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双减”政策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在社会中的体现方式丰富多样的,很多知识内容其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精密,非常适合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生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要学生主动地学习本学科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特别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使用问题导学,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学生的自学活动是他们个性品质发生、发展的基础.在深入备课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置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和指向性的预习课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课上点拨究疑.让学生的看书由不会抓重点到会抓重点,由没有问题到会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力求实现由按步思维到创造思维的飞跃。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七年级下册《学习伴成长》这一课学生进行预习时,也要围绕学习这个主题,设置预习问题“你认为学习是什么?”“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学习对你有什么作用?”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或者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以便于课堂教學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课堂自主学习氛围
科技的进步,使绝大多数的课程教育引进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寻道德法制的教育材料,以及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源,来缓解课本教学的乏闷,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减少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可以在空闲的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资源,自主进行网络新闻的阅读,增强知识,增加社会见闻,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道德与法治的综合素养。例如,《道德与法治》课八年级上册课本第一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就专设了《网络生活新空间》的主题,其中分为了“网络改变世界”以及“合理利用网络”两个章节的内容,都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现有的发达网络,丰富自身的知识。网络的不断发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可以跨空间看见远方的亲人,也能跨越时间了解历史的遗迹。也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身边,拓展到他国,以及世界。网络提升学生的眼界,无疑增加了初中生的阅历,通过各国各地的事件阅读和观摩,促进学生在面对屏幕的时候就能有数之不尽的思考,在别人的看法评价中生成自己的价值认知,认识世界,开拓视野。。
(二)开展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从内容本身而言就是偏理论的课程,趣味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也是较低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十分乏味无聊的。自主学习提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我的学习导向,也是为了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倡导合作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深层次的压力减轻,落实“双减”政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提高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另一方面而言,合作式的自主学习中,每个学生既是独立的学习个体,也是促进整体学习进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合作式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对自己进行学习评估,并且也能从成员之间得到较为全面贴切的评价。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是一个教师和众多学生的组成形式,教师较难看清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之间合作式的自主学习恰好弥补了其中的不足,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努力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例如在学习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三讲《预防犯罪》这一课当中,教学中所强调的就是对刑事违法案件特征的了解,对学生学习来说分析犯罪的成本更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这是因为学生本身与犯罪的距离感。因此学生可以走进生活的社区或者社区的法制场所。在生活场所区域学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情形,在社区的派出所等地方学生更可以直观地了解发生在其周围民事案件或者刑事案件各种违法事件,对这些事件及案例进行分析学习这将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得到最为深刻的教育。
(三)开展情境教学
由于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主题的特殊性,过于偏向理论知识以及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的枯燥无趣性,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边学习一边遗忘,无法提起学习兴趣的情况,导致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及进展都是低效率的,因此,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来激励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情境教学是以视觉、听觉、触觉等组成的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性。建立符合课堂的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自我认知。例如,在《坚持依宪治国》这一单元学习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大开展时的情境,担任人大代表,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自我认识的阐述,以及提出想要修改的方面的想法。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先行充分了解我国现在版本的宪法,也能使学生对当今法律进行自我思考。法律知识是枯燥的条文制约,但是思考却能使僵硬的法律条款活跃在学生的脑海里,思考过程更加有有利于记忆性的理解。
三、结束语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需要引导和教育的,教育并不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加应该注重为人方面的教育,实现人格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国家的培养下,热爱国家,尊敬国家,效忠于国家。
参考文献
[1]董桂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9(10)
[2]赵普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普童话.2020(03)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在社会中的体现方式丰富多样的,很多知识内容其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精密,非常适合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意义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生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要学生主动地学习本学科知识,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特别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使用问题导学,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学生的自学活动是他们个性品质发生、发展的基础.在深入备课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置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和指向性的预习课本。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课上点拨究疑.让学生的看书由不会抓重点到会抓重点,由没有问题到会提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力求实现由按步思维到创造思维的飞跃。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七年级下册《学习伴成长》这一课学生进行预习时,也要围绕学习这个主题,设置预习问题“你认为学习是什么?”“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学习对你有什么作用?”等,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或者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以便于课堂教學的顺利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课堂自主学习氛围
科技的进步,使绝大多数的课程教育引进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寻道德法制的教育材料,以及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源,来缓解课本教学的乏闷,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减少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可以在空闲的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资源,自主进行网络新闻的阅读,增强知识,增加社会见闻,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道德与法治的综合素养。例如,《道德与法治》课八年级上册课本第一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就专设了《网络生活新空间》的主题,其中分为了“网络改变世界”以及“合理利用网络”两个章节的内容,都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现有的发达网络,丰富自身的知识。网络的不断发展,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可以跨空间看见远方的亲人,也能跨越时间了解历史的遗迹。也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身边,拓展到他国,以及世界。网络提升学生的眼界,无疑增加了初中生的阅历,通过各国各地的事件阅读和观摩,促进学生在面对屏幕的时候就能有数之不尽的思考,在别人的看法评价中生成自己的价值认知,认识世界,开拓视野。。
(二)开展合作式自主学习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从内容本身而言就是偏理论的课程,趣味性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也是较低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十分乏味无聊的。自主学习提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我的学习导向,也是为了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一种学习模式,倡导合作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深层次的压力减轻,落实“双减”政策。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提高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另一方面而言,合作式的自主学习中,每个学生既是独立的学习个体,也是促进整体学习进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合作式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对自己进行学习评估,并且也能从成员之间得到较为全面贴切的评价。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是一个教师和众多学生的组成形式,教师较难看清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之间合作式的自主学习恰好弥补了其中的不足,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努力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例如在学习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三讲《预防犯罪》这一课当中,教学中所强调的就是对刑事违法案件特征的了解,对学生学习来说分析犯罪的成本更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这是因为学生本身与犯罪的距离感。因此学生可以走进生活的社区或者社区的法制场所。在生活场所区域学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情形,在社区的派出所等地方学生更可以直观地了解发生在其周围民事案件或者刑事案件各种违法事件,对这些事件及案例进行分析学习这将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得到最为深刻的教育。
(三)开展情境教学
由于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主题的特殊性,过于偏向理论知识以及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的枯燥无趣性,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边学习一边遗忘,无法提起学习兴趣的情况,导致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及进展都是低效率的,因此,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来激励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情境教学是以视觉、听觉、触觉等组成的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性。建立符合课堂的情境,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自我认知。例如,在《坚持依宪治国》这一单元学习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大开展时的情境,担任人大代表,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自我认识的阐述,以及提出想要修改的方面的想法。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先行充分了解我国现在版本的宪法,也能使学生对当今法律进行自我思考。法律知识是枯燥的条文制约,但是思考却能使僵硬的法律条款活跃在学生的脑海里,思考过程更加有有利于记忆性的理解。
三、结束语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需要引导和教育的,教育并不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更加应该注重为人方面的教育,实现人格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国家的培养下,热爱国家,尊敬国家,效忠于国家。
参考文献
[1]董桂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9(10)
[2]赵普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普童话.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