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达尼埃尔·凯尔曼,1975年生于慕尼黑,后随家人迁居奥地利,考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和日耳曼语言文学。1997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贝尔霍姆的想象》,至今已发表小说及随笔十余部,并翻译成数十种语言。20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测量世界》译成四十种语言,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成功的德语长篇小说之一。
瓦根巴赫慢慢穿过一排排座椅之间的过道,找到自己的座位,从邻座的腿前挤过去,坐了下来。刚坐下就闭上了眼睛。直到升入空中,升到宁静安全的高空,他才会再睁开眼睛。这是他的习惯,这个习惯和半小时前吞下的镇静剂能帮助他克服恐惧感。他眼也不睁地系上了安全带,这个本事他早已练会。之后他听到了发动机的轰鸣,一股强力将他向座位上一推,然后将他拉向天空那一片辽阔高远的蓝色里。直到感觉不到任何动静的时候,他才睁开眼睛。天空仿佛放射着光芒,太阳在西方燃烧,在遥远的下方是一片轻烟笼罩的绿野。
“对不起,”他的邻座放下了报纸,开言道,“您是不是瓦根巴赫呀?”这是个大胖子,蓄着黑胡子,眼镜片后面的黑眼珠瞪得老大。
“是。”
“啊。”这个男人回到自己的报纸上去。瓦根巴赫向窗外看。明亮的光线让他不舒服。他不能多动,也不能多想。幸好,只不过是一小时的航程。这也意味着没有电影可看,也没有什么吃的,充其量不过给一个软塌塌的三明治。
“我经常看到您,”邻座说,“在剧场里。还有电视上。那个节目,‘音乐时代’,是您主持的吧?”
“‘音乐时刻’。”瓦根巴赫避开他的目光。他不想跟他谈天。他压根儿就不想说话,更不想跟粉丝说话。
“啊,对,是‘音乐时刻’。我太太经常看。两星期前我们还去看了《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名作)。真巧,是不是?”
“您是,”瓦根巴赫问,“想要签名?”口气很冲,似乎是有意的。他的手自然而然地伸向外套口袋,去掏签名照片。
“啊不,谢谢。不要。”
瓦根巴赫僵住了。
“您要知道,”这男人说,“我并不是粉丝。”
瓦根巴赫向窗外看去,不动声色。云朵形成了一幅画,一幅古怪的长卷。他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听错了?
“其实我搜集了很多签名,”男人说,“我有整整一本影集的签名。但是您的嘛……谢谢,不要。您太客气了。”
他又去看报纸了,翻动着。瓦根巴赫揉揉眼睛。太亮了。
“请恕我直言,”那男人说,“我觉得您在《弗吉尼亚·伍尔夫》里的表演太表面化了。您根本演不了这个角色,不是吗?有几次您演不下去了,大家都发现了。还有您的手势——为什么要那样胡乱挥舞?对不起!”
他又去看报纸了,舔舔嘴唇,翻看着。瓦根巴赫揉着眼睛。
“我太太也这么认为。”
瓦根巴赫微咳了一声。声音很奇怪。发动机改变了声调,一阵令他头晕目眩的恐惧感在体内升起,他深呼吸,好些了。他决定不予理睬。
那男人抬起眼睛:“对不起!我这样说很没有礼貌!”
“没事。”瓦根巴赫说。
“我并没想让您难堪。”
“没事。”瓦根巴赫说,“每个人都有——这是他的权利——自己的品位,是不是?”
那男人耸耸肩膀,又去看报纸。瓦根巴赫闭上了眼睛。他感觉自己闭锁在温暖的黑暗中。
“太业余了。”一个声音在旁边说。他打了个哆嗦。
“太业余了,”那声音又说,“我是说两星期前的《华伦斯坦》(德国伟大作家、诗人席勒的剧作)。老天,您知道吗?您把他演成了一个小丑,您是怎么想的呀?还有您的出场……”
“怎么了?”瓦根巴赫喊起来。他睁大了眼睛。那个出场是让他非常得意的,他排练了很久,也因此被交口称赞。
“没什么,”那男人说,“没什么。对不起。”他舔舔嘴唇,翻看报纸。
“那个出场是我表现最好的一瞬间!管您信不信!”
“我信,怎么不信?”
“什么?”
“我相信那是您最精彩的一瞬间。我信。”
瓦根巴赫闭上了眼睛。他一动也不想动,他要装出睡熟的样子。他并不想跟人讨论。他并不想与这个人吵架。他只想熬过这次飞行。恐惧感越来越强烈。他感到头晕。
“看完《华伦斯坦》,我问我太太,‘你看怎样?’她说,‘唉!还用得着多说吗?’”
瓦根巴赫均匀地呼吸。他不动声色。他清晰地听见发动机的轰鸣、乘客们的低语和空中小姐的声音。
“我父亲也去看了,晚一个星期。我给他打了電话,问他怎么样。他说……”那男人笑了起来,“啊不,我最好还是别告诉您吧!”他清清嗓子:“真对不起!我本不想打扰您。”瓦根巴赫听见报纸的窸窣声响,然后就没有声息了。他把眼睛张开一条缝,看见了自己的两只鞋尖以及之间的地面。他蓦然意识到,下面什么也没有。没有啊。一万米高,只有空气、阳光、虚空。他惊惶得呻吟起来,揉着额角。
“您不舒服吗?”
“不……我很好!”瓦根巴赫转头去找空中小姐,想要一杯咖啡或是别的提神的东西。不知怎的,空中小姐连个影儿也不见。
“我去给您弄点东西来喝?您气色很差呀。”
“不,”瓦根巴赫说,“我还行。”
“您要不要看杂志?我这里还有一本《新周刊》。”
“不要,谢谢。”
那男人耸耸肩膀:“不客气。您知道吗,在上一期的‘旋律时刻’里……”
“音乐时刻。”
“……‘音乐时刻’里您好像病殃殃的。我太太说,他没什么事吧,我说,别担心,没事。可是,现在,我这么近地看到您,我可真为您担心呀!”
瓦根巴赫四下看。空中小姐在哪儿?
“您究竟为什么要主持那个节目呢?我认为,像您这样一位演员,不管怎么说您也是一位演员呀,是不是?我的意思是,不管怎么说,从理论上讲……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了钱?” 瓦根巴赫揉着眼睛。他觉得呼吸困难。他张开嘴,却发不出声音。飞机似乎在下降。他清楚地感觉到在下降。
“究竟是为什么呢?您挣的钱够多了呀!太多太多了,是不是?我的意思是,何必如此贪心,以声誉为代价,以……您知道您在那里面显得多么可笑吗?在那弱智的节目里。”
“嘿!”瓦根巴赫叫道。
空中小姐站住了。
“一杯咖啡!”
“对不起,我们正在降落,我不能给您提供任何东西。”
“拜托,”瓦根巴赫说,“给我一杯咖啡吧!”
“对不起,这是规定。”
“您知道,”瓦根巴赫的声音是沙哑的,“我是谁吗?”
“不知道。”她转身走了。
“要是我问您那会儿您就告诉我,那还来得及。您可倒好,想去打动空中小姐!您认为她会看‘音乐时刻’?您以为随便什么人都会看‘音乐时刻’?照我看,若是没有您,那节目太难看了!”
瓦根巴赫剧烈地喘息着。“我不能容忍,”他想喊叫(却只是一种奇怪的沙哑的声音),“她这样来侮辱我,而且……”
“对不起!”那男人说,“您完全正确!”他正视着瓦根巴赫,摘下眼镜折叠起来,突然换了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您坐在飞机上,不愿意说话,感觉不舒服,只因为我不是您的粉丝,因为我这样放胆直言……对不起!”
“没什么!”
“不,怎么能说没什么呢,我太放肆了,这是……”
“拜托,”瓦根巴赫低声说,“请让我安静一会儿!”
头顶上禁止吸烟的标志亮起来。空中小姐急急地走过,走得好快,看来是发生了什么不正常的事。
“有一次我觉得您表演得很好。相当好。以您的条件而言。那是在《智者纳旦》(德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作家莱辛的剧作)里,五年前的事了,您扮演圣庙骑士。这个角色是一个……我来帮您系上安全带?……您倒是没有糟蹋它。”
瓦根巴赫摸索着把安全带扣好。他感觉到飞机在下降,他看到窗下玩具般的景物越来越接近,房屋在长高,显现出更复杂的形状,发动机的声音似乎更响了,一架直升机在他们下方飞过,飞机摇摆起来。恐惧感扼住了他的呼吸。“像您这样一个业余的、没有天赋的、完全没有天赋的、门外汉似的演员……”
瓦根巴赫躬下身子,额头抵在前面的椅背上。发动机在吼叫。难道要坠机?
“……連台词都没有练好,那可不是说两句话的事儿。啊,瞧我说的是什么,甚至……像一块毫无灵性的顽石!”
他感觉到来自下方的重重一击,撞在飞机底部,仿佛一切都完了,一切,永远。
“居然学他的剧本,有那个脑子吗!以前只要我在电视里一看到您我就把电视机关掉,现在我还特意打开!因为可笑!真可笑!”
瓦根巴赫向窗外看,旁边一条跑道在奔跑,两道长长的黄线。它们跑得越来越慢,飞机制动,又是更强烈的一下制动,他能感觉到那种将他从座椅上弹起来又被安全带勒住的力量。
“完全没有天赋!可笑!完全没有天赋!”
现在停住了。瓦根巴赫揉着眼睛,醒悟过来,都过去了。飞机停住了。他知道自己还活着。他解开安全带,猛地站起身来。地面似乎在摇摆。他头晕得厉害。他的邻座抬头看他:他的胡子闪着湿润的光。他的头发乱糟糟的,他的眼睛又黑又圆。“请您,”他说,“请原谅!”
“什么?”
“请原谅!我昏了头了!”
“让我过去。”瓦根巴赫说。他从他身边挤过,向舱门走去。他是第一个,门还锁着,他只能等一等。
“完美的降落,”空中小姐说,“是不是?像教科书里说的一样平稳!”
门开了,他可以出去了。头还是很晕。他深呼吸,尽量快步走。穿过一条又一条走廊,穿过明亮的大厅,走到提取行李处。传送带送来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箱子。他的箱子到了,他抓住它,提起来,走向出口。两扇门自动开了。
一只手搭住了他的肩膀,他猛地一转身,是飞机上他那位邻座。
“您知道吗,”他说,“我是因为害怕。我害怕坐飞机。真可怕。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所以我有时……您能理解吗?”
“您,”瓦根巴赫说,“把手拿开!”
那男人后退一步。“其实我觉得您很不错,没那么差劲。比如在《弗吉尼亚·伍尔夫》里面。当然算不上有多好,不过……在第二幕里您的表演就不是那么讨厌了!尽管……”
瓦根巴赫转过身,举起一只手。没有出租车停下。他觉得很热,他出汗了。
“尽管您有两三次都说错了词,而且您还想改过来……挺有意思的。”
一辆出租车停下了。他拉开车门跳上去,说出了酒店的名字。车子开动了。瓦根巴赫克制住自己回头的想法。他搓着额头。他头痛。街边有些房屋,但是模样千篇一律,陌生,无趣。
酒店房间太小,也不舒服。他放下箱子,想了想,拿起了电话听筒。迟疑了几秒,他拨了号,凭记忆拨的,是他的助理的号码。
“喂,”他说,“是我。我到了。我们的日程是怎样安排的?”
他听了一分钟。对他说话的是一个兴奋的被电流扭曲的声音。他放下听筒,向窗外看。街边立着一棵树,有个胖小子在孤零零地踢足球。
“好的,”他说,“我明白了。有个问题……”那孩子一脚踢去,球滚动着,撞在树上,停住了。孩子呆呆地瞪着它。一辆出租车驶来,停住了,有人下了车。瓦根巴赫很快地转过身。
“有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毁约?”
解脱
中学毕业以后,他尝试过很多种职业,可是,每一样都不是很适合他。有一段时间,他在一座写字楼里做小工——整理文件,贴邮票,盖章——但是,谁会喜欢干这种活儿呢?他又在一家汽车厂找了份工作。开头很好,后来他发现,他实在无法像他的同事们那样,对汽车产生深深的迷恋。于是他就辞了工,又去找其他工作。
瓦根巴赫慢慢穿过一排排座椅之间的过道,找到自己的座位,从邻座的腿前挤过去,坐了下来。刚坐下就闭上了眼睛。直到升入空中,升到宁静安全的高空,他才会再睁开眼睛。这是他的习惯,这个习惯和半小时前吞下的镇静剂能帮助他克服恐惧感。他眼也不睁地系上了安全带,这个本事他早已练会。之后他听到了发动机的轰鸣,一股强力将他向座位上一推,然后将他拉向天空那一片辽阔高远的蓝色里。直到感觉不到任何动静的时候,他才睁开眼睛。天空仿佛放射着光芒,太阳在西方燃烧,在遥远的下方是一片轻烟笼罩的绿野。
“对不起,”他的邻座放下了报纸,开言道,“您是不是瓦根巴赫呀?”这是个大胖子,蓄着黑胡子,眼镜片后面的黑眼珠瞪得老大。
“是。”
“啊。”这个男人回到自己的报纸上去。瓦根巴赫向窗外看。明亮的光线让他不舒服。他不能多动,也不能多想。幸好,只不过是一小时的航程。这也意味着没有电影可看,也没有什么吃的,充其量不过给一个软塌塌的三明治。
“我经常看到您,”邻座说,“在剧场里。还有电视上。那个节目,‘音乐时代’,是您主持的吧?”
“‘音乐时刻’。”瓦根巴赫避开他的目光。他不想跟他谈天。他压根儿就不想说话,更不想跟粉丝说话。
“啊,对,是‘音乐时刻’。我太太经常看。两星期前我们还去看了《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美国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的名作)。真巧,是不是?”
“您是,”瓦根巴赫问,“想要签名?”口气很冲,似乎是有意的。他的手自然而然地伸向外套口袋,去掏签名照片。
“啊不,谢谢。不要。”
瓦根巴赫僵住了。
“您要知道,”这男人说,“我并不是粉丝。”
瓦根巴赫向窗外看去,不动声色。云朵形成了一幅画,一幅古怪的长卷。他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听错了?
“其实我搜集了很多签名,”男人说,“我有整整一本影集的签名。但是您的嘛……谢谢,不要。您太客气了。”
他又去看报纸了,翻动着。瓦根巴赫揉揉眼睛。太亮了。
“请恕我直言,”那男人说,“我觉得您在《弗吉尼亚·伍尔夫》里的表演太表面化了。您根本演不了这个角色,不是吗?有几次您演不下去了,大家都发现了。还有您的手势——为什么要那样胡乱挥舞?对不起!”
他又去看报纸了,舔舔嘴唇,翻看着。瓦根巴赫揉着眼睛。
“我太太也这么认为。”
瓦根巴赫微咳了一声。声音很奇怪。发动机改变了声调,一阵令他头晕目眩的恐惧感在体内升起,他深呼吸,好些了。他决定不予理睬。
那男人抬起眼睛:“对不起!我这样说很没有礼貌!”
“没事。”瓦根巴赫说。
“我并没想让您难堪。”
“没事。”瓦根巴赫说,“每个人都有——这是他的权利——自己的品位,是不是?”
那男人耸耸肩膀,又去看报纸。瓦根巴赫闭上了眼睛。他感觉自己闭锁在温暖的黑暗中。
“太业余了。”一个声音在旁边说。他打了个哆嗦。
“太业余了,”那声音又说,“我是说两星期前的《华伦斯坦》(德国伟大作家、诗人席勒的剧作)。老天,您知道吗?您把他演成了一个小丑,您是怎么想的呀?还有您的出场……”
“怎么了?”瓦根巴赫喊起来。他睁大了眼睛。那个出场是让他非常得意的,他排练了很久,也因此被交口称赞。
“没什么,”那男人说,“没什么。对不起。”他舔舔嘴唇,翻看报纸。
“那个出场是我表现最好的一瞬间!管您信不信!”
“我信,怎么不信?”
“什么?”
“我相信那是您最精彩的一瞬间。我信。”
瓦根巴赫闭上了眼睛。他一动也不想动,他要装出睡熟的样子。他并不想跟人讨论。他并不想与这个人吵架。他只想熬过这次飞行。恐惧感越来越强烈。他感到头晕。
“看完《华伦斯坦》,我问我太太,‘你看怎样?’她说,‘唉!还用得着多说吗?’”
瓦根巴赫均匀地呼吸。他不动声色。他清晰地听见发动机的轰鸣、乘客们的低语和空中小姐的声音。
“我父亲也去看了,晚一个星期。我给他打了電话,问他怎么样。他说……”那男人笑了起来,“啊不,我最好还是别告诉您吧!”他清清嗓子:“真对不起!我本不想打扰您。”瓦根巴赫听见报纸的窸窣声响,然后就没有声息了。他把眼睛张开一条缝,看见了自己的两只鞋尖以及之间的地面。他蓦然意识到,下面什么也没有。没有啊。一万米高,只有空气、阳光、虚空。他惊惶得呻吟起来,揉着额角。
“您不舒服吗?”
“不……我很好!”瓦根巴赫转头去找空中小姐,想要一杯咖啡或是别的提神的东西。不知怎的,空中小姐连个影儿也不见。
“我去给您弄点东西来喝?您气色很差呀。”
“不,”瓦根巴赫说,“我还行。”
“您要不要看杂志?我这里还有一本《新周刊》。”
“不要,谢谢。”
那男人耸耸肩膀:“不客气。您知道吗,在上一期的‘旋律时刻’里……”
“音乐时刻。”
“……‘音乐时刻’里您好像病殃殃的。我太太说,他没什么事吧,我说,别担心,没事。可是,现在,我这么近地看到您,我可真为您担心呀!”
瓦根巴赫四下看。空中小姐在哪儿?
“您究竟为什么要主持那个节目呢?我认为,像您这样一位演员,不管怎么说您也是一位演员呀,是不是?我的意思是,不管怎么说,从理论上讲……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了钱?” 瓦根巴赫揉着眼睛。他觉得呼吸困难。他张开嘴,却发不出声音。飞机似乎在下降。他清楚地感觉到在下降。
“究竟是为什么呢?您挣的钱够多了呀!太多太多了,是不是?我的意思是,何必如此贪心,以声誉为代价,以……您知道您在那里面显得多么可笑吗?在那弱智的节目里。”
“嘿!”瓦根巴赫叫道。
空中小姐站住了。
“一杯咖啡!”
“对不起,我们正在降落,我不能给您提供任何东西。”
“拜托,”瓦根巴赫说,“给我一杯咖啡吧!”
“对不起,这是规定。”
“您知道,”瓦根巴赫的声音是沙哑的,“我是谁吗?”
“不知道。”她转身走了。
“要是我问您那会儿您就告诉我,那还来得及。您可倒好,想去打动空中小姐!您认为她会看‘音乐时刻’?您以为随便什么人都会看‘音乐时刻’?照我看,若是没有您,那节目太难看了!”
瓦根巴赫剧烈地喘息着。“我不能容忍,”他想喊叫(却只是一种奇怪的沙哑的声音),“她这样来侮辱我,而且……”
“对不起!”那男人说,“您完全正确!”他正视着瓦根巴赫,摘下眼镜折叠起来,突然换了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您坐在飞机上,不愿意说话,感觉不舒服,只因为我不是您的粉丝,因为我这样放胆直言……对不起!”
“没什么!”
“不,怎么能说没什么呢,我太放肆了,这是……”
“拜托,”瓦根巴赫低声说,“请让我安静一会儿!”
头顶上禁止吸烟的标志亮起来。空中小姐急急地走过,走得好快,看来是发生了什么不正常的事。
“有一次我觉得您表演得很好。相当好。以您的条件而言。那是在《智者纳旦》(德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作家莱辛的剧作)里,五年前的事了,您扮演圣庙骑士。这个角色是一个……我来帮您系上安全带?……您倒是没有糟蹋它。”
瓦根巴赫摸索着把安全带扣好。他感觉到飞机在下降,他看到窗下玩具般的景物越来越接近,房屋在长高,显现出更复杂的形状,发动机的声音似乎更响了,一架直升机在他们下方飞过,飞机摇摆起来。恐惧感扼住了他的呼吸。“像您这样一个业余的、没有天赋的、完全没有天赋的、门外汉似的演员……”
瓦根巴赫躬下身子,额头抵在前面的椅背上。发动机在吼叫。难道要坠机?
“……連台词都没有练好,那可不是说两句话的事儿。啊,瞧我说的是什么,甚至……像一块毫无灵性的顽石!”
他感觉到来自下方的重重一击,撞在飞机底部,仿佛一切都完了,一切,永远。
“居然学他的剧本,有那个脑子吗!以前只要我在电视里一看到您我就把电视机关掉,现在我还特意打开!因为可笑!真可笑!”
瓦根巴赫向窗外看,旁边一条跑道在奔跑,两道长长的黄线。它们跑得越来越慢,飞机制动,又是更强烈的一下制动,他能感觉到那种将他从座椅上弹起来又被安全带勒住的力量。
“完全没有天赋!可笑!完全没有天赋!”
现在停住了。瓦根巴赫揉着眼睛,醒悟过来,都过去了。飞机停住了。他知道自己还活着。他解开安全带,猛地站起身来。地面似乎在摇摆。他头晕得厉害。他的邻座抬头看他:他的胡子闪着湿润的光。他的头发乱糟糟的,他的眼睛又黑又圆。“请您,”他说,“请原谅!”
“什么?”
“请原谅!我昏了头了!”
“让我过去。”瓦根巴赫说。他从他身边挤过,向舱门走去。他是第一个,门还锁着,他只能等一等。
“完美的降落,”空中小姐说,“是不是?像教科书里说的一样平稳!”
门开了,他可以出去了。头还是很晕。他深呼吸,尽量快步走。穿过一条又一条走廊,穿过明亮的大厅,走到提取行李处。传送带送来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箱子。他的箱子到了,他抓住它,提起来,走向出口。两扇门自动开了。
一只手搭住了他的肩膀,他猛地一转身,是飞机上他那位邻座。
“您知道吗,”他说,“我是因为害怕。我害怕坐飞机。真可怕。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所以我有时……您能理解吗?”
“您,”瓦根巴赫说,“把手拿开!”
那男人后退一步。“其实我觉得您很不错,没那么差劲。比如在《弗吉尼亚·伍尔夫》里面。当然算不上有多好,不过……在第二幕里您的表演就不是那么讨厌了!尽管……”
瓦根巴赫转过身,举起一只手。没有出租车停下。他觉得很热,他出汗了。
“尽管您有两三次都说错了词,而且您还想改过来……挺有意思的。”
一辆出租车停下了。他拉开车门跳上去,说出了酒店的名字。车子开动了。瓦根巴赫克制住自己回头的想法。他搓着额头。他头痛。街边有些房屋,但是模样千篇一律,陌生,无趣。
酒店房间太小,也不舒服。他放下箱子,想了想,拿起了电话听筒。迟疑了几秒,他拨了号,凭记忆拨的,是他的助理的号码。
“喂,”他说,“是我。我到了。我们的日程是怎样安排的?”
他听了一分钟。对他说话的是一个兴奋的被电流扭曲的声音。他放下听筒,向窗外看。街边立着一棵树,有个胖小子在孤零零地踢足球。
“好的,”他说,“我明白了。有个问题……”那孩子一脚踢去,球滚动着,撞在树上,停住了。孩子呆呆地瞪着它。一辆出租车驶来,停住了,有人下了车。瓦根巴赫很快地转过身。
“有个问题。我们能不能毁约?”
解脱
中学毕业以后,他尝试过很多种职业,可是,每一样都不是很适合他。有一段时间,他在一座写字楼里做小工——整理文件,贴邮票,盖章——但是,谁会喜欢干这种活儿呢?他又在一家汽车厂找了份工作。开头很好,后来他发现,他实在无法像他的同事们那样,对汽车产生深深的迷恋。于是他就辞了工,又去找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