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改在全国进行开来。小学数学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数学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性阶段,为他们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阶段,小学数学新课改给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引进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多元化的小学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设置合理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理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设置具体、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可触摸的教学环境中高效学习数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搭一搭》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己拼搭各种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学会用一些具体的方向词去描述立体图形的相对位置,不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各自从家里带来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积木,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根据不同的要求搭出不同类型的立体图案,并带领学生分别分析从图案的上、下、前、后、左、右看到的图形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课堂的有趣性。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所拿的积木进行堆积,并让他们与同伴之间探讨自己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这种设置具体情境的形式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翻转课堂”,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认识更大的数》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比“万”大的一些数字,并且分析一些大数,比如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之间的换算方法,通过分析这些大数的数位和数级,培养学生的换算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出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比万更大的数有哪些吗?你们知道现阶段中国有多少人口吗?试着把这个数学写出来。在生活中你们见到的最大数字是什么呢?如何把一個比较大的数字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尝试寻找合适的答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些单位进行改写呢?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教师指引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的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的奇偶性》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学会用图像或者列表的形式去解决和发现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们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指导学生们探索奇偶性规律的列表和示意图,通过这个过程,探索加法中数中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并且把掌握的规律用于实践过程”,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通过分析具体的数字案例,总结出基本的规律,即“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奇数”等,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引进新型的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芳.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探讨[J].华夏教师,2016(7).
[2]金丹.运用“尝试·分享·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6(53).
编辑 韩 晓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引进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多元化的小学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设置合理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理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设置具体、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可触摸的教学环境中高效学习数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搭一搭》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己拼搭各种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学会用一些具体的方向词去描述立体图形的相对位置,不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各自从家里带来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积木,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在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根据不同的要求搭出不同类型的立体图案,并带领学生分别分析从图案的上、下、前、后、左、右看到的图形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课堂的有趣性。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所拿的积木进行堆积,并让他们与同伴之间探讨自己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这种设置具体情境的形式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翻转课堂”,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单调的“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进而转变课堂的讲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认识更大的数》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比“万”大的一些数字,并且分析一些大数,比如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之间的换算方法,通过分析这些大数的数位和数级,培养学生的换算思维和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出一系列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比万更大的数有哪些吗?你们知道现阶段中国有多少人口吗?试着把这个数学写出来。在生活中你们见到的最大数字是什么呢?如何把一個比较大的数字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表达?”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尝试寻找合适的答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顺利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些单位进行改写呢?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教师指引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引进“微课”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主要是采用视频讲课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几分钟的短视频,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程内容。它改变了传统的教案设计的模式,直接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便于学生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的奇偶性》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学会用图像或者列表的形式去解决和发现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们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即“指导学生们探索奇偶性规律的列表和示意图,通过这个过程,探索加法中数中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并且把掌握的规律用于实践过程”,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通过分析具体的数字案例,总结出基本的规律,即“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奇数”等,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的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引进新型的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芳.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对策探讨[J].华夏教师,2016(7).
[2]金丹.运用“尝试·分享·导学”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16(53).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