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口服普罗帕酮治疗18例心律失常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中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rT3及T4,同时作心电图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总有效率94%,见效时间为1~3天。甲状腺激素的规律性变化是rT3逐渐上升, T3降低,T4缓慢上升。心律失常有效控制時rT3的血浓度在0.76~1.38nmol/L。心脏毒性轻微。现认为血rT3水平可作为简易的使用普罗帕酮的临床药学检测指标。
关键词 普罗帕酮 甲状腺素 心律失常 三点甲状腺原氨酸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
普罗帕酮已被公认为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为高效抗心律失常药。作用于心房,心室激动形成中心以及激动传导系统,并能延长心房、房室洁和心室不应期,并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作用,对由异位刺激或再入机能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效果。用于治疗室性、室上性异位搏动,室性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还可用于局部缺血性和难治性心律失常。
其不良反应并不总是与服药剂量成规律性相关。这就迫切需要有临床药学的检测指标来指导临床用药。有认为普罗帕酮可增加T4(甲状腺素)外周脱单碘为rT3(反rT3,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而引起甲状腺激素代谢的规律性改变,且对监测药物疗效,毒性反应是最敏感的。
另有研究提出测定血rT3水平以监测普罗帕酮的疗效与毒性是一种比测定血浆普罗帕酮浓度更为精确的方法。rT3的动态改变对普罗帕酮长期应用时的疗效及毒性具有一定监测意义。我们对用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18例患者,观察了血清rT3及T3(3, 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T4的改变。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22~59岁,平均31±4岁。其中室性心律失常7例(室早3人呈二联律),房颤3例,其他室上性心律失常8例(窦速1例、结早1例、房早3例、室上速3例)。
病程15天~20年。均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的心动过缓、窦房、房室和心室内的传导障碍,病窦综合征,严重的阻塞性肺部疾患,明显低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无甲状腺机能异常的证据,近半年均未服用普罗帕酮,用药前及服药后第3天及第1周,第2周,第3周,第5周,第7周均分别测定血清rT3及T3,rT4及十二导联心电图。早搏患者则于用药前后每日听诊3次,每次3分钟,观察早搏变化。
服药剂量:用药时间为7周。首次服用普罗帕酮200mg,第1周600mg/日,第2周400mg/日,第3周起服维持量200mg/日,仅1例第3周仍400mg/日,第4周起服维持量同上。
疗效判定标准:用药后早搏消失为显效;减少50%以上者为有效;减少低于50%者为无效。房颤与室上速转为窦性且近期无复发者为显效,心率减慢至100次/分钟以下者为有效,无变化者为无效。
血清rT3测定用放射免疫法,其正常值为0.57±0.097nmol/L。
结 果
本组除1例室早二联律无效以外,其余17例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室上速、快速房颤、心室率)全部得到控制或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4%,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86%,见效时间1~3天。除1例出现麻疹而停药外,余无不良反应。
血清rT3及T3、T4水平变化及心率,P-R间期,Q-T间期变化结果如下:rT3(nmol/L)、T4(nmol/L)、T3(nmol/L)服药前的值分别为0.51±0.18、111±32、1.5±0.3;服药后的值分别为,第3天0.7±0.3、111±35、1.21±0.23,第1周的值分别为0.83±0.27、111±22、1.21±0.28,第2周的值分别为0.97±0.27、124±35、1.34±0.28,第3周的值分别为1.0±0.4、124±30、1.35±0.28,第5周的值分别为1.2±0.4、124±49、1.34±0.28,第7周的值分别为1.1±0.4、147±37、1.42±0.29;心率(次/分),P-R(s),Q-T(s)服药前的值分别为98±40、0.142±0.021、0.34±0.05;服药后的值分别为,第3天70±11、0.151±0.022、0.38±0.03,第1周的值分别为71±11、0.15±0.03、0.39±0.04,第2周的值分别为71±9、0.16±0.09、0.40±0.03,第3周的值分别为71±7、0.162±0.021、0.38±0.04,第5周的值分别为72±7、0.163±0.021、0.37±0.03,第7周的值分别为76±6、0.141±0.012、0.372±0.012。
结论:rT3逐渐上升,T3降低,T4缓慢上升。血rT3水平可作为简易的使用普罗帕酮的临床药学检测指标。
讨 论
本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用药时间的连续,甲状腺激素的规律性变化是:rT3逐渐上升,T3降低,T4缓慢上升。基本与该药物的疗效相互一致。说明这些可以作为使用普罗帕酮的临床药学检测指标,此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一致。17例心律失常有效控制时的血rT3水平均在0.768~1.383nmol/L,本组仅有6例患者(33%)的血rT3>1.536 nmol/L,所出现的心脏不良反应表现为5例T波的改变(2例T波低平,3例T波切迹),1例Q-T间期延长至0.49秒。本组心脏不良反应虽然较以往学者报道的轻,但也同样表明了血rT3>1.536nmol/L,不失为值得临床注意的监测界限。对大于此数者,继续用药一定要谨慎。
通过本项初步临床研究,我们认为血rT3测定比较简单,对于不具备测定普罗帕酮血药浓度实验室设备的单位,可以用作一项简易可行的临床药学检测指标。
关键词 普罗帕酮 甲状腺素 心律失常 三点甲状腺原氨酸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
普罗帕酮已被公认为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为高效抗心律失常药。作用于心房,心室激动形成中心以及激动传导系统,并能延长心房、房室洁和心室不应期,并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作用,对由异位刺激或再入机能所引起的心律失常有较好效果。用于治疗室性、室上性异位搏动,室性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还可用于局部缺血性和难治性心律失常。
其不良反应并不总是与服药剂量成规律性相关。这就迫切需要有临床药学的检测指标来指导临床用药。有认为普罗帕酮可增加T4(甲状腺素)外周脱单碘为rT3(反rT3,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而引起甲状腺激素代谢的规律性改变,且对监测药物疗效,毒性反应是最敏感的。
另有研究提出测定血rT3水平以监测普罗帕酮的疗效与毒性是一种比测定血浆普罗帕酮浓度更为精确的方法。rT3的动态改变对普罗帕酮长期应用时的疗效及毒性具有一定监测意义。我们对用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18例患者,观察了血清rT3及T3(3, 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T4的改变。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22~59岁,平均31±4岁。其中室性心律失常7例(室早3人呈二联律),房颤3例,其他室上性心律失常8例(窦速1例、结早1例、房早3例、室上速3例)。
病程15天~20年。均无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的心动过缓、窦房、房室和心室内的传导障碍,病窦综合征,严重的阻塞性肺部疾患,明显低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等。无甲状腺机能异常的证据,近半年均未服用普罗帕酮,用药前及服药后第3天及第1周,第2周,第3周,第5周,第7周均分别测定血清rT3及T3,rT4及十二导联心电图。早搏患者则于用药前后每日听诊3次,每次3分钟,观察早搏变化。
服药剂量:用药时间为7周。首次服用普罗帕酮200mg,第1周600mg/日,第2周400mg/日,第3周起服维持量200mg/日,仅1例第3周仍400mg/日,第4周起服维持量同上。
疗效判定标准:用药后早搏消失为显效;减少50%以上者为有效;减少低于50%者为无效。房颤与室上速转为窦性且近期无复发者为显效,心率减慢至100次/分钟以下者为有效,无变化者为无效。
血清rT3测定用放射免疫法,其正常值为0.57±0.097nmol/L。
结 果
本组除1例室早二联律无效以外,其余17例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室上速、快速房颤、心室率)全部得到控制或明显减轻。总有效率94%,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86%,见效时间1~3天。除1例出现麻疹而停药外,余无不良反应。
血清rT3及T3、T4水平变化及心率,P-R间期,Q-T间期变化结果如下:rT3(nmol/L)、T4(nmol/L)、T3(nmol/L)服药前的值分别为0.51±0.18、111±32、1.5±0.3;服药后的值分别为,第3天0.7±0.3、111±35、1.21±0.23,第1周的值分别为0.83±0.27、111±22、1.21±0.28,第2周的值分别为0.97±0.27、124±35、1.34±0.28,第3周的值分别为1.0±0.4、124±30、1.35±0.28,第5周的值分别为1.2±0.4、124±49、1.34±0.28,第7周的值分别为1.1±0.4、147±37、1.42±0.29;心率(次/分),P-R(s),Q-T(s)服药前的值分别为98±40、0.142±0.021、0.34±0.05;服药后的值分别为,第3天70±11、0.151±0.022、0.38±0.03,第1周的值分别为71±11、0.15±0.03、0.39±0.04,第2周的值分别为71±9、0.16±0.09、0.40±0.03,第3周的值分别为71±7、0.162±0.021、0.38±0.04,第5周的值分别为72±7、0.163±0.021、0.37±0.03,第7周的值分别为76±6、0.141±0.012、0.372±0.012。
结论:rT3逐渐上升,T3降低,T4缓慢上升。血rT3水平可作为简易的使用普罗帕酮的临床药学检测指标。
讨 论
本组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在治疗过程中,随着用药时间的连续,甲状腺激素的规律性变化是:rT3逐渐上升,T3降低,T4缓慢上升。基本与该药物的疗效相互一致。说明这些可以作为使用普罗帕酮的临床药学检测指标,此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一致。17例心律失常有效控制时的血rT3水平均在0.768~1.383nmol/L,本组仅有6例患者(33%)的血rT3>1.536 nmol/L,所出现的心脏不良反应表现为5例T波的改变(2例T波低平,3例T波切迹),1例Q-T间期延长至0.49秒。本组心脏不良反应虽然较以往学者报道的轻,但也同样表明了血rT3>1.536nmol/L,不失为值得临床注意的监测界限。对大于此数者,继续用药一定要谨慎。
通过本项初步临床研究,我们认为血rT3测定比较简单,对于不具备测定普罗帕酮血药浓度实验室设备的单位,可以用作一项简易可行的临床药学检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