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但是,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呢?结合当前的一些教学现状,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 学与思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Le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ruly "Live"
JIANG Xu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AbstractLanguage curriculum reform initiated by the new "independent cooperative inquiry"learning mode, shows the main body of students learning the concept. But at our language classrooms, this "independent cooperative inquiry"learning mod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o how do we make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o really "live" together combined with some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Key wordsautonomous cooperative inquiry; learning and thinking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入人心,被无数的语文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中我们无一例外地会看到这种模式的运用。然而,审视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们不禁唏嘘,这种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教学方式,真的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吗?
“杜郎口旋风”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刮了好多年,去杜郎口学校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杜郎口中学由最初的“45+0”教学模式转化为了“10+35”,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有了十分钟的“发言权”。杜郎口中学渴望实现的目标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现实是教师的教学时间受到硬性规定,学生的负担日益加重,整个课堂似乎有一种流于形式的趋势。试问,难道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的新课改所要致力追求的结果吗?
追根溯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最极端的当属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学习”。然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学习”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是不具有普遍性的,这一教学模式所针对的是一些本就从事研究行业的专家学者,因此在这些学生中,教师不点拨或进行适当的点拨,然后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接着学生之间再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些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收获了很多,因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有着一定研究基础的学生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
但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师把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应用于一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此时前排的学生刷地一下转过身去,开始讨论,教室里开始有了嗡嗡作响的“讨论声”。四人小组讨论中,通常我们会看到只有个别学生在说着自己的观点,而其他学生都充当着忠实的粉丝。有的小组甚至在讨论者课堂以外的话题,不时还传来阵阵笑声……过了几分钟,教师问一句“大家讨论的怎么样了啊?”学生又立即停止讨论,前排的学生再次刷地一下转过身去,顿时,教室再次鸦雀无声。更有甚者,为了刻意的显示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体现新课改的优势,往往是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教师几乎将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问了一遍,学生回答时有着许多重复的观点,而教师也并不指出,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表示很满意,常常会说:“嗯,不错!”“嗯,很好!”等类似的话,而没有对学生回答的重点进行概括或强调等,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热闹的场面是有了,但是教学耗时太长,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也不显著,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被教师为追求这种“表面热闹”流于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而白白浪费了。
自从新课改以来,语文届对于传统教学的批评声不绝如缕,更有人全盘否定我们的传统教学,将新课程吹捧到了极致,这是极端片面的。诚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确实需要与时俱进,确实需要一些新的理念来支撑。但是,不可否定的是,传统教学也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地方。例如,1980年钱梦龙老师的《捕蛇者说》那节课,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如果让崇拜新课程理念的一些专家来评论钱老师的这节课,恐怕不少人会认为“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教师讲学生听”等等。我不禁有这样的疑惑,如果说现代文阅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或许学生是能够或多或少的明白这其中的主旨内涵的。那么对于文言文教学,如果教师不带着学生研读,一味地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自己能讨论出什么结果呢?尤其是钱老师最后的总结——“立意非奇,奇于蓄势”,恐怕让为人师表的我们来讨论,也得不出如此精辟的总结吧?
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荀子也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学”是说学生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够认识到向老师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怎么能只重视“自主合作探究”,而忽视教师的“教”呢?因此,新课程要求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不是提倡硬性规定教师讲授时间,也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热闹”流于形式的课堂。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呢?首先,我们要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当然这不是意味着继续走传统教学的老路:教师“一言堂”,而是教师仍然要参与到课堂中来,带领学生读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其次,教师要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不可认为课堂教学中只要有这一环节,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就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了。
回望过去,反思过去,只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扬长避短,最终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逐步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姜政国.我国公安教育的发展历史沿革与创新[J].网络财富,2009(2):81.
[2]张万宝.关于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9(2):60.
[3]姜南.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公安院校教育改革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25.
[4]王大伟.中国公安教育的特色与定位[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2):44.
[5]李龙.对当前公安院校建设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3(1):13.
[6]张凯.论高等院校教育品牌战略与特色构建[J].公安教育,2006(12):15.
[7]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曾桓松.弘扬主体性德育浅探[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8).
[9]姜秀珠.入世后高校德育建设应加强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
[10]数据来源于何慧星,闫卫华,江鸽平.注重内涵,提升质量,实现西部地方高校新跨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1]陶爱珠.世界一流大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9.
[12]王根顺.西部开发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1(2).
[13]陆晓禾.中国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J].解放日报,2005-10-06.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 学与思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Le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ruly "Live"
JIANG Xu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0)
AbstractLanguage curriculum reform initiated by the new "independent cooperative inquiry"learning mode, shows the main body of students learning the concept. But at our language classrooms, this "independent cooperative inquiry"learning mode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o how do we make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o really "live" together combined with some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opinions.
Key wordsautonomous cooperative inquiry; learning and thinking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入人心,被无数的语文教师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中我们无一例外地会看到这种模式的运用。然而,审视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们不禁唏嘘,这种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教学方式,真的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吗?
“杜郎口旋风”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刮了好多年,去杜郎口学校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杜郎口中学由最初的“45+0”教学模式转化为了“10+35”,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有了十分钟的“发言权”。杜郎口中学渴望实现的目标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现实是教师的教学时间受到硬性规定,学生的负担日益加重,整个课堂似乎有一种流于形式的趋势。试问,难道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的新课改所要致力追求的结果吗?
追根溯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最极端的当属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学习”。然而,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学习”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是不具有普遍性的,这一教学模式所针对的是一些本就从事研究行业的专家学者,因此在这些学生中,教师不点拨或进行适当的点拨,然后让他们自主学习,在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接着学生之间再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些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收获了很多,因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有着一定研究基础的学生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
但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师把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应用于一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此时前排的学生刷地一下转过身去,开始讨论,教室里开始有了嗡嗡作响的“讨论声”。四人小组讨论中,通常我们会看到只有个别学生在说着自己的观点,而其他学生都充当着忠实的粉丝。有的小组甚至在讨论者课堂以外的话题,不时还传来阵阵笑声……过了几分钟,教师问一句“大家讨论的怎么样了啊?”学生又立即停止讨论,前排的学生再次刷地一下转过身去,顿时,教室再次鸦雀无声。更有甚者,为了刻意的显示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体现新课改的优势,往往是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教师几乎将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问了一遍,学生回答时有着许多重复的观点,而教师也并不指出,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表示很满意,常常会说:“嗯,不错!”“嗯,很好!”等类似的话,而没有对学生回答的重点进行概括或强调等,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热闹的场面是有了,但是教学耗时太长,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也不显著,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被教师为追求这种“表面热闹”流于形式的自主合作探究而白白浪费了。
自从新课改以来,语文届对于传统教学的批评声不绝如缕,更有人全盘否定我们的传统教学,将新课程吹捧到了极致,这是极端片面的。诚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确实需要与时俱进,确实需要一些新的理念来支撑。但是,不可否定的是,传统教学也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地方。例如,1980年钱梦龙老师的《捕蛇者说》那节课,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如果让崇拜新课程理念的一些专家来评论钱老师的这节课,恐怕不少人会认为“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教师讲学生听”等等。我不禁有这样的疑惑,如果说现代文阅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或许学生是能够或多或少的明白这其中的主旨内涵的。那么对于文言文教学,如果教师不带着学生研读,一味地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自己能讨论出什么结果呢?尤其是钱老师最后的总结——“立意非奇,奇于蓄势”,恐怕让为人师表的我们来讨论,也得不出如此精辟的总结吧?
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荀子也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学”是说学生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够认识到向老师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怎么能只重视“自主合作探究”,而忽视教师的“教”呢?因此,新课程要求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不是提倡硬性规定教师讲授时间,也不是为了追求“表面热闹”流于形式的课堂。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呢?首先,我们要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当然这不是意味着继续走传统教学的老路:教师“一言堂”,而是教师仍然要参与到课堂中来,带领学生读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其次,教师要正确认识“自主合作探究”,不可认为课堂教学中只要有这一环节,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就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了。
回望过去,反思过去,只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扬长避短,最终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逐步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姜政国.我国公安教育的发展历史沿革与创新[J].网络财富,2009(2):81.
[2]张万宝.关于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9(2):60.
[3]姜南.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公安院校教育改革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25.
[4]王大伟.中国公安教育的特色与定位[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2):44.
[5]李龙.对当前公安院校建设的思考[J].公安教育,2003(1):13.
[6]张凯.论高等院校教育品牌战略与特色构建[J].公安教育,2006(12):15.
[7]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曾桓松.弘扬主体性德育浅探[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8).
[9]姜秀珠.入世后高校德育建设应加强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
[10]数据来源于何慧星,闫卫华,江鸽平.注重内涵,提升质量,实现西部地方高校新跨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1]陶爱珠.世界一流大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9.
[12]王根顺.西部开发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1(2).
[13]陆晓禾.中国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J].解放日报,200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