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或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由此决定了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既能进课堂又能进工厂、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短,各职业院校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由传统学科大学培养出来的,基本属于 “三门”教师,而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在职业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可谓少之又少。“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实践经验缺乏,技能教学能力不强,已成为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要想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培养高技术人才,培养出一支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谈一些浅显的观点。
一、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
职业院校要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激励措施。如制定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学科带头人评选及奖励办法等;对参加省、市技能比武成绩优异的教师重点奖励;在评先评优、晋级、“双师型”教师的工资待遇等从制度上、政策上向“双师”倾斜。
二、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职业院校教师除应具有普通教师的资格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因此,无论是刚分配来的新教师还是缺乏实践经验的老教师,都必须到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尽快考取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三、依托行业优势,到企业参观、调研、实习
笔者学校是江西省轻工行办的下属职业院校,樟树盐矿也是其下属单位。我校缺乏制盐、热动力等专业的高技能实习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可以依托行业优势,不定期派出老师到盐矿进行考察、调研和参观、实习,培养“双师型”教师。
四、聘请企业精英来学校进行讲座、授课
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复合型人才来担任,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特色更优于普通专业人才。通过从相关企业将这种复合型人才(精英)请进来,能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也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双师”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如:我校聘请樟树盐矿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做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聘请盐矿的高级工程师及总裁进行专题讲座。这样既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又对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这种模式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非常快捷有效的方法。
五、加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进修工作,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升级换代日益加快,教师必须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和操作技能,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近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先后派出模具、数控、机电专业等多名骨干教师到对口高校或相关高级技术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进修,使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更新。
六、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教师到企业锻炼可以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到企业锻炼使教师一方面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形成新的职教理念,提高实操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教师还应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2.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学校每年安排1~2名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去生产实习。教师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实践中学习企业里的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总结、发现学校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补漏”,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并为学校后续教学提出参考意见。
七、通过社会招聘,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
“立足培养、积极引进”“内训为主、外聘为辅”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原则。根据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等任兼职教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增添新的血液。
八、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或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学校制定政策给参加或辅导技能竞赛获奖的教师以重奖,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或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促使教师大胆探索、苦练内功,从而提升技能水平。如:连续几年,学校教师辅导的计算机、机电、模具专业的学生参加江西省技能大赛,均获得前一、二名的佳绩。学校也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真正做到了教学
相长。
九、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一方面学校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肩负着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使命。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即:对新教师选派1~2名经验丰富的高级讲师或技师进行指导,不定期的进行听课等方面的检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训指导,以提高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成长。另一方面外出进修的骨干教师返校后,向全体教师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如:数控专业的老师向大家传授“一体化”教学模式。
十、倡导文化基础课教师的“一专多能”,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过渡
职业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是否是“双师型”尚无定论,实际上这些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职业院校的要求相距较远。因此,这些教师应当更多地熟悉专业知识,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过渡。现代科学的整体性、渗透性、综合性越来越强,倡导基础课教师有目的地向相近专业跨科、系进修,支持他们攻读研究生、专业进修或自学成才,鼓励他们在其他专业领域进行实践,成为复合型人才,以增强教学适应能力。例如:笔者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的专业是化学,随着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的变化,我不断地学习和挑战新的专业,先后担任了造纸、酿酒、食品、烟花、制盐、文秘、旅游、酒店、商贸等十几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并深受学校师生的好评。学校应该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师的“一专多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潜能,使之有向“双师型”教师过渡的可能。
随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努力培养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和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是职业院校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探索“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一、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激励机制
职业院校要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激励措施。如制定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学科带头人评选及奖励办法等;对参加省、市技能比武成绩优异的教师重点奖励;在评先评优、晋级、“双师型”教师的工资待遇等从制度上、政策上向“双师”倾斜。
二、加强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职业院校教师除应具有普通教师的资格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因此,无论是刚分配来的新教师还是缺乏实践经验的老教师,都必须到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并尽快考取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三、依托行业优势,到企业参观、调研、实习
笔者学校是江西省轻工行办的下属职业院校,樟树盐矿也是其下属单位。我校缺乏制盐、热动力等专业的高技能实习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可以依托行业优势,不定期派出老师到盐矿进行考察、调研和参观、实习,培养“双师型”教师。
四、聘请企业精英来学校进行讲座、授课
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复合型人才来担任,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特色更优于普通专业人才。通过从相关企业将这种复合型人才(精英)请进来,能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也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双师”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如:我校聘请樟树盐矿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做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聘请盐矿的高级工程师及总裁进行专题讲座。这样既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又对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这种模式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非常快捷有效的方法。
五、加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训、进修工作,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升级换代日益加快,教师必须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和操作技能,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近几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先后派出模具、数控、机电专业等多名骨干教师到对口高校或相关高级技术院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进修,使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更新。
六、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1.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教师到企业锻炼可以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到企业锻炼使教师一方面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形成新的职教理念,提高实操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运作、管理模式。教师还应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或专家请教,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2.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学校每年安排1~2名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去生产实习。教师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实践中学习企业里的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总结、发现学校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补漏”,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专业与职业、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并为学校后续教学提出参考意见。
七、通过社会招聘,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
“立足培养、积极引进”“内训为主、外聘为辅”是学校一贯坚持的原则。根据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等任兼职教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增添新的血液。
八、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或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学校制定政策给参加或辅导技能竞赛获奖的教师以重奖,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或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促使教师大胆探索、苦练内功,从而提升技能水平。如:连续几年,学校教师辅导的计算机、机电、模具专业的学生参加江西省技能大赛,均获得前一、二名的佳绩。学校也有多名青年教师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真正做到了教学
相长。
九、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
一方面学校各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都肩负着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使命。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即:对新教师选派1~2名经验丰富的高级讲师或技师进行指导,不定期的进行听课等方面的检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训指导,以提高新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成长。另一方面外出进修的骨干教师返校后,向全体教师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如:数控专业的老师向大家传授“一体化”教学模式。
十、倡导文化基础课教师的“一专多能”,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过渡
职业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师是否是“双师型”尚无定论,实际上这些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职业院校的要求相距较远。因此,这些教师应当更多地熟悉专业知识,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过渡。现代科学的整体性、渗透性、综合性越来越强,倡导基础课教师有目的地向相近专业跨科、系进修,支持他们攻读研究生、专业进修或自学成才,鼓励他们在其他专业领域进行实践,成为复合型人才,以增强教学适应能力。例如:笔者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的专业是化学,随着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的变化,我不断地学习和挑战新的专业,先后担任了造纸、酿酒、食品、烟花、制盐、文秘、旅游、酒店、商贸等十几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并深受学校师生的好评。学校应该重视文化基础课教师的“一专多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潜能,使之有向“双师型”教师过渡的可能。
随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努力培养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和教学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是职业院校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探索“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