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够引导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最能促使学生敢说、善说的有效策略,就是要求教师正确、适时而巧妙的实施课堂评价。
这些年的教研活动,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读得太好了”、“你是最棒的”、“请大家掌声鼓励”、“哇噻,你好酷啊”等模糊性、随意性的语言,学生起初听起来还蛮兴奋的,教师对学生这种大加肯定和极力赞赏,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是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感觉。
然而,还有另一种是暂不评价,即在学生得出问题的结果时不管对错暂不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先让学生冷静下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的过程,课堂上这种适时而又巧妙的评价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你是通过哪几种途径得出这个结论的?”“你觉得这样有没有道理?”这样提出的问题常常可以引起师生之间的热烈讨论,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求得学习探究的方法。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初中语文朱自清的《春》一课,在探究课文描写“春花”一段时:
师:“同学们喜欢这一段文字吗?”
生:“喜欢……”
师:“你们能告诉老师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因为春花美丽……”
师:“看来美的东西真的很有吸引力,老师也特别喜欢春花,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朗读才读出这个感情呢?哪个同学试一试?”然后选一名同学朗读。
师:“你们觉得这个同学朗读得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后。
师:“你是一个很出色得评委,老师相信你会朗读得更好,你可以试一试吗?”学生朗读后。
师:“这个同学朗读得怎么样?谁发表一下意见?”学生评价完后老师总结:“终于读出了感情——喜爱、赞美,也读出了语调——亲切、轻快的效果。”
师:“请同学们为这个同学这么好的点评鼓掌,然后同学们也用这种方法朗读一遍。”整个课堂既轻松又愉快,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探究的激情,因为我从来不敢轻易否定任何来自学生对探索知识的努力。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怎样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而不只是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探究学习的过程远比学习的结果重要得多。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仅仅满足于学生解决课堂上的某一个问题而已,探究学习也就没有了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面也就只停留在教材和课堂之内,课堂教学也就无法营造一种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
又如我在教人教版第二册《愚公移山》一文后,我组织学生们讨论愚公时代精神的重要性的时候,有个学生质疑:“老师,我觉得愚公并不聪明,面对这么高大险峻的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浪费了那么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这种做法违背了科学的发展观,既然这两座山阻断了他们的出路,直接搬家不就更省时省事吗?”另一个学生也附和说:“所以愚公并不聪明,智叟也不愚蠢,其实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不能老用过去一成不变的思路,换另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就好办多了,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嘛。”这时马上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对,他说:“太行、王屋二山就像是我们学习生活当中的两大困难,如果每个人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选择搬家,这不就是逃避困难的表现吗?我们不能做缩头乌龟。”这时课堂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也都在看我的反应,我左右为难,学生们说的似乎都有道理,我不能偏倚任何一方,我要做公正的裁决,最后我总结说:“在刚才同学们激烈的争论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加深了不少的感受,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苦干的精神,但是仅仅有苦干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要有巧干的精神,就是苦干加巧干,二者缺一不可,而又相辅相成。然而,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这种苦干的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急功近利,遇到困难就搬家,就不会有‘神舟’号的成功飞天,就不会有非典、禽流感的成功防治,就不会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歼十’战机的横空出世。就不会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也就不会有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之火,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吧!”
你看,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否定之否定中探寻着真理。这两种评价,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却给学生留下广阔思考的余地和探究的空间,这个寻找真理的过程,比真理本身更有价值。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教师除了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外,正确、适时而且巧妙的实施课堂评价为我们的学生积极探索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思考提供无限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责编 雷 艳)
这些年的教研活动,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的评价“读得太好了”、“你是最棒的”、“请大家掌声鼓励”、“哇噻,你好酷啊”等模糊性、随意性的语言,学生起初听起来还蛮兴奋的,教师对学生这种大加肯定和极力赞赏,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是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感觉。
然而,还有另一种是暂不评价,即在学生得出问题的结果时不管对错暂不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先让学生冷静下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的过程,课堂上这种适时而又巧妙的评价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你是通过哪几种途径得出这个结论的?”“你觉得这样有没有道理?”这样提出的问题常常可以引起师生之间的热烈讨论,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求得学习探究的方法。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初中语文朱自清的《春》一课,在探究课文描写“春花”一段时:
师:“同学们喜欢这一段文字吗?”
生:“喜欢……”
师:“你们能告诉老师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因为春花美丽……”
师:“看来美的东西真的很有吸引力,老师也特别喜欢春花,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朗读才读出这个感情呢?哪个同学试一试?”然后选一名同学朗读。
师:“你们觉得这个同学朗读得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后。
师:“你是一个很出色得评委,老师相信你会朗读得更好,你可以试一试吗?”学生朗读后。
师:“这个同学朗读得怎么样?谁发表一下意见?”学生评价完后老师总结:“终于读出了感情——喜爱、赞美,也读出了语调——亲切、轻快的效果。”
师:“请同学们为这个同学这么好的点评鼓掌,然后同学们也用这种方法朗读一遍。”整个课堂既轻松又愉快,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探究的激情,因为我从来不敢轻易否定任何来自学生对探索知识的努力。
课堂教学应该注重怎样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而不只是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探究学习的过程远比学习的结果重要得多。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仅仅满足于学生解决课堂上的某一个问题而已,探究学习也就没有了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面也就只停留在教材和课堂之内,课堂教学也就无法营造一种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
又如我在教人教版第二册《愚公移山》一文后,我组织学生们讨论愚公时代精神的重要性的时候,有个学生质疑:“老师,我觉得愚公并不聪明,面对这么高大险峻的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浪费了那么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这种做法违背了科学的发展观,既然这两座山阻断了他们的出路,直接搬家不就更省时省事吗?”另一个学生也附和说:“所以愚公并不聪明,智叟也不愚蠢,其实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我们不能老用过去一成不变的思路,换另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就好办多了,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嘛。”这时马上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对,他说:“太行、王屋二山就像是我们学习生活当中的两大困难,如果每个人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选择搬家,这不就是逃避困难的表现吗?我们不能做缩头乌龟。”这时课堂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也都在看我的反应,我左右为难,学生们说的似乎都有道理,我不能偏倚任何一方,我要做公正的裁决,最后我总结说:“在刚才同学们激烈的争论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加深了不少的感受,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苦干的精神,但是仅仅有苦干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要有巧干的精神,就是苦干加巧干,二者缺一不可,而又相辅相成。然而,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这种苦干的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急功近利,遇到困难就搬家,就不会有‘神舟’号的成功飞天,就不会有非典、禽流感的成功防治,就不会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歼十’战机的横空出世。就不会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也就不会有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之火,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吧!”
你看,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否定之否定中探寻着真理。这两种评价,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却给学生留下广阔思考的余地和探究的空间,这个寻找真理的过程,比真理本身更有价值。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教师除了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外,正确、适时而且巧妙的实施课堂评价为我们的学生积极探索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思考提供无限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