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氛围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营造的,以学生为中心,老师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引导,一定能取得政治教学的成功。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就营造良好政治教学氛围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民主、平等交流 ;二、兴趣、寓教于乐 ;三、注重基础、启发思辨,改革教学内容 。
关键词:中学政治 教学氛围
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政治学习始终充满乐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应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就营造良好政治教学氛围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民主、平等交流
传统的师生观念仍束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以为只有拉大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树立教师威信与地位的思想普遍存在,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严肃有加、下面学生鸦雀无声的局面。教师与学生明显缺乏沟通,学生不会对老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提出质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被限制,以至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为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问题上不如学生。充分认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相信他们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超过自己的思考,主动与学生交流,虚心接受学生意见,与学生平等沟通,共同提高。学生要消除对教师、对家长的依赖思想,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个人生活的主体,以对本人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主动进行学习,自觉磨炼意志,积极投身实践。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日渐成熟。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教师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看问题,怀“童心”想问题,以“童趣”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俗言“将心比心”,你对学生好,学生心里自会知道,老师必须遵循善意尊重的原则,明确自己是为学生服务,且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如此,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坚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了教学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于遇到的问题,能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的,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可以从旁引导,但不要包办代替。这样学生在问与答、再问与再答之间,悄然形成了一种辩论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也不妨参与其中,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辩论。
二、兴趣、寓教于乐
趣味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保证。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成功与失败、愉快与困惑,与学生距离较近,课堂引进这些问题,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聚焦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要组织学生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可通过组织辩论会、演讲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等活动,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才干,而且能够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例如,学习“工业革命”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蒸汽机的发明时,有一位教师采取了这样的步骤:首先让学生根据已读过的课外书籍讲述“瓦特与茶壶”的故事;随后,让学生解释“水烧开后为什么会出现蒸汽顶壶盖的现象?”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以及物理知识先解释了这一现象;在此基础上,这位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由茶壶而发明蒸汽机,在科技史上还有哪些经典的事例?”学生举出了“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科学趣闻。这不但让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了解了工业革命,而且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基础、启发思辨,改革教学内容
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启发式教育,不直接将结论告之学生,而是营造出“疑”的环境,当学生处于“悱”关键点上才加引导。采用这样的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我们的青少年正处于思维活跃期,而政治课本身就是关于社会、经济、世界的大道理,因此,侧重于思辨成了良好教学氛围的又一方面。思辨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通过思考和辩论,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在讲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时,我们可利用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白马非马真的不是马吗?”此问题初听令人发笑,再思让人意味盎然。白马的确不等于一般的马,但由此得出“白马非马”未免唐突,它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联系,是一种诡辩。个别的存在离不开一般,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白马”因其颜色,其它颜色的马有区别,使之作为个别而存在。但它又与其它颜色的马一样,都是马,都是作为一般的马。“白马非马”实质割裂了白马与马之间的联系,割裂了个别和一般的联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和谐而自由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和人性,使人的智慧才能与创造力得到无限的拓展。思辨正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有效手段,它强调了思考和个人选择在教学中的作用,满足了学生的个人需要,充分地发掘了个人的潜能和价值。思辨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学有所思,学有所疑,才能学有所得,通过思辩把抽象复杂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看学习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兴趣。在此限于篇幅,不作多言。他们都有相同的作用,启发学生的兴趣,督促他们思考,最后在愉快、有趣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总之,氛围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营造的,以学生为中心,老师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引导,一定能取得政治教学的成功。教学如同放风筝,学生飞在天上,老师掌握着牵引线,只要很好地控制,创造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 姜庆相,陈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2).
[2] 尤志新.浅谈高中政治新课程知识目标的实现[J].中国德育,2006(11).
关键词:中学政治 教学氛围
政治教学过程中,如何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开放的教学氛围,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政治学习始终充满乐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应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就营造良好政治教学氛围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民主、平等交流
传统的师生观念仍束缚着师生关系的发展,以为只有拉大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树立教师威信与地位的思想普遍存在,形成了教师在课堂上严肃有加、下面学生鸦雀无声的局面。教师与学生明显缺乏沟通,学生不会对老师在课堂上的问题提出质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被限制,以至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
为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问题上不如学生。充分认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相信他们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超过自己的思考,主动与学生交流,虚心接受学生意见,与学生平等沟通,共同提高。学生要消除对教师、对家长的依赖思想,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个人生活的主体,以对本人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主动进行学习,自觉磨炼意志,积极投身实践。以一种积极进取自觉成长的生活观,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日渐成熟。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教师应灵活变换角色,用“童眼”看问题,怀“童心”想问题,以“童趣”解问题,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俗言“将心比心”,你对学生好,学生心里自会知道,老师必须遵循善意尊重的原则,明确自己是为学生服务,且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如此,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坚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了教学质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于遇到的问题,能由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的,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可以从旁引导,但不要包办代替。这样学生在问与答、再问与再答之间,悄然形成了一种辩论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也不妨参与其中,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辩论。
二、兴趣、寓教于乐
趣味是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保证。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成功与失败、愉快与困惑,与学生距离较近,课堂引进这些问题,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产生“聚焦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要组织学生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可通过组织辩论会、演讲会、哲学小漫画创作展评等活动,专门学习讨论学生中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才干,而且能够感受到无比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例如,学习“工业革命”这部分内容涉及到蒸汽机的发明时,有一位教师采取了这样的步骤:首先让学生根据已读过的课外书籍讲述“瓦特与茶壶”的故事;随后,让学生解释“水烧开后为什么会出现蒸汽顶壶盖的现象?”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以及物理知识先解释了这一现象;在此基础上,这位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由茶壶而发明蒸汽机,在科技史上还有哪些经典的事例?”学生举出了“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等科学趣闻。这不但让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了解了工业革命,而且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重基础、启发思辨,改革教学内容
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启发式教育,不直接将结论告之学生,而是营造出“疑”的环境,当学生处于“悱”关键点上才加引导。采用这样的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我们的青少年正处于思维活跃期,而政治课本身就是关于社会、经济、世界的大道理,因此,侧重于思辨成了良好教学氛围的又一方面。思辨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通过思考和辩论,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在讲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时,我们可利用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白马非马真的不是马吗?”此问题初听令人发笑,再思让人意味盎然。白马的确不等于一般的马,但由此得出“白马非马”未免唐突,它割裂了一般和个别的联系,是一种诡辩。个别的存在离不开一般,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白马”因其颜色,其它颜色的马有区别,使之作为个别而存在。但它又与其它颜色的马一样,都是马,都是作为一般的马。“白马非马”实质割裂了白马与马之间的联系,割裂了个别和一般的联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通过教育实现人的和谐而自由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和人性,使人的智慧才能与创造力得到无限的拓展。思辨正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有效手段,它强调了思考和个人选择在教学中的作用,满足了学生的个人需要,充分地发掘了个人的潜能和价值。思辨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学有所思,学有所疑,才能学有所得,通过思辩把抽象复杂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看学习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兴趣。在此限于篇幅,不作多言。他们都有相同的作用,启发学生的兴趣,督促他们思考,最后在愉快、有趣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总之,氛围是学生和老师共同营造的,以学生为中心,老师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引导,一定能取得政治教学的成功。教学如同放风筝,学生飞在天上,老师掌握着牵引线,只要很好地控制,创造出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 姜庆相,陈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2).
[2] 尤志新.浅谈高中政治新课程知识目标的实现[J].中国德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