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境教学成为思想品德课常用的一种模式。根据新课程改革生活化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恰当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情境进行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作者把握了以下原则。
一、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就是指要有代表性,要创设最能说明本质的典型教学情境。作者在教“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这一课时,选择创设了以下几种情境。
情境一:在古城荆州,为挽救两个素不相识孩子的生命,一群“90后”大学生义无反顾地跃入滔滔江水,在湍急的江流中手挽手结成“人链”合力救人。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营救,这是一场爱的大接力……两名落水少年最终获救了,而参与救人的大学生中,有三人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情境二:在大学生救落水儿童时,有渔船停在离落水者不足5米的地方。参与施救大学生曾下跪请求帮忙,但渔船老板说:“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活人不救,捞尸体,白天每人一万两千元,晚上一万八千元,一手给钱一手捞人。”甚至连救生圈都未给。
设问:(1)上述两组截然相反的材料、画面说明了什么?(2)上述行为中,属于真、善、美的是哪个情境?属于假、恶、丑的是哪个情境?
材料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学生们的对英雄群体的敬仰之情和对渔船老板的愤慨之情油然而生,不仅解决了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这对学生们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有利于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形象性
所谓形象,即具体、直观。情境的创设要选择那些具有生动、具体、直观特点的情境。形象的情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把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把高深的理论浅显化,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情感的体验感悟中进行理解和知识建构。如在讲“诚信是金”这节课时,作者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日本餐饮业有条行规,盘子要用水洗七遍,洗盘子计件付酬。有个打工的学生为提高效率少洗了两遍。在抽查中,老板用试纸测出盘子的清洁度不达标,责问这个学生。她却振振有词:“洗五遍不也挺干净的吗?”老板淡淡地说:“你不诚实,请你离开。”这个学生不得不到另一家餐馆应聘,老板打量她半天,说:“你就是那个只洗五遍盘子的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她屡屡碰壁。不仅如此,她的房东也要她退房。万般无奈,她只得搬离了这个城市。同学们想想看,这个学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她在其他城市能生活下去吗?
通过这则情境,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不诚信的危害性,产生了要诚信的强烈愿望。
三、趣味性
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是指要选择那些饶有趣味和意味浓厚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作者努力挖掘教材,恰当地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典故、诗词、歌曲、动画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新知识。
四、科学性和思想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具备科学依据,决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为了情境而情境。同时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力求格调高雅、思想性强,切忌低级趣味、庸俗粗鲁。只有科学准确的事例,才能由“实”达“信”,增强说服力。情境的创设既要有正面的,又要有反面的,但要以正面为主。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典型材料,尤其是对于叛逆心理较重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给他们树立一些旗帜、一些榜样、一些闪光点。
如作者在讲“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去旅游,在一处旅游地坐缆车时,缆绳突然断了,母亲为了保住孩子的生命,用双手举着孩子,最后孩子幸存下来,而母亲失去了生命。
这是一件真实、充满无私的母爱的事件,借助这样的事件创设教学情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震撼人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创设具有感染性强、思想教育性强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正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
五、时代性
情境创设要力求新颖,时代感强。这就要求教师举的例子要源于现实社会,具有时代特色,要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在讲授“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网”这一问题时,作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偷菜”游戏曾席卷互联网。有一段时间,初中生鲁宁就迷上了到QQ农场“偷菜”。凌晨1点,他设置的手机震动把他弄醒,他一骨碌坐起来,开启电脑,“看看别人的菜熟了没有”,“哇,好多的菜可以‘偷’了,真幸运!”鲁宁在电脑面前“偷”得不亦乐乎。周五,正在进行期末考试,突然鲁宁冲出教室,原来“偷菜”时间到了!作为鲁宁的同龄人,请你给他一些忠告。
这个情境一提出,就引起学生的共鸣,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作者趁势引导,很快得出“我们应正确、适度地利用网络,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结论。水到渠成,教学效果明显。
六、乡土性
要尽可能挖掘当地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融乡土性、时代性、教育性于一体。如有一次作者在讲“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这一问题时,讲课地点在东明,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一位双脚被烧伤的河南青年被遗弃在东明菜园集乡的农田里。东明县好心的崔老汉伸出援手,将素不相识的河南青年救起,并送他去医院治疗,崔老汉全家人也积极行动起来照顾这位青年。崔老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真爱,展现了东明农民善良、淳朴的高尚品质。
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们看到自己家乡的模范人物进了课堂,有一种自豪感,思绪一下子就进入了课堂,学生一节课都情绪高涨,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教学问题迎刃而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巧设教学情境,演绎精彩课堂,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的状况,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就是指要有代表性,要创设最能说明本质的典型教学情境。作者在教“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这一课时,选择创设了以下几种情境。
情境一:在古城荆州,为挽救两个素不相识孩子的生命,一群“90后”大学生义无反顾地跃入滔滔江水,在湍急的江流中手挽手结成“人链”合力救人。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大营救,这是一场爱的大接力……两名落水少年最终获救了,而参与救人的大学生中,有三人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情境二:在大学生救落水儿童时,有渔船停在离落水者不足5米的地方。参与施救大学生曾下跪请求帮忙,但渔船老板说:“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活人不救,捞尸体,白天每人一万两千元,晚上一万八千元,一手给钱一手捞人。”甚至连救生圈都未给。
设问:(1)上述两组截然相反的材料、画面说明了什么?(2)上述行为中,属于真、善、美的是哪个情境?属于假、恶、丑的是哪个情境?
材料对比鲜明,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学生们的对英雄群体的敬仰之情和对渔船老板的愤慨之情油然而生,不仅解决了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这对学生们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有利于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形象性
所谓形象,即具体、直观。情境的创设要选择那些具有生动、具体、直观特点的情境。形象的情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把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把高深的理论浅显化,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情感的体验感悟中进行理解和知识建构。如在讲“诚信是金”这节课时,作者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日本餐饮业有条行规,盘子要用水洗七遍,洗盘子计件付酬。有个打工的学生为提高效率少洗了两遍。在抽查中,老板用试纸测出盘子的清洁度不达标,责问这个学生。她却振振有词:“洗五遍不也挺干净的吗?”老板淡淡地说:“你不诚实,请你离开。”这个学生不得不到另一家餐馆应聘,老板打量她半天,说:“你就是那个只洗五遍盘子的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她屡屡碰壁。不仅如此,她的房东也要她退房。万般无奈,她只得搬离了这个城市。同学们想想看,这个学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她在其他城市能生活下去吗?
通过这则情境,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不诚信的危害性,产生了要诚信的强烈愿望。
三、趣味性
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是指要选择那些饶有趣味和意味浓厚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作者努力挖掘教材,恰当地穿插一些生动的故事、典故、诗词、歌曲、动画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新知识。
四、科学性和思想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具备科学依据,决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为了情境而情境。同时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力求格调高雅、思想性强,切忌低级趣味、庸俗粗鲁。只有科学准确的事例,才能由“实”达“信”,增强说服力。情境的创设既要有正面的,又要有反面的,但要以正面为主。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典型材料,尤其是对于叛逆心理较重的学生,我们更应该给他们树立一些旗帜、一些榜样、一些闪光点。
如作者在讲“家,温馨的港湾”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孩子去旅游,在一处旅游地坐缆车时,缆绳突然断了,母亲为了保住孩子的生命,用双手举着孩子,最后孩子幸存下来,而母亲失去了生命。
这是一件真实、充满无私的母爱的事件,借助这样的事件创设教学情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震撼人心,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创设具有感染性强、思想教育性强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效地促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正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
五、时代性
情境创设要力求新颖,时代感强。这就要求教师举的例子要源于现实社会,具有时代特色,要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在讲授“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网”这一问题时,作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偷菜”游戏曾席卷互联网。有一段时间,初中生鲁宁就迷上了到QQ农场“偷菜”。凌晨1点,他设置的手机震动把他弄醒,他一骨碌坐起来,开启电脑,“看看别人的菜熟了没有”,“哇,好多的菜可以‘偷’了,真幸运!”鲁宁在电脑面前“偷”得不亦乐乎。周五,正在进行期末考试,突然鲁宁冲出教室,原来“偷菜”时间到了!作为鲁宁的同龄人,请你给他一些忠告。
这个情境一提出,就引起学生的共鸣,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作者趁势引导,很快得出“我们应正确、适度地利用网络,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结论。水到渠成,教学效果明显。
六、乡土性
要尽可能挖掘当地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融乡土性、时代性、教育性于一体。如有一次作者在讲“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这一问题时,讲课地点在东明,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一位双脚被烧伤的河南青年被遗弃在东明菜园集乡的农田里。东明县好心的崔老汉伸出援手,将素不相识的河南青年救起,并送他去医院治疗,崔老汉全家人也积极行动起来照顾这位青年。崔老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真爱,展现了东明农民善良、淳朴的高尚品质。
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们看到自己家乡的模范人物进了课堂,有一种自豪感,思绪一下子就进入了课堂,学生一节课都情绪高涨,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教学问题迎刃而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巧设教学情境,演绎精彩课堂,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的状况,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