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温州市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主体。在他们当中, 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有的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有的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为温州赢得了荣誉。这些民营企业家,不愧为温州发展史中的功臣,是新时代的创富英雄。
一、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和演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温州的改革开放便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温州民营企业家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和壮大。三十年来,这个新生群体的形成和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为初创阶段。全市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成千上万农民走出家门,到全国各地跑供销,大批能人创办前店后坊的家庭工厂;涌现了大量的种植、养殖重点户、专业户;一些劳动能手转包粮田、山林、海涂,开展规模农业生产经营;个体运输、个体商贩也不断涌现。五金电器、纽扣批发、再生纺织、塑料编织、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蓬勃兴起。洗脚上岸的农民,成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能人大户。
第二阶段(1992~2001年),为成长阶段。一代伟人邓小平南巡以后,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胆子更大,发展的步子更快。家庭工业户大胆投资,批地兴业,并纷纷走向联合,组建股份制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种粮大户办起了家庭农场,开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集约经营;私立学校、私立医院开始兴办;第三产业方兴未艾,规模不断扩大。广大的业主成长为懂经营、善管理的行家, 勇开拓、敢创新的闯将。
第三阶段(2002~2008年), 为提升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提升了人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 加快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步伐。已有3000多家民营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开展对外贸易;有的还走出国门, 投资兴业;有的与国外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组建合资公司;一些企业积极参加反倾销,保护知识产权,运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企业老板成为具有战略眼光,勇于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大风大浪中搏击的弄潮儿。
二、民营企业家的创富奥秘
温州民营企业家大多数出身寒微,除了洗脚上岸的农民,还有不少原为铁匠、木工、泥水工、裁缝等能工巧匠。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创富的欲望很强,财商很高。他们犹如“草根”,土生土长,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有土壤就发芽,一见阳光就灿烂。他们能够成为“草根英雄”,走向成功的创富奥秘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怕吃苦。上世纪70年代,温州资源贫乏,交通闭塞,人均不到半亩地,苦于难找谋生出路。当改革开放春风一吹来,广大农民如沐甘霖,欢腾雀跃。他们为了谋生,走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经过几年的拼搏,他们有的回乡办厂创业,有的闯荡世界,在外兴办市场。正如媒体所称,有温州人的地方,就有市场。他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自己进料、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搬运,不知疲倦地工作,充满着创业的激情。他们不怕“心苦”,克服种种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员工的压力、同行竞争的压力,吃得常人不能吃的苦,成就着常人无法成就的事业。
(二)善捕商机。由于历史的原因,温州的民营企业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连识字也不多。但他们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很少清规戒律。他们有着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创业冲动,敢吃第一只螃蟹,想干就干,敢于人先。在他们当中,为温州创造了很多“全国之最”、“全省之最”。如在全国率先承包千亩荒山,转包百亩粮田,家庭工厂创设低压电器检测室,创办民营包机公司, 开辟全国最长的公路客运线路,兴办私立高中,等等。不仅如此,只要他们认为能赚钱、对社会有利的事,就不惜血本,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志在必胜。如一位个体医生研制101生发水,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获得成功,被称为“东方魔水”,驰誉全球。一位民企老板被老外诉为侵犯知识产权,能勇于应诉,历时5年,最终打胜了这场国际官司,赢得了海外市场。
(三)巧用人才。在创业之初,多数民营企业家不懂技术,但他们不惜代价,巧借”脑袋”。乐清虹桥镇一家“泥腿子”办的缝纫机厂,曾濒临倒闭的境地,厂长从上海第一缝纫机厂请来2名退休师傅,很快使企业起死回生。后来,他们陆续从上海、杭州等地请来了40多名退休师傅,依靠这些人才,改革了工艺流程,改进了工艺模具,使产品畅销海内外,还被评为“信得过产品”。柳市五金电器业的兴起,更是如此。民营企业家绞尽脑汁,做好用才文章:一是招贤纳士,重金聘请工程技术人员;二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三是办起研发中心或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科技攻关。如今,在这里的1500多家低压电器生产企业,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一个三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浙南小镇,被命名为“中国电器之都”。
(四)勇于创新。“量体裁衣”、“足履匹配”,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实践中悟出来的道理。不断创新、系统创新,是民营企业家的自觉意识和看家本领。创业之初,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三缘(血缘、亲缘、地缘)式管理模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们很快意识到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马上开展了产权制度的创新,走上了联合、兼并、重组的发展道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旦他们有了足够的原始积累,便开始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品牌经营并举的经营方式。当得知信息化的巨大好处,他们很快改变了单纯以供销员和专业市场为依托的销售方式,走向了网络营销的新营销模式。正是由于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民营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的局面。
三、民营企业家的财富品质
财富品质是从艰辛和坚毅中磨炼出来的。在我国很多城市的宾馆,一看到温州人的身份证,房价就主动打对折。笔者曾有这样的经历,一次到某风景点正遇下班关门,一听说是温州人,便客气地重新开门让你游览。可以说,“温州人”已经成了一张金名片。而这种荣耀,主要是广大的温州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打磨出来的。
(一)以德为先。德为百行之首,万事之先,这是温州民营企业家的传统美德。在创业过程中,他们许多人将这种美德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论经商、办厂,他们老实做事,诚信经营,注重质量,及时供货,有着良好的信誉。毋庸讳言,在那商品短缺的年代,一些人曾一度有造假售假、以次充好等行为。但在教训面前很快醒悟过来,他们以德立身,视质量为生命,视诚信为根本,重塑了自己的形象。在各级政府“质量立市,信用温州”的引导和扶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已以良好的商德展示在世人面前。如今,全市民营企业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2个、中国名牌产品32个,国家免检产品136个。还有2家民营企业荣获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质量管理奖。
(二)以人为本。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是成功企业的基本特征。民营企业家在激烈的竞争中领悟到,情商比智商、财商更重要,谁集聚的优秀人才最多,谁就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他们主动发现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把人才作为企业振兴之本。一是完善制度,使人才放心。民营企业建立了人事管理、员工行为管理、薪酬福利、劳资争议等方面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保障员工权益。二是提高待遇,使人才安心。实行绩效考核,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并使个人薪资随同企业效益增长而不断提高。三是以情感人,使人才开心。老板与员工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以诚相待。他们创造良好的人才水土和氛围,使人才来得放心、留得安心、干得开心。因此,广大人才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温州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奇迹。如铜管件产品应用到捆绑式火箭,密封环产品应用到核潜艇,电气产品助推“神舟”载人航天飞行和“嫦娥一号”绕月成功,为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以文为魂。从“草根”中崛起的民营企业家,虽然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但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他们深知,要将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使“小草”长成“大树”,必须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大多数员工的共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创造更多的财富。他们自觉开展形象包装,提出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愿景,等等。并加大资金投入,亲自抓起制度文化、质量文化、品牌文化的建设和提升。与此同时,他们带头学习,自觉“充电”,提高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据了解,全市民营企业家中,已获得中、高级工程师、经济师、经营师、会计师职称有几万人,有不少还获得博士、硕士头衔。企业文化成为灵魂,文化力成为经济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家的健康成长。
(四)以责为荣。创业之初,为了养家糊口;企业成长,为了带亲帮友;企业壮大,为了回报社会。这是民营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的共同感受。他们深知,自己得到的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们认为,创造财富是一种社会责任,使用财富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因此,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护环境,善待员工,乐做慈善,让财富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他们自发成立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这在全国首创。他们富而好礼,关注民生,扶贫济困,捐助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像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捐资金额均在亿元以上。他们还积极参加国企改革、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发展当地经济,解决劳动就业,作出积极贡献。他们以履行社会责任为荣,竭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如今,已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荣获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奖”,登上“中国慈善家排行榜”。
四、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原因和未来展望
时势造英雄。“草根”出身的温州民营企业家,是新时代造就的精英。这支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重大成果。思索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在他们身上,除了雁山瓯水的孕育,崇尚永嘉学派“功利兼济”的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力量的源泉。
(一)正确的政策引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从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连续五年的一号文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再到《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的文件,突破了一个个固有禁区,为人们解除姓“社”姓“资”的疑虑,让广大人民群众放手大干,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消除了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为民营企业家拓宽了广阔的创富天地。
(二)有力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我国先后四次修宪,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民心民意,从法律上保障了人们创业致富。《宪法》条文从个体经济被定义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到“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再到“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一次次修宪,都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有了“铁靠山”,从而打消一切顾虑,放开手脚,大胆创造合法财富。
(三)领导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满腔热情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给了人们创业极大的鼓舞。特别是几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温州视察,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领导人中,有的称赞“温州人能吃苦,而且吃苦不叫苦,这就是中国人民力量所在。”有的教导“你们不就是私人吗,干吗还要戴帽子,光着头多凉快。”有的题词勉励“振兴民族经济,创立国际品牌”。他们的教导和鼓励,成了民营企业家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各界的热情呵护。作为“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也引起了经济界、理论界、新闻界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像费孝通、杜润生、吴象、吴敬琏、刘国光、董辅、樊钢等著名学者,纷纷来到温州考察调研。他们作讲演,写文章,科学评价,大力倡导,在全国造成很大的影响。全国几乎所有的主流新闻媒体,都曾到过温州采访,报道民营企业家的创业事迹和创富经验,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都曾为温州现象作过专题报道;《解放日报》率先提出“温州模式”,盛赞 “家庭工业看浙南”,对民营企业家投身创业给予热情支持。
然而,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温州的民营企业家正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昔日“机会取胜”的时代已经终结,“战略制胜”已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展望民营企业家的未来,前景必将十分美好。
一有崇高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把企业做精、做强、做大、做久,振兴民族工业,报效国家。
二有远大的志向。立志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跨越,从国内名牌向国际名牌跨越,从利润最大化向价值最大化跨越。
三有灵活的战略。实施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和战略,以合作追求和谐共进,以竞争达到双方提升,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四有宏伟的目标。走国际化道路,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敢与世界强企抗衡。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拥有国际品牌的国际跨国公司,必将在瓯江之畔崛起;一个个目光远大、心胸广阔的世界级优秀企业家,必将在雁荡山麓诞生。
(作者单位:浙江乐清德力西集团总部)
一、民营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和演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温州的改革开放便风起云涌,势不可挡。 温州民营企业家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和壮大。三十年来,这个新生群体的形成和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1年),为初创阶段。全市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成千上万农民走出家门,到全国各地跑供销,大批能人创办前店后坊的家庭工厂;涌现了大量的种植、养殖重点户、专业户;一些劳动能手转包粮田、山林、海涂,开展规模农业生产经营;个体运输、个体商贩也不断涌现。五金电器、纽扣批发、再生纺织、塑料编织、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蓬勃兴起。洗脚上岸的农民,成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能人大户。
第二阶段(1992~2001年),为成长阶段。一代伟人邓小平南巡以后,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胆子更大,发展的步子更快。家庭工业户大胆投资,批地兴业,并纷纷走向联合,组建股份制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种粮大户办起了家庭农场,开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集约经营;私立学校、私立医院开始兴办;第三产业方兴未艾,规模不断扩大。广大的业主成长为懂经营、善管理的行家, 勇开拓、敢创新的闯将。
第三阶段(2002~2008年), 为提升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提升了人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 加快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步伐。已有3000多家民营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开展对外贸易;有的还走出国门, 投资兴业;有的与国外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组建合资公司;一些企业积极参加反倾销,保护知识产权,运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企业老板成为具有战略眼光,勇于在国际市场竞争的大风大浪中搏击的弄潮儿。
二、民营企业家的创富奥秘
温州民营企业家大多数出身寒微,除了洗脚上岸的农民,还有不少原为铁匠、木工、泥水工、裁缝等能工巧匠。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创富的欲望很强,财商很高。他们犹如“草根”,土生土长,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一有土壤就发芽,一见阳光就灿烂。他们能够成为“草根英雄”,走向成功的创富奥秘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怕吃苦。上世纪70年代,温州资源贫乏,交通闭塞,人均不到半亩地,苦于难找谋生出路。当改革开放春风一吹来,广大农民如沐甘霖,欢腾雀跃。他们为了谋生,走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经过几年的拼搏,他们有的回乡办厂创业,有的闯荡世界,在外兴办市场。正如媒体所称,有温州人的地方,就有市场。他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自己进料、自己设计、自己生产、自己搬运,不知疲倦地工作,充满着创业的激情。他们不怕“心苦”,克服种种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员工的压力、同行竞争的压力,吃得常人不能吃的苦,成就着常人无法成就的事业。
(二)善捕商机。由于历史的原因,温州的民营企业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连识字也不多。但他们头脑中没有条条框框,很少清规戒律。他们有着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创业冲动,敢吃第一只螃蟹,想干就干,敢于人先。在他们当中,为温州创造了很多“全国之最”、“全省之最”。如在全国率先承包千亩荒山,转包百亩粮田,家庭工厂创设低压电器检测室,创办民营包机公司, 开辟全国最长的公路客运线路,兴办私立高中,等等。不仅如此,只要他们认为能赚钱、对社会有利的事,就不惜血本,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志在必胜。如一位个体医生研制101生发水,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获得成功,被称为“东方魔水”,驰誉全球。一位民企老板被老外诉为侵犯知识产权,能勇于应诉,历时5年,最终打胜了这场国际官司,赢得了海外市场。
(三)巧用人才。在创业之初,多数民营企业家不懂技术,但他们不惜代价,巧借”脑袋”。乐清虹桥镇一家“泥腿子”办的缝纫机厂,曾濒临倒闭的境地,厂长从上海第一缝纫机厂请来2名退休师傅,很快使企业起死回生。后来,他们陆续从上海、杭州等地请来了40多名退休师傅,依靠这些人才,改革了工艺流程,改进了工艺模具,使产品畅销海内外,还被评为“信得过产品”。柳市五金电器业的兴起,更是如此。民营企业家绞尽脑汁,做好用才文章:一是招贤纳士,重金聘请工程技术人员;二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三是办起研发中心或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科技攻关。如今,在这里的1500多家低压电器生产企业,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一个三十年前名不见经传的浙南小镇,被命名为“中国电器之都”。
(四)勇于创新。“量体裁衣”、“足履匹配”,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家在创业实践中悟出来的道理。不断创新、系统创新,是民营企业家的自觉意识和看家本领。创业之初,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三缘(血缘、亲缘、地缘)式管理模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企业的发展,他们很快意识到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马上开展了产权制度的创新,走上了联合、兼并、重组的发展道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旦他们有了足够的原始积累,便开始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品牌经营并举的经营方式。当得知信息化的巨大好处,他们很快改变了单纯以供销员和专业市场为依托的销售方式,走向了网络营销的新营销模式。正是由于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民营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强,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的局面。
三、民营企业家的财富品质
财富品质是从艰辛和坚毅中磨炼出来的。在我国很多城市的宾馆,一看到温州人的身份证,房价就主动打对折。笔者曾有这样的经历,一次到某风景点正遇下班关门,一听说是温州人,便客气地重新开门让你游览。可以说,“温州人”已经成了一张金名片。而这种荣耀,主要是广大的温州民营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打磨出来的。
(一)以德为先。德为百行之首,万事之先,这是温州民营企业家的传统美德。在创业过程中,他们许多人将这种美德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论经商、办厂,他们老实做事,诚信经营,注重质量,及时供货,有着良好的信誉。毋庸讳言,在那商品短缺的年代,一些人曾一度有造假售假、以次充好等行为。但在教训面前很快醒悟过来,他们以德立身,视质量为生命,视诚信为根本,重塑了自己的形象。在各级政府“质量立市,信用温州”的引导和扶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已以良好的商德展示在世人面前。如今,全市民营企业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2个、中国名牌产品32个,国家免检产品136个。还有2家民营企业荣获我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质量管理奖。
(二)以人为本。求贤若渴,爱才如命,是成功企业的基本特征。民营企业家在激烈的竞争中领悟到,情商比智商、财商更重要,谁集聚的优秀人才最多,谁就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他们主动发现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把人才作为企业振兴之本。一是完善制度,使人才放心。民营企业建立了人事管理、员工行为管理、薪酬福利、劳资争议等方面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保障员工权益。二是提高待遇,使人才安心。实行绩效考核,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并使个人薪资随同企业效益增长而不断提高。三是以情感人,使人才开心。老板与员工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以诚相待。他们创造良好的人才水土和氛围,使人才来得放心、留得安心、干得开心。因此,广大人才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温州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奇迹。如铜管件产品应用到捆绑式火箭,密封环产品应用到核潜艇,电气产品助推“神舟”载人航天飞行和“嫦娥一号”绕月成功,为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以文为魂。从“草根”中崛起的民营企业家,虽然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但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他们深知,要将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店”,使“小草”长成“大树”,必须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大多数员工的共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创造更多的财富。他们自觉开展形象包装,提出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愿景,等等。并加大资金投入,亲自抓起制度文化、质量文化、品牌文化的建设和提升。与此同时,他们带头学习,自觉“充电”,提高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据了解,全市民营企业家中,已获得中、高级工程师、经济师、经营师、会计师职称有几万人,有不少还获得博士、硕士头衔。企业文化成为灵魂,文化力成为经济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家的健康成长。
(四)以责为荣。创业之初,为了养家糊口;企业成长,为了带亲帮友;企业壮大,为了回报社会。这是民营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的共同感受。他们深知,自己得到的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他们认为,创造财富是一种社会责任,使用财富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因此,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保护环境,善待员工,乐做慈善,让财富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他们自发成立民营企业扶贫济困总会,这在全国首创。他们富而好礼,关注民生,扶贫济困,捐助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像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捐资金额均在亿元以上。他们还积极参加国企改革、西部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发展当地经济,解决劳动就业,作出积极贡献。他们以履行社会责任为荣,竭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如今,已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荣获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奖”,登上“中国慈善家排行榜”。
四、民营企业家的成长原因和未来展望
时势造英雄。“草根”出身的温州民营企业家,是新时代造就的精英。这支队伍的发展和壮大,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一个重大成果。思索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在他们身上,除了雁山瓯水的孕育,崇尚永嘉学派“功利兼济”的思想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和力量的源泉。
(一)正确的政策引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从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连续五年的一号文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再到《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的文件,突破了一个个固有禁区,为人们解除姓“社”姓“资”的疑虑,让广大人民群众放手大干,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消除了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为民营企业家拓宽了广阔的创富天地。
(二)有力的法律保障。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我国先后四次修宪,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民心民意,从法律上保障了人们创业致富。《宪法》条文从个体经济被定义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到“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再到“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一次次修宪,都给民营企业家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有了“铁靠山”,从而打消一切顾虑,放开手脚,大胆创造合法财富。
(三)领导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满腔热情地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给了人们创业极大的鼓舞。特别是几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温州视察,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领导人中,有的称赞“温州人能吃苦,而且吃苦不叫苦,这就是中国人民力量所在。”有的教导“你们不就是私人吗,干吗还要戴帽子,光着头多凉快。”有的题词勉励“振兴民族经济,创立国际品牌”。他们的教导和鼓励,成了民营企业家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各界的热情呵护。作为“温州模式”的发祥地,也引起了经济界、理论界、新闻界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像费孝通、杜润生、吴象、吴敬琏、刘国光、董辅、樊钢等著名学者,纷纷来到温州考察调研。他们作讲演,写文章,科学评价,大力倡导,在全国造成很大的影响。全国几乎所有的主流新闻媒体,都曾到过温州采访,报道民营企业家的创业事迹和创富经验,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都曾为温州现象作过专题报道;《解放日报》率先提出“温州模式”,盛赞 “家庭工业看浙南”,对民营企业家投身创业给予热情支持。
然而,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温州的民营企业家正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昔日“机会取胜”的时代已经终结,“战略制胜”已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展望民营企业家的未来,前景必将十分美好。
一有崇高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把企业做精、做强、做大、做久,振兴民族工业,报效国家。
二有远大的志向。立志从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跨越,从国内名牌向国际名牌跨越,从利润最大化向价值最大化跨越。
三有灵活的战略。实施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和战略,以合作追求和谐共进,以竞争达到双方提升,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四有宏伟的目标。走国际化道路,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敢与世界强企抗衡。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拥有国际品牌的国际跨国公司,必将在瓯江之畔崛起;一个个目光远大、心胸广阔的世界级优秀企业家,必将在雁荡山麓诞生。
(作者单位:浙江乐清德力西集团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