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商业与艺术沿着各自的轨道演进的时候,好莱坞却能一举将此前的弊端抛在身后,完成自我的重生。
写本土电影的缺点和舶来品的优点,逃不脱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不管证据多确凿,逻辑多清晰,帽子该扣还是扣,没跑儿。尽管如此,有时还是难免不吐不快,尤其是连着观赏了大多数近期上映的电影之后。
国产电影《画皮II》在国产电影保护月发力,一举打破了由姜文《让子弹飞》保持的本土电影的票房纪录,但是被标榜的概念反而成了观众的质疑,如拙劣的3D技术,没有逻辑的故事铺陈。观众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网罗一群偶像派巨星,然后打上3D的烙印,板砖与骂声齐飞,票房自满凝一气。
想给合拍片《四大名捕》一点折中且有所偏向的评价,但是从头至尾实在是找不到差强人意之处。港人制作的合拍片近年来屡屡挑战观众的智商,身兼编剧、导演多职于一身的陈嘉上更是走在了头里。该片是近年罕见的一部普通观者与专业人士共同拍砖的作品。偏激一点的网友直斥其为“过气的香港导演到大陆来骗钱”。这一点我也承认,不考虑技术进步的话,二十年前的港片也要比现在好看。豆瓣网给出的评分是5.3(10分满),类似“最烂,没有之一”的评价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于是可以想象这部改编自温瑞安小说的作品,证明了一个怎样的
和这些大制作相比,有一部高群书的小成本电影反倒让人耳目一新。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戒烟戒到哮喘的老神探,带着一群便衣手下不知疲倦地游走在京城。神探终于遭遇到贼王的公然挑衅,一股正能量对抗负能量的角逐为之展开。由读库创始人张立宪、流浪歌手周云蓬和网络名人王小山等领衔的演员阵容,给众多的专业影评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部小电影的票房惨不忍睹,还没到一千万元。
烂片此起彼伏,或者说以好片为定位的电影却没有生存的空间,这是为什么呢?可能,用钱来衡量电影会给人以庸俗之感,但已经开启了商业化浪潮,并预期在其上有所追求的中国电影人,总不能老拿艺术当做溃退的遮羞布吧!你和他说商业,他和你谈艺术;你和他说创新,他和你谈困境;你和他说走出去,他和你说保护国产电影……,习惯了二线拼搏的国产片,在面对好莱坞山姆大叔的时候,无疑都是这样逃避现实,以“伺候好本土观众就行了”的借口下拒绝进步。
张艺谋太注重细节的铺陈而忘记了讲故事,经常会将一个亦幻亦空的大题材叙述得虎头蛇尾;陈凯歌在营销上用力大于内容,所以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概念的符号;宁浩执着于小成本大回报,在带给非专业观影者的愉悦之外,并没有太多值得吸收的营养。从《金陵十三钗》到《搜索》,再到《黄金大劫案》,都能看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所以,这些中国的殿堂级导演近期的上映作品,都未能幸免于越来越苛刻的观众的口诛笔伐。
没有比较的批评,总被认为是吹毛求疵。但无论是商业还是艺术,本土电影都被舶来品挤压得生存异常艰难的时候,也意味着反思的时刻到了。在《列兵本杰明》、《舞台》的导演查尔斯?谢尔的作品里有这样的对话:
问:你写作的时候会在心里想着具体的演员吗?
答:一直是这样……不过,它们通常都是没有生命的。
不可否认,美国电影一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充斥的色情与暴力,一直为影评人所诟病,而恶俗的笑话和功夫动作也无处不在。但电影研究专家大卫?波德维尔则从中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那就是新的技术改变了之作与放映的同时,也使电影工业变成了一个联合企业的怪兽。
但是,当商业与艺术沿着各自的轨道演进的时候,好莱坞却能一举将此前的弊端抛在身后,完成自我的重生。波德维尔在研究美国电影的叙事时曾从数目字的角度分析,例如在多少分钟处设置叙事的高潮,包括枪战戏、打戏,甚至吻戏等等桥段,都能从严密的心理分析基础上,找到最佳的节点,赢取观影者的喝彩。
悲哀的是,国产电影人连败在哪都不知道。或者,是不愿承认彼此之间的差距吧!
写本土电影的缺点和舶来品的优点,逃不脱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不管证据多确凿,逻辑多清晰,帽子该扣还是扣,没跑儿。尽管如此,有时还是难免不吐不快,尤其是连着观赏了大多数近期上映的电影之后。
国产电影《画皮II》在国产电影保护月发力,一举打破了由姜文《让子弹飞》保持的本土电影的票房纪录,但是被标榜的概念反而成了观众的质疑,如拙劣的3D技术,没有逻辑的故事铺陈。观众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网罗一群偶像派巨星,然后打上3D的烙印,板砖与骂声齐飞,票房自满凝一气。
想给合拍片《四大名捕》一点折中且有所偏向的评价,但是从头至尾实在是找不到差强人意之处。港人制作的合拍片近年来屡屡挑战观众的智商,身兼编剧、导演多职于一身的陈嘉上更是走在了头里。该片是近年罕见的一部普通观者与专业人士共同拍砖的作品。偏激一点的网友直斥其为“过气的香港导演到大陆来骗钱”。这一点我也承认,不考虑技术进步的话,二十年前的港片也要比现在好看。豆瓣网给出的评分是5.3(10分满),类似“最烂,没有之一”的评价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于是可以想象这部改编自温瑞安小说的作品,证明了一个怎样的
和这些大制作相比,有一部高群书的小成本电影反倒让人耳目一新。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戒烟戒到哮喘的老神探,带着一群便衣手下不知疲倦地游走在京城。神探终于遭遇到贼王的公然挑衅,一股正能量对抗负能量的角逐为之展开。由读库创始人张立宪、流浪歌手周云蓬和网络名人王小山等领衔的演员阵容,给众多的专业影评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部小电影的票房惨不忍睹,还没到一千万元。
烂片此起彼伏,或者说以好片为定位的电影却没有生存的空间,这是为什么呢?可能,用钱来衡量电影会给人以庸俗之感,但已经开启了商业化浪潮,并预期在其上有所追求的中国电影人,总不能老拿艺术当做溃退的遮羞布吧!你和他说商业,他和你谈艺术;你和他说创新,他和你谈困境;你和他说走出去,他和你说保护国产电影……,习惯了二线拼搏的国产片,在面对好莱坞山姆大叔的时候,无疑都是这样逃避现实,以“伺候好本土观众就行了”的借口下拒绝进步。
张艺谋太注重细节的铺陈而忘记了讲故事,经常会将一个亦幻亦空的大题材叙述得虎头蛇尾;陈凯歌在营销上用力大于内容,所以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概念的符号;宁浩执着于小成本大回报,在带给非专业观影者的愉悦之外,并没有太多值得吸收的营养。从《金陵十三钗》到《搜索》,再到《黄金大劫案》,都能看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所以,这些中国的殿堂级导演近期的上映作品,都未能幸免于越来越苛刻的观众的口诛笔伐。
没有比较的批评,总被认为是吹毛求疵。但无论是商业还是艺术,本土电影都被舶来品挤压得生存异常艰难的时候,也意味着反思的时刻到了。在《列兵本杰明》、《舞台》的导演查尔斯?谢尔的作品里有这样的对话:
问:你写作的时候会在心里想着具体的演员吗?
答:一直是这样……不过,它们通常都是没有生命的。
不可否认,美国电影一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充斥的色情与暴力,一直为影评人所诟病,而恶俗的笑话和功夫动作也无处不在。但电影研究专家大卫?波德维尔则从中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那就是新的技术改变了之作与放映的同时,也使电影工业变成了一个联合企业的怪兽。
但是,当商业与艺术沿着各自的轨道演进的时候,好莱坞却能一举将此前的弊端抛在身后,完成自我的重生。波德维尔在研究美国电影的叙事时曾从数目字的角度分析,例如在多少分钟处设置叙事的高潮,包括枪战戏、打戏,甚至吻戏等等桥段,都能从严密的心理分析基础上,找到最佳的节点,赢取观影者的喝彩。
悲哀的是,国产电影人连败在哪都不知道。或者,是不愿承认彼此之间的差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