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全身麻醉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接受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的术后留观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明显更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受试者的血栓、心动过速、血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法,能全面节省患者治疗时间,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性
[中国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件编号]2096-5249(2019)14-055-01
髋关节置换术为临床常见治疗术式,其在治疗老年股骨颈或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麻醉方式主要包含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等等。不同的麻醉方法各具特色。以往认为,全身麻醉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首选方法。但值得说明的是,此法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了全面分析,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了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得出心得,现在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符合接受该治疗方案的标准。在此其中,男患者58例,女42例。年龄区间为56.28-85.66岁,平均年龄为(69.25±1.24)岁。平均体重为(64.25±1.28)kg。现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受试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常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查看麻醉剂功能是否正常。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详细为:静注剂量为0.05mg/kg咪达唑仑。麻醉诱导方式为1-2mg/kg异丙酚,2-31.ug/kg芬太尼,0.05mg/kg维库溴胺。在手术进行中使用异丙酚TCI以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此后,连接麻醉机实施通气。
观察受试者接受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法。首先在受试者的L2-3椎间隙开展硬膜外穿刺工作。等到成功之后常规给予度为1.5%的利多卡因3ml在确认麻醉平面之后,实施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与剂量与对照组相同。在手术进行中,使用异丙酚TCI与瑞芬太尼用于维持麻醉深度。连接麻醉机实施通气。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应当间断性实施硬膜外给药。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试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麻醉留观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
(2)分析受试者比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麻醉留观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
详细见表1.
2.2两组受试者比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见表2.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别名人工关节置换。该项手术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骨水泥和螺丝钉,把人工假体固定于健康的骨质之中,继而替代发生病变关节相关功能,确保患者的髋关节能够正常工作。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水平也愈加成熟,并且该项手术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是一种可靠性强、安全性高的治疗手段。实施该项手术的病患,通常需要开展有效麻醉。椎管麻醉、全身麻醉以及复合麻醉法为当前临床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对于接受此项手术的老年人而言麻醉安全性情况为提升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内容。
在手术前,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麻醉,能够缓解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痛苦。这一点在提升手术治疗成功率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全身麻醉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呼吸道吸入。因为此类麻醉方式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直接性产生效用。因此,病患在手术之后恢复清醒是需要一定时间,很容易造成并发症发生,预后效果不佳。而椎管内麻醉主要经过椎管内
某个间隙给药。麻醉药能够对脊神经传导功能生成可逆性阻断效用或者削弱其兴奋度。进而起到麻醉成效。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仅需少量麻醉药物,就能够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由此能够看出,从整体上而言,使用全身麻复合椎管内麻醉,能够积极改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预后情况。
本次实验结果证实: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的术后留观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明显更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受试者的血栓、心动过速、血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由此可见,对于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法,能全面节省患者治疗时间,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性
[中国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件编号]2096-5249(2019)14-055-01
髋关节置换术为临床常见治疗术式,其在治疗老年股骨颈或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麻醉方式主要包含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以及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等等。不同的麻醉方法各具特色。以往认为,全身麻醉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首选方法。但值得说明的是,此法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为了全面分析,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实施了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得出心得,现在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符合接受该治疗方案的标准。在此其中,男患者58例,女42例。年龄区间为56.28-85.66岁,平均年龄为(69.25±1.24)岁。平均体重为(64.25±1.28)kg。现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受试者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常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查看麻醉剂功能是否正常。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之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详细为:静注剂量为0.05mg/kg咪达唑仑。麻醉诱导方式为1-2mg/kg异丙酚,2-31.ug/kg芬太尼,0.05mg/kg维库溴胺。在手术进行中使用异丙酚TCI以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此后,连接麻醉机实施通气。
观察受试者接受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法。首先在受试者的L2-3椎间隙开展硬膜外穿刺工作。等到成功之后常规给予度为1.5%的利多卡因3ml在确认麻醉平面之后,实施全身麻醉。诱导药物与剂量与对照组相同。在手术进行中,使用异丙酚TCI与瑞芬太尼用于维持麻醉深度。连接麻醉机实施通气。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应当间断性实施硬膜外给药。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试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麻醉留观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
(2)分析受试者比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麻醉留观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
详细见表1.
2.2两组受试者比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见表2.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别名人工关节置换。该项手术方法主要指的是通过骨水泥和螺丝钉,把人工假体固定于健康的骨质之中,继而替代发生病变关节相关功能,确保患者的髋关节能够正常工作。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水平也愈加成熟,并且该项手术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是一种可靠性强、安全性高的治疗手段。实施该项手术的病患,通常需要开展有效麻醉。椎管麻醉、全身麻醉以及复合麻醉法为当前临床较为常用的麻醉方式,对于接受此项手术的老年人而言麻醉安全性情况为提升手术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内容。
在手术前,对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麻醉,能够缓解患者术中以及术后痛苦。这一点在提升手术治疗成功率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全身麻醉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呼吸道吸入。因为此类麻醉方式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直接性产生效用。因此,病患在手术之后恢复清醒是需要一定时间,很容易造成并发症发生,预后效果不佳。而椎管内麻醉主要经过椎管内
某个间隙给药。麻醉药能够对脊神经传导功能生成可逆性阻断效用或者削弱其兴奋度。进而起到麻醉成效。全麻复合椎管内麻醉仅需少量麻醉药物,就能够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由此能够看出,从整体上而言,使用全身麻复合椎管内麻醉,能够积极改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者预后情况。
本次实验结果证实: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的术后留观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明显更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受试者的血栓、心动过速、血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由此可见,对于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使用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法,能全面节省患者治疗时间,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促进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