但晚年过得逍遥自在。刘基自是大大的不如。所以李白说,“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堪称历史经验的宝贵总结。
古人退休,一般向皇帝提出申请后,大多均能顺利成行。但也有皇帝极力挽留的例子。例如,曾任明代内阁首辅的广西全州人蒋冕回乡后,世宗皇帝深感人才难得,多次派人致意“返聘”,都遭到了蒋冕的坚决回绝。皇帝无奈,只好赋诗一首,询问个中缘由:
闻说江南一老牛,
征书聘下已三秋。
主人有甚相亏汝,
几度加鞭不回头?
此诗情真意切,蒋冕读后也大受感动,但他颇知进退,回上一诗,以示不从:
老牛用力已多年,
颈破皮穿只想眠。
犁耙已休春雨足,
主人何用苦加鞭?
皇帝在诗中,以“牛”喻蒋冕,褒奖有加。蒋冕亦以此自喻为荣。
同样以“牛”自喻的还有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文学家、书画家和道学家陶弘景。生前,他曾多次被梁武帝延请出任宰相,他不愿入仕,就画了一幅《双牛图》,画面中一牛卧在河边吃草,一牛戴着笼头被人用鞭子抽打牵走,题诗云:
眼前流水自悠悠,
歇卧偷闲恋绿畴。
笑看金笼牵鼻去,
等闲落得用鞭抽。
梁武帝明白他的意思,不再勉强,但仍常与他书信往来,商议国家大事。陶弘景活了85岁,世称“山中宰相”。
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官员退休后大多返还老家,再次回归田园,享受惬意的乡村生活,逍遥自在成一仙。白居易在《对酒闲吟赠同老者》一诗中说: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
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
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
不独适情性,兼用扶衰羸。
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
于中我自乐,此外吾不知。
寄问同老者,舍此安将归?
最著名的退休诗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中写出了幽雅的乡村景色和适意的田园生活,真有一种鱼脱网、鸟离笼的轻松与快活。诗云: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但由于我国古代没有完善的退休制度,官员一旦退休,地位、权力、待遇等都会成为如烟往事,一切皆无,甚至堕入贫困。所以很多人并不愿选择退休,即使到了退休年龄仍然选择继续工作,直至死在任上。唐宪宗时颜真卿的外孙韦丹即是如此。
韦丹曾送给当时的东山寺和尚灵澈上人一首《思归》:
王事纷纷无暇日,
浮生冉冉只如云。
已为平子归休计,
五老岩前必共闻。
诗中“平子”指的是东汉张衡,他在晚年曾上书“乞骸骨”,即要求退休。韦丹的意思是我已准备好辞职退休,同你一起畅游在五老峰前。灵撤上人一笑:他怎舍得辞官?当即赋诗一首《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请来人带回。诗云:
年老身闲无外事,
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
林下何曾见一人?
果然,韦丹这个官一直做到他58岁卒于任上。
对于贪恋禄位而不愿退休者,白居易曾写诗进行规劝,他在《不致仕》一诗中,语重心长地说: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
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
可怜八九十,齿落双眸昏。
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挂冠顾翠■,悬车惜朱轮。
金章腰不胜,伛偻入君门。
谁不爱富贵?谁不恋君恩?
年高须告老,名遂合退身。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贤哉汉二疏,彼独是何人?
寂寞东门路,无人继去尘!
但也有人缺少这份规劝的耐心,只是一味讥讽。到明代,官员大多拖延退休,一时成官场一大弊病。有无名氏写诗讽此现象,云:
绿水红莲蓉,青衫白发精。
过厅无一事,咳嗽两三声。
生动地勾勒出那时官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尸位素餐的丑态。如此,还真是“晚退不如早退”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