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教材;实际;课外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057—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课又是实现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利用思想品德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有效做法。
一、结合教材,让学生认清自我,完善自我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认清自我,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又存在哪些缺点或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那么怎样让学生认清自我,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七年级上册《认识自我》这课里介绍的认识自我的方法自我评价,设计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认识一个人光靠自我评价是不够的。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还必须结合教材中“认识自我”的另一种方法即他人评价法。在采用这种评价方法时,老师必须做好一定规范,绝对不允许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但又要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之,要让学生明白这么做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我,为日后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自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准备。
二、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上网成瘾,沉迷网络。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一念之差——拒绝网络的不良诱惑》这一章节的内容来引导教育学生绿色上网。首先,让学生上网搜索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上网交友不慎而上当受骗,长时间上网而导致猝死等事例,然后在全班交流共享。当他们看到这些案例时,很多人或是沉默或是惊讶。自从学习该课的内容并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后,班上沉迷网络,逃课上网吧的现象逐渐减少了。
早恋的现象在当前的学生当中也不少。如何引導异性学生正常交往,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一味地去强调早恋如何可怕和不好,学生不能早恋等道理,因为这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男生 女生》这一课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辩论赛。全班分成正反两方,每方派出四位辩手就早恋的利与弊展开辩论。正反两方的所有同学利用一周的时间为本方搜集资料,最后辩论的结论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高、感触深、效果好。
三、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叛逆、与父母产生代沟、不懂感恩,视亲人的付出为理所当然,平时受不得半点委屈,动不动就离家出走。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笔者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跨越代沟,走进父母》的内容布置了一次特殊的课外作业:给妈妈或爸爸洗一次脚,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要求一周内完成,并写感受在班内交流。交流会上有的同学说这是我读书以来最有特殊意义的一次作业,它不仅洗掉了我与父母的代沟,更洗涤了我的心灵。这次特殊的作业,给学生产生了强大的震憾,不少学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效果不亚于一场感恩励志大会。后来有家长对我说:“老师,自从你布置那次洗脚的作业后,我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了。”通过这种家校结合的方式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很有帮助。针对一些学生存在吸烟的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拒绝不良诱惑》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视频,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吸烟、赌博等的危害,这对于有吸烟、赌博等不良行为的学生乃至全体学生都有很大的警示教育意义,这比老师的百遍说教更有效。
课后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如刷碗、整理家务、帮助弱小、预防疾病宣传等等,让他们深入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注重“知行统一”。集体开展统一活动,如植树、大扫除等,教师和学生站在一起,共同完成,由此使我们课堂上学到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回归生活。实践证明,把课内外相结合,不仅避免了课堂的枯燥,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057—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课又是实现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利用思想品德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有效做法。
一、结合教材,让学生认清自我,完善自我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认清自我,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又存在哪些缺点或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那么怎样让学生认清自我,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七年级上册《认识自我》这课里介绍的认识自我的方法自我评价,设计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认识一个人光靠自我评价是不够的。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还必须结合教材中“认识自我”的另一种方法即他人评价法。在采用这种评价方法时,老师必须做好一定规范,绝对不允许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但又要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之,要让学生明白这么做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我,为日后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自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准备。
二、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上网成瘾,沉迷网络。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一念之差——拒绝网络的不良诱惑》这一章节的内容来引导教育学生绿色上网。首先,让学生上网搜索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上网交友不慎而上当受骗,长时间上网而导致猝死等事例,然后在全班交流共享。当他们看到这些案例时,很多人或是沉默或是惊讶。自从学习该课的内容并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后,班上沉迷网络,逃课上网吧的现象逐渐减少了。
早恋的现象在当前的学生当中也不少。如何引導异性学生正常交往,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一味地去强调早恋如何可怕和不好,学生不能早恋等道理,因为这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男生 女生》这一课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辩论赛。全班分成正反两方,每方派出四位辩手就早恋的利与弊展开辩论。正反两方的所有同学利用一周的时间为本方搜集资料,最后辩论的结论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高、感触深、效果好。
三、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叛逆、与父母产生代沟、不懂感恩,视亲人的付出为理所当然,平时受不得半点委屈,动不动就离家出走。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笔者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跨越代沟,走进父母》的内容布置了一次特殊的课外作业:给妈妈或爸爸洗一次脚,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要求一周内完成,并写感受在班内交流。交流会上有的同学说这是我读书以来最有特殊意义的一次作业,它不仅洗掉了我与父母的代沟,更洗涤了我的心灵。这次特殊的作业,给学生产生了强大的震憾,不少学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效果不亚于一场感恩励志大会。后来有家长对我说:“老师,自从你布置那次洗脚的作业后,我家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了。”通过这种家校结合的方式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很有帮助。针对一些学生存在吸烟的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拒绝不良诱惑》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视频,这种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吸烟、赌博等的危害,这对于有吸烟、赌博等不良行为的学生乃至全体学生都有很大的警示教育意义,这比老师的百遍说教更有效。
课后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如刷碗、整理家务、帮助弱小、预防疾病宣传等等,让他们深入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注重“知行统一”。集体开展统一活动,如植树、大扫除等,教师和学生站在一起,共同完成,由此使我们课堂上学到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回归生活。实践证明,把课内外相结合,不仅避免了课堂的枯燥,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