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与综合实践的有效整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fl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这两门学科都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生课程。它们之间有着许多存在交叉和重叠的地方,甚至在一些知识和技能学习方面,仍然存在着整合的可能性和现实需要。如果以科学教学活动为依托,有效地整合综合实践课程来开展活动,不仅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科学教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2
  從科学教学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活动内容、训练技能与学习方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有着许多存在交叉和重叠的地方,甚至在一些知识和技能学习方面,仍然存在着整合的可能性和现实需要[1]。笔者经过较长的教学实践和探究,发现以科学教学活动为依托,有效地整合综合实践课程来开展活动,不仅可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一、注重寻找课堂学习活动差异,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这种差异性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很大的变数,也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2]。因此,在平时的科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对教材理解存在差异性或老师对教材中的活动预设不充分,往往会出现“预想不到”的问题。这种生成性的内容,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凝结》一课时。我为每组学生准备的探究材料有(两个一样的烧杯,里面装有热水,两块玻璃片,两个试管夹,一只酒精灯和一盒火柴)。我在引导学生猜测茶杯盖上的小水珠可能是由水蒸气凝结成的之后,和学生一起制定了探究计划,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测,探索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学生们热情高涨的的探究起来,当第五组的同学把加热了的玻璃片和冷的玻璃片同时放在烧杯上去时,意外发生了,只听到突然“乒”的一声,加热了的玻璃片在烧杯口上突然爆裂了,碎玻璃片撒了一桌。顿时,每个小组都停下了实验,惊恐的看着那个小组。那个小组的四个同学更是惊恐万分,个个涨红了脸,呆呆的坐在那里,不知所措。面对这“飞来横祸”,我愣住了,脑子一个劲的想: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我在课前自己已经试过好几遍的,都没发生这种事情啊,怎么一到学生手里,就出问题了?”我马上走过去,严肃的问到:“怎么会这样?肯定是没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你们看,这样有多危险啊!”一听老师训斥,那个小组的四个同学更是惊恐的低着头,看着桌面。整个课堂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可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看着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我急于想知道原因,可是被这个突发事件冲击的晕头转向的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办。就这样静了大约5分钟,这时,班里的“小博士”陈同学小心的站起来小声提醒:“老师,会不会是瓶口上有水?”紧接着“科学迷”张同学兴奋的叫了起来:“是啊,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里看到过,如果在冬天里把开水突然倒入玻璃杯里,玻璃杯受热急剧膨胀,就会爆裂的。相反,如果把加热的玻璃片放到冷水里,热玻璃片遇冷急剧收缩,也会导致爆裂的!”真是救星啊!我赶紧用手在杯口一摸,果然是湿的。原来是自己在倒开水时,不小心滴了几滴水到烧杯口上。哦!我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是这样啊!”
  二、适时渗透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
  小学科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有一个共性特征,它们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过程,生成性与开放性是它们的显著特点。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学生对探究方式、探究内容和问题的选择,调查学生对探究方式、探究内容和探究问题是否兴趣,全班有多少同学赞成等,却忽略了学生对道德情感、人文主义教育的选择,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其实,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精神,它强调的是人性的培育和理性的养成,并且促使个体在智慧、道德和身体方面的和谐发展。科学教育不单是科学知识教育,也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教人建立起对自然、对生命的恰当的态度和情感,摆正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是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主义教育有机融合的产物。现在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只有个体的人在智慧、道德和身体方面的和谐发展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因此,在科学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做到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促进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把握教育时机,渗透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例如,在教学《认识液体》一课,在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液体的认识,有学生提到不同的液体渗透的能力不同,有学生提到不同的液体它们的粘性不同,有学生则提到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把它倒入方形的容器中,它就是方形的,把它倒入圆形的容器中,它就是圆形的等。其实,学生的回答已经体现了素朴的哲学思想,教师因势利导就诸如“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与水有关的古代哲学思想展开简单地阐述,把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接受人文主义教育的熏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活动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社会生活,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三、坚持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探讨实验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通过对比实验手段,对CuSO4和NaOH混合液加热没有变黑而是变蓝白色进行了探究,从浓度和酸碱度方面对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CuSO4;NaOH;变黑;蓝色;蓝白色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初中化学课本有一个演示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的始终,是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做题时,要紧扣题意,捕捉题中的隐含条件,并能灵活驾驭和运用概念解决具体化学问题.  例题:将14g铁粉溶于1L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放出NO气体后称量所得溶液,发现比原溶液质量增加8g,则原溶液中硝酸的浓度为( )  A、0
期刊
【摘 要】 “十字交叉法”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经常应用的一种解题方法,可以将复杂的化学计算公式简单化,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本文针对“十字交叉法”在初中化学解题中的两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旨在帮助初中学生提高化学成绩,为以后的高中、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十字交叉法;两处应用;分析与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教材分析: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2  “鲁迅作品难学难教”这是现时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据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不愿学习鲁迅作品;一部分语文老师也说,鲁迅作品最难教,没法教。然而,我却从来没有怀疑过鲁迅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适用性。现在很多中学生不读鲁迅,我觉得这可能是受了一种“暗示”的作用。这“暗示”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  ——魏书生  初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时,这句话便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它好似一位长者,在我情绪失控或即将失控时,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