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美声唱法进入中国以后出现的问题,除了语言以外,就是声部建设的问题,这是声乐在中国发展遇到的显著问题之一。声部发展不均衡体现在中、低声部的缺乏,女高音、男高音为声乐舞台的主要力量,男女声部尤其是女声的中低声部严重不足。在中国声乐技巧探索和发展的这些年里,不少人已对院校的声乐教育“飙高音”“玩技术”现象提出异议。声乐作品中,中低声区的情感表达显得薄弱。气息和中低聲区的训练实际是基础的声乐技巧和认知的训练,本文作者在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清晰地看到中国声乐发展存在声部偏颇的问题,非常重视中低声区的建设和训练,以下从《老师我想你》这首歌曲进一步加以例举阐释。
[关键词]中低声区;情感表达;女高音;语言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0)12-0115-03
歌曲《老师我想你》是一首思念老师的艺术歌曲,在老师与学生共同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中表达了学生对恩师的怀念和感恩。该艺术歌曲歌词简炼,情感直达人心。“绵绵细雨”“凉爽的风”“青松”表征着老师的形象和师生之情的温暖与美好,老师的教导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像夏天轻拂的微风,老师在我们心中像青松一样四季皆绿、巍然挺立。每当春雨淅淅沥沥,每当夏蝉鸣唱,每当秋果成熟,每当冬雪漫漫,总让我们想起那些与老师在一起的日子,写景抒怀,旋律也突显出怀念主题。此曲采用了带有尾声的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作曲家孟庆云与大家熟悉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的旋律片段引入。A、B段分别是a4+a’4、b4+b’6并行的两句式收拢乐段,用以四季轮回的画面的描写,突出时间轮回下的“想念”主题。尾声C部分中采用了a句旋律片段,加深四季的情感表述,升华该曲“老师我想你”的主题。
《老师我想你》为一首声区低、演唱技巧要求不高,但非常受欢迎的声乐作品。一经推出即广为传唱,一方面得益于旋律简单亲切、朗朗上口,另一方面得益于歌词质朴、口语化而贴近生活。在演唱过程中使用语言的变形技巧,以“哭泣加大哼鸣”的状态贯穿始终,着重中低声部的情感表达,使得整曲的感情更加深沉和绵长。《师道》[1]曰:“人有三命,一为父母之命,二度再造之命……所以师者,再生父母也”。受尊师重教的儒家文化影响,受众听“教师”主题的歌曲很容易达到共情。虽“师生情”颇为普遍,但以教师为主题的优秀艺术歌曲在中国声乐作品中难得一见!以下笔者将以词曲中A段的演唱分析来阐释如何在中国声乐艺术歌曲中处理中低声区、情感、语言三者之间的张力。
A部分的四季轮回画面,突出时间轮回下的“想念”主题。熟悉的音乐形象和思念的情感基调,以声音描写细腻的情感与画面,让我们不能在声音表现上有过多的雕琢与装饰,只有声音的有效控制才能呈现出“淡淡的哀思”。在演绎此乐段时,尽量不加各种声音修饰,力求以朴实简单的声音突出纯净美好的师生之情。本人以为,除了诸如中国传统民歌、戏曲、说唱等民族风格性很强的作品外,近代以来传唱的声乐作品演唱中,情感朴实和声音纯粹不雕饰是歌者应该关注的方面。
另外,A段为叙述段落,音乐旋律起伏不大、音区相对较低,演唱时的语气也应相对温和,音乐按照4/4节拍的内在律动往前涌动。为了不破坏意境,a4所有的字头都不宜唱重,轻柔温和像一幅淡淡的水彩风景画。但是正如上一节所述,中国声乐作品“无字头”演唱为一种“症结”。因而,如何在不破坏作品意境的同时将歌词清晰地表达,追求朴实的歌唱与声音的表现之间的张力?两者“度”的把握特别重要。演唱中应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一般情况下,我们面对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语言,演唱时元音和字腹要“进腔体”,但面对《老师我想你》这类作品,为了情感亲切,与听者拉近距离,字腹的表现也应在“有字腹和避免夸张字腹”之间找到平衡,声音运用更是少了“上下分离”的全通道表达。所有的声音技巧完全为了作品的内容服务。
于是,我们看谱例1中第一句,“春天的花开了”中的“春”和“开”两个字在较强拍上,也是句子的关键词,演唱时注意字头的突出和整字轻柔间的平衡。A乐段音区处于女高音的较低音域范围,尤其是“春天”二字已触到女高音的真声区,歌者如何在较低声区将艺术歌曲中“思念”情感表达是许多声乐学子们面临的问题。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中低声区只考虑到“闭合声带强调支点”,以将声音色彩强调出来,喉咙处给劲,但上口盖却不兴奋了,丢失了应有的基本声音状态,因而变成了“不科学”的喉咙音。女高音如何能在中低声部传情达意?笔者以为,女高音通常很重视“抬笑肌,挂大哼,声音上下分离”的科学演唱状态,但到了中低声区,声乐学习者容易往下“找”、往下“够”音,或者觉得自己声音虚而使劲地压喉咙,因而声音应有的位置和哼鸣基本状态丢失了。依笔者之见,低音区的情感歌唱的状态与唱高音的歌唱状态一样,应该始终“抬笑肌,挂大哼,声音上下分离”[2],在此基础上再“闭合声带、强调支点”。这样的真声演唱是挂着高位置,松弛的、统一的声音,挂着哼鸣位置情感也容易找到着力点。
谱例2中“你的恩泽如绵绵细雨”一句“你”字的母音为窄母音“i”,为了咬字更圆润,要做“母音变形”,改“i”为“ü”;“你的恩泽如绵绵细雨”一句“恩”字的为前鼻韵母,我们需要通过喉头略微紧缩和声音“入鼻”来形成阻碍以突出字头。“绵绵细雨”一句,“绵绵”两字,我们一方面要做到气息扎实有力;另一方面ian韵,歌唱时不易咬字,考虑到该韵在演唱时声音容易“出”声音的通道,此时我们应要往回吸着唱而不是“拧”,过于强调元音破坏了该曲A段的意境,全无“春雨润无声”的感觉,而[KG(0.15mm]成了“大雨倾盆”的力量爆发。因此我们面对的仍是一个度的把握。如“滋润我心底”一句,不仅要将力量稍稍减弱,还要将气息叹到深处,在气息做“向下坐”的运动时,使声音呈现出作品情绪该有的表达。
谱例2中“夏天的蝉叫了”,一方面要注意“蝉”的韵母“an”,前鼻音归韵到鼻颊;另一方面,“蝉”字为汉字四声里面的二声,调值为2/4,根据“随腔就字,腔随字转”二声字的特点,歌者要加上装饰音,给人亲切诉说之情的感觉。“青松般”充分抖落开气息,“耸”字叹气强调语气,“大地”的“地”同样需要母音变形,改“i”为“ü”,以便闭口音字完全进腔。
谱例3中B部分为全区的高潮部分,“穿越人生的悲欢离合,老师我想你” 这一句,要采用全通道歌唱,舒展的长线条的气息和声线,将该作品的深情部分在A段的积聚后淋漓尽致地抒发。为了附和作曲家的意图,让激昂和饱满的情绪得以在此抒发,此处的中国语言的每一个字头要强调。“穿越人生的悲欢离合”一句,气息要非常有力度,下沉并且均匀。下一句“老师我想你”则将叹气叹到底,以气息之深沉来召唤深厚情感。
谱例4中“走过循环往复的四季”处于全曲最高的音区范围,两个情感高潮点的触发,全通道歌唱声音完全“抖落”开的同时,注意挂住大哼位置,减小换字动作,防止因换字动作大影响歌唱位置的统一。不将每个字咬死,而是字头过去后立刻松掉进入字腹。“老师老师我想你”这句是深情的内心独白,作突弱处理,把声音力度减掉一半。“我想你”充分叹气发出感叹。“你是我最美好的记忆”注意气息的支持。“记忆”力度弱化,与前面的两个高潮点有对比,突出声音高潮部分的张力及表现力。
一首好的声乐作品歌词与旋律要水乳交融,歌唱方法要为表现作品服务。一位歌手如何选择一首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第一次试唱时心里就喜欢上了这首作品,也预感自己能发挥艺术想象来演绎好这首作品。除了此种与歌曲的“感觉和缘分”因素外,歌者对旋律和内容的把握和判断也很重要,好的歌词不乏文学价值,优秀的作曲家创作时会把作品重要的信息放在强拍强位上。相对其他中国声乐作品,这首歌曲接近语言的声区的表达使其与口语比较接近。“春天的花儿开了老师我想你”成为心灵独白。“哭泣加大哼鸣”的使用让声音承载的感情更加深沉。当一个人有了一定人生经历再去回忆自己曾经的老师,便有了一种厚重沧桑和感伤。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关键词]中低声区;情感表达;女高音;语言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0)12-0115-03
歌曲《老师我想你》是一首思念老师的艺术歌曲,在老师与学生共同经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中表达了学生对恩师的怀念和感恩。该艺术歌曲歌词简炼,情感直达人心。“绵绵细雨”“凉爽的风”“青松”表征着老师的形象和师生之情的温暖与美好,老师的教导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像夏天轻拂的微风,老师在我们心中像青松一样四季皆绿、巍然挺立。每当春雨淅淅沥沥,每当夏蝉鸣唱,每当秋果成熟,每当冬雪漫漫,总让我们想起那些与老师在一起的日子,写景抒怀,旋律也突显出怀念主题。此曲采用了带有尾声的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作曲家孟庆云与大家熟悉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的旋律片段引入。A、B段分别是a4+a’4、b4+b’6并行的两句式收拢乐段,用以四季轮回的画面的描写,突出时间轮回下的“想念”主题。尾声C部分中采用了a句旋律片段,加深四季的情感表述,升华该曲“老师我想你”的主题。
《老师我想你》为一首声区低、演唱技巧要求不高,但非常受欢迎的声乐作品。一经推出即广为传唱,一方面得益于旋律简单亲切、朗朗上口,另一方面得益于歌词质朴、口语化而贴近生活。在演唱过程中使用语言的变形技巧,以“哭泣加大哼鸣”的状态贯穿始终,着重中低声部的情感表达,使得整曲的感情更加深沉和绵长。《师道》[1]曰:“人有三命,一为父母之命,二度再造之命……所以师者,再生父母也”。受尊师重教的儒家文化影响,受众听“教师”主题的歌曲很容易达到共情。虽“师生情”颇为普遍,但以教师为主题的优秀艺术歌曲在中国声乐作品中难得一见!以下笔者将以词曲中A段的演唱分析来阐释如何在中国声乐艺术歌曲中处理中低声区、情感、语言三者之间的张力。
A部分的四季轮回画面,突出时间轮回下的“想念”主题。熟悉的音乐形象和思念的情感基调,以声音描写细腻的情感与画面,让我们不能在声音表现上有过多的雕琢与装饰,只有声音的有效控制才能呈现出“淡淡的哀思”。在演绎此乐段时,尽量不加各种声音修饰,力求以朴实简单的声音突出纯净美好的师生之情。本人以为,除了诸如中国传统民歌、戏曲、说唱等民族风格性很强的作品外,近代以来传唱的声乐作品演唱中,情感朴实和声音纯粹不雕饰是歌者应该关注的方面。
另外,A段为叙述段落,音乐旋律起伏不大、音区相对较低,演唱时的语气也应相对温和,音乐按照4/4节拍的内在律动往前涌动。为了不破坏意境,a4所有的字头都不宜唱重,轻柔温和像一幅淡淡的水彩风景画。但是正如上一节所述,中国声乐作品“无字头”演唱为一种“症结”。因而,如何在不破坏作品意境的同时将歌词清晰地表达,追求朴实的歌唱与声音的表现之间的张力?两者“度”的把握特别重要。演唱中应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一般情况下,我们面对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语言,演唱时元音和字腹要“进腔体”,但面对《老师我想你》这类作品,为了情感亲切,与听者拉近距离,字腹的表现也应在“有字腹和避免夸张字腹”之间找到平衡,声音运用更是少了“上下分离”的全通道表达。所有的声音技巧完全为了作品的内容服务。
于是,我们看谱例1中第一句,“春天的花开了”中的“春”和“开”两个字在较强拍上,也是句子的关键词,演唱时注意字头的突出和整字轻柔间的平衡。A乐段音区处于女高音的较低音域范围,尤其是“春天”二字已触到女高音的真声区,歌者如何在较低声区将艺术歌曲中“思念”情感表达是许多声乐学子们面临的问题。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中低声区只考虑到“闭合声带强调支点”,以将声音色彩强调出来,喉咙处给劲,但上口盖却不兴奋了,丢失了应有的基本声音状态,因而变成了“不科学”的喉咙音。女高音如何能在中低声部传情达意?笔者以为,女高音通常很重视“抬笑肌,挂大哼,声音上下分离”的科学演唱状态,但到了中低声区,声乐学习者容易往下“找”、往下“够”音,或者觉得自己声音虚而使劲地压喉咙,因而声音应有的位置和哼鸣基本状态丢失了。依笔者之见,低音区的情感歌唱的状态与唱高音的歌唱状态一样,应该始终“抬笑肌,挂大哼,声音上下分离”[2],在此基础上再“闭合声带、强调支点”。这样的真声演唱是挂着高位置,松弛的、统一的声音,挂着哼鸣位置情感也容易找到着力点。
谱例2中“你的恩泽如绵绵细雨”一句“你”字的母音为窄母音“i”,为了咬字更圆润,要做“母音变形”,改“i”为“ü”;“你的恩泽如绵绵细雨”一句“恩”字的为前鼻韵母,我们需要通过喉头略微紧缩和声音“入鼻”来形成阻碍以突出字头。“绵绵细雨”一句,“绵绵”两字,我们一方面要做到气息扎实有力;另一方面ian韵,歌唱时不易咬字,考虑到该韵在演唱时声音容易“出”声音的通道,此时我们应要往回吸着唱而不是“拧”,过于强调元音破坏了该曲A段的意境,全无“春雨润无声”的感觉,而[KG(0.15mm]成了“大雨倾盆”的力量爆发。因此我们面对的仍是一个度的把握。如“滋润我心底”一句,不仅要将力量稍稍减弱,还要将气息叹到深处,在气息做“向下坐”的运动时,使声音呈现出作品情绪该有的表达。
谱例2中“夏天的蝉叫了”,一方面要注意“蝉”的韵母“an”,前鼻音归韵到鼻颊;另一方面,“蝉”字为汉字四声里面的二声,调值为2/4,根据“随腔就字,腔随字转”二声字的特点,歌者要加上装饰音,给人亲切诉说之情的感觉。“青松般”充分抖落开气息,“耸”字叹气强调语气,“大地”的“地”同样需要母音变形,改“i”为“ü”,以便闭口音字完全进腔。
谱例3中B部分为全区的高潮部分,“穿越人生的悲欢离合,老师我想你” 这一句,要采用全通道歌唱,舒展的长线条的气息和声线,将该作品的深情部分在A段的积聚后淋漓尽致地抒发。为了附和作曲家的意图,让激昂和饱满的情绪得以在此抒发,此处的中国语言的每一个字头要强调。“穿越人生的悲欢离合”一句,气息要非常有力度,下沉并且均匀。下一句“老师我想你”则将叹气叹到底,以气息之深沉来召唤深厚情感。
谱例4中“走过循环往复的四季”处于全曲最高的音区范围,两个情感高潮点的触发,全通道歌唱声音完全“抖落”开的同时,注意挂住大哼位置,减小换字动作,防止因换字动作大影响歌唱位置的统一。不将每个字咬死,而是字头过去后立刻松掉进入字腹。“老师老师我想你”这句是深情的内心独白,作突弱处理,把声音力度减掉一半。“我想你”充分叹气发出感叹。“你是我最美好的记忆”注意气息的支持。“记忆”力度弱化,与前面的两个高潮点有对比,突出声音高潮部分的张力及表现力。
一首好的声乐作品歌词与旋律要水乳交融,歌唱方法要为表现作品服务。一位歌手如何选择一首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第一次试唱时心里就喜欢上了这首作品,也预感自己能发挥艺术想象来演绎好这首作品。除了此种与歌曲的“感觉和缘分”因素外,歌者对旋律和内容的把握和判断也很重要,好的歌词不乏文学价值,优秀的作曲家创作时会把作品重要的信息放在强拍强位上。相对其他中国声乐作品,这首歌曲接近语言的声区的表达使其与口语比较接近。“春天的花儿开了老师我想你”成为心灵独白。“哭泣加大哼鸣”的使用让声音承载的感情更加深沉。当一个人有了一定人生经历再去回忆自己曾经的老师,便有了一种厚重沧桑和感伤。
(责任编辑:崔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