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市场对新股发行的担忧已得到缓解,而熊市反弹可因此而延续,直到市场意识到估值决定牛熊,而非新股发行与否。
在地缘政治风险飙升的节点,非商业交易员的美元净多仓仍然很低。美元强势将使大宗商品,新兴市场等风险资产承压。资金流向离岸/在岸中国ETF已出现逆转的迹象。在这个时刻给投资组合添加贝塔不免有些鲁莽。
中国证监会仍在继续去杠杆,规定投资杠杆率不能超过100%,导致新加坡交易的A股指数期货应声而下。毕竟,强平是夏季中国市场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新规不会触发追加保证金事件,但如海外市场的避险情绪蔓延到中国的在岸市场,现有的、加了杠杆的头寸仍可诱发显著的市场波动。投资者不能掉以轻心。
市场担心IPO重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并成为了市场上行的阻力。但新股发行不锁定打新资金的新规可以缓解新股发行时对流动性的扰动。既然短期的担忧已经解除,熊市反弹应能延续。
证监会还决定新股“坚持低价发行”以“保护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市值配售的前提下鼓励投资者购买股票,以增加持有市值、提高打新中奖的机会。但是,基金经理的仓位并不低,而且打新中签率下降影响了打新策略的预期收益。短期内有多少增量资金可以流入股市仍然有待观察。新股低价发行也是夏季市场波动的直接原因之一。
我们的数据显示,新股发行对市场运行影响的概率已大致像抛硬币一样。自1990年以来,市场在新股发行重启后、再次关闭前的期间,已经出现了五次下行和四次上升。诚然,打新资金的锁定扰乱了市场短期流动性。但自2014年IPO重启以来,一直伴随着一个大牛市。期间,约1500亿元的融资,却锁定了28.5万亿的流动性。即便如此,在6月新股停发前,市场持续飙升。这个现象表明新股发行并不是导致牛熊转换的根本原因。相反,在打新资金锁定期的如此有规律的流动性模式衍生出了许多有利可图的交易策略。比如,在资金锁定期开始前,交易员们抛售手中的股票,然后在锁定期结束前再买入等。
新股发行最根本的转变,应该是新股发行定价的方式。2014年IPO重启以来,150只新股的价格都在23倍PE或以下,显著低于当时市场内同行业的估值——仿佛被暗窗指导了一般。这与《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里,与“同一行业在最近一个月的平均估值作为首次公开发行定价参考”不符。
市场共识认为,打新基金的仓位在新股停发后一直在投债券,在打新新规出台、新股发行重启之后将回流股票。如果IPO的定价继续不超过23倍市盈率,那么中签概率调整后的打新收益率仍略高于债券,使打新更具吸引力。但是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新规的征求意见稿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对于新股定价修正的建议。最近强劲的美国就业数据和耶伦的讲话增加了12月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并导致美国以至于中国的国债收益率上升。当美国货币政策的前景尘埃落定时,债券将再次比股票更具有吸引力。
沪港通已经开通一周年了,并没有引发市场格局的变化。在沪港通推出之前,市场一致认为该计划将为A股引进价值投资,并会缩小A / H股之间的估值溢价。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沪港通开通之后,小盘股和创业板继续跑赢大盘蓝筹股,而两地市场之间的估值差距反而更大。
我们的数据分析显示,沪股通的参与者确实是逆向的价值投资者,同时,这些投资者更倾向于交易沪股通的股票池中市值偏大的公司。然而,他們的出现并没有让上海市场的格局发生什么变化。沪股通的成交量其实一直很低,北向的配额只在计划的首日被用完。此外,沪股通每日的交易量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率往往只是在1%左右。不难想象,如此小的成交量根本不能导致市场格局的变化。如果深港通没有显著扩大额度,它的命运已经有了前车之鉴。
作者为交通银行(国际)研究部董事总经理
首席策略师
在地缘政治风险飙升的节点,非商业交易员的美元净多仓仍然很低。美元强势将使大宗商品,新兴市场等风险资产承压。资金流向离岸/在岸中国ETF已出现逆转的迹象。在这个时刻给投资组合添加贝塔不免有些鲁莽。
中国证监会仍在继续去杠杆,规定投资杠杆率不能超过100%,导致新加坡交易的A股指数期货应声而下。毕竟,强平是夏季中国市场动荡的直接原因之一。新规不会触发追加保证金事件,但如海外市场的避险情绪蔓延到中国的在岸市场,现有的、加了杠杆的头寸仍可诱发显著的市场波动。投资者不能掉以轻心。
市场担心IPO重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并成为了市场上行的阻力。但新股发行不锁定打新资金的新规可以缓解新股发行时对流动性的扰动。既然短期的担忧已经解除,熊市反弹应能延续。
证监会还决定新股“坚持低价发行”以“保护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市值配售的前提下鼓励投资者购买股票,以增加持有市值、提高打新中奖的机会。但是,基金经理的仓位并不低,而且打新中签率下降影响了打新策略的预期收益。短期内有多少增量资金可以流入股市仍然有待观察。新股低价发行也是夏季市场波动的直接原因之一。
我们的数据显示,新股发行对市场运行影响的概率已大致像抛硬币一样。自1990年以来,市场在新股发行重启后、再次关闭前的期间,已经出现了五次下行和四次上升。诚然,打新资金的锁定扰乱了市场短期流动性。但自2014年IPO重启以来,一直伴随着一个大牛市。期间,约1500亿元的融资,却锁定了28.5万亿的流动性。即便如此,在6月新股停发前,市场持续飙升。这个现象表明新股发行并不是导致牛熊转换的根本原因。相反,在打新资金锁定期的如此有规律的流动性模式衍生出了许多有利可图的交易策略。比如,在资金锁定期开始前,交易员们抛售手中的股票,然后在锁定期结束前再买入等。
新股发行最根本的转变,应该是新股发行定价的方式。2014年IPO重启以来,150只新股的价格都在23倍PE或以下,显著低于当时市场内同行业的估值——仿佛被暗窗指导了一般。这与《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里,与“同一行业在最近一个月的平均估值作为首次公开发行定价参考”不符。
市场共识认为,打新基金的仓位在新股停发后一直在投债券,在打新新规出台、新股发行重启之后将回流股票。如果IPO的定价继续不超过23倍市盈率,那么中签概率调整后的打新收益率仍略高于债券,使打新更具吸引力。但是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新规的征求意见稿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对于新股定价修正的建议。最近强劲的美国就业数据和耶伦的讲话增加了12月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并导致美国以至于中国的国债收益率上升。当美国货币政策的前景尘埃落定时,债券将再次比股票更具有吸引力。
沪港通已经开通一周年了,并没有引发市场格局的变化。在沪港通推出之前,市场一致认为该计划将为A股引进价值投资,并会缩小A / H股之间的估值溢价。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沪港通开通之后,小盘股和创业板继续跑赢大盘蓝筹股,而两地市场之间的估值差距反而更大。
我们的数据分析显示,沪股通的参与者确实是逆向的价值投资者,同时,这些投资者更倾向于交易沪股通的股票池中市值偏大的公司。然而,他們的出现并没有让上海市场的格局发生什么变化。沪股通的成交量其实一直很低,北向的配额只在计划的首日被用完。此外,沪股通每日的交易量占市场总成交额的比率往往只是在1%左右。不难想象,如此小的成交量根本不能导致市场格局的变化。如果深港通没有显著扩大额度,它的命运已经有了前车之鉴。
作者为交通银行(国际)研究部董事总经理
首席策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