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借体育教材,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体育学科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创设活动情境,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铺垫
体育活动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具想象,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1.3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期望激励。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于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孩子,经常性的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要大大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三是竞争激励,每个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均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四是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
2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維的发展。
2.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有着天生的、强烈的探究事物本源的本能和需要。而这种本能和需要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并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若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小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体育教学的课堂犹如学生的小社会、小天地,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欲望。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2.3注重展示创新能力的空间
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创新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充分展示学生们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在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创编整理运动或放松操。提供给学生大胆思考、创新的机会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观念,达到勤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新体验。
3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3.1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宽松、愉悦的体育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氛围。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2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成绩途径各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老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中找出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3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特定的活动环境中,使情、景、人物在活动中融为一体,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心理与教师之间距离缩短,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并获得了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3.4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
老师要发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问题引导、课堂组织、讲评和实施间接指导的作用,积极营造讨论的气氛,灵活掌握课堂教学的导向。在讨论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启发学生去“想一想”、“问一问”、“试一试”,力求在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团体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一。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为使学生能够学会并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激发与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大学学报》2004年第01期
[2]《科教文汇》2009年08期
[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非要求学生去发现世界上没有的新事物,而是凭借体育教材,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创新能力是人脑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完成,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体育学科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因此,体育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1.1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氛围
体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很被动。而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民主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合力,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同时,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才乐于参与教学过程,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2创设活动情境,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铺垫
体育活动内容,特别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新教材,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师生共同创设优化情境,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一步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具想象,同时也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1.3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创新需求,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期望激励。应用期望激励学生,学生会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学中我常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二是表扬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于活动中经常落后的孩子,经常性的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要大大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使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内容的学习,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三是竞争激励,每个学生在思维的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均与非竞争条件下不同;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上有其独具的优势,这些教学优势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四是成功激励,努力创设机会,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
2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維的发展。
2.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有着天生的、强烈的探究事物本源的本能和需要。而这种本能和需要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并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若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小学生由于知识面有限,很容易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事物。体育教学的课堂犹如学生的小社会、小天地,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学生的求奇、求新、求动的欲望。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
2.3注重展示创新能力的空间
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创新来自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地。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练习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充分展示学生们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在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创编整理运动或放松操。提供给学生大胆思考、创新的机会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观念,达到勤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新体验。
3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3.1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宽松、愉悦的体育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的氛围。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2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如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成绩途径各体育项目的技术、战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老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中找出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3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特定的活动环境中,使情、景、人物在活动中融为一体,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心理与教师之间距离缩短,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并获得了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3.4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
老师要发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问题引导、课堂组织、讲评和实施间接指导的作用,积极营造讨论的气氛,灵活掌握课堂教学的导向。在讨论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启发学生去“想一想”、“问一问”、“试一试”,力求在讨论中自己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团体训练、集思广益的方式,使得个体在小组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在讨论中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开发。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一。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和影响,为使学生能够学会并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激发与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大学学报》2004年第01期
[2]《科教文汇》2009年08期
[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