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忍耐,“享受”忍耐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3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不是一个人想忍耐就可以忍耐的,得有多方面的铺垫才行。那么,忍耐背后都有哪些铺垫呢?
  
  不久前,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参加“第1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传授自己的思想精华,引起听众极大反响。而对于渡过经济危机的智慧,稻盛先生强调:“我要说的是释迦牟尼教诲我们的忍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忍耐!”
  忍耐,是危机中成功管理者表现出来的一项突出素质。有意思的是:无论哪个领域,出现问题时被“吓死”的,都不比真正“病死”的少。《忍经》有云:“只有忍才能让人有更多的涵养、定力,临事不感意外,事后不留牵挂。”足见忍耐之可贵。
  而笔者有个看法:忍耐其实只是个结果,是多因素作用之后的结果。换句话说,并不是一个人想忍耐就可以忍耐的,得有多方面的铺垫才行。
  那么忍耐背后都有哪些铺垫呢?不妨尝试探索一番。
  
  稻盛式忍耐
  
  关于忍耐,有三个人物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就先从这三个人身上剖析起。
  先说说稻盛和夫式的忍耐。
  稻盛先生曾有一句值得经常回味的话:“两只脚必须踩在土地上,一步一步地走。这种方式缓慢而且费力,似乎无法一日千里……然而你还是要有耐心地走下去。一小步一小步积累下来的,可是相当惊人。每天不厌其烦地努力,都能有一点小小的胜利,鼓舞你再努力一点,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只要不放弃,你一定可以爬升到自己都难以想像的境地……”
  现在看这句话,很难想像,这原本是稻盛先生谈“热情”话题时的说法。因为乍一看这似乎与热情并不相关,充满了克制,而不是奔放。可是反过来想,难道忍耐不需要热情吗?忍耐不仅是扎实的努力,更来自一次次小小胜利带来的自我鼓舞之中。
  另外,稻盛先生的忍耐,还在于对价值的坚持:日本历史上出现全民炒股、炒房的时候,稻盛坚持不入市,为什么?因为他认为这种事情并没有创造价值!只此一点,就让稻盛先生远离了泡沫经济破灭之灾。
  无怪乎,稻盛先生讲:“也许我的才能不足,但是,我有一条单纯而坚强的追求人间正道的指针。”这种指针,就是能够忍耐、经住诱惑的基础。
  
  季羡林式忍耐
  
  关于忍耐,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谈谈季羡林先生的故事。因为人们通常理解的忍耐,是坚韧、克制,是充满力度的,但季羡林先生的忍耐则别有一番特色。
  有一个小故事可见季先生风格之一斑:文革时季先生被打入牛棚,成了“不可接触者”。不仅不可接触,而且在外时是不许抬头的,只能低头看脚尖,稍有抬起,便会听到怒喝:“季羡林,你老实点儿!”
  这么压抑的氛围里,季羡林回忆说:当时很快发现了不抬头的好处,因为捡的钢镚儿比平时多了!平时根本看不到的犄角旮旯里落下的钢镚儿,这时候居然逃不过他的双眼,而且很快发现厕所里钢镚儿出现的频率最高,于是他乐于时不时到厕所里转一圈,看看有没有收获!
  季老这时的风格可算是至柔的、纯任自然的,不少教授受不了被整而“自绝于人民”时,季老虽然也觉得自己永无出头之日了,但是仍然活了下来,甚至文革后期还利用做门卫的两年,悄悄翻译出八卷册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来。
  据说一个动作演员曾经传授摔跤时自我保护的秘诀:摔的时候想像自己的身体就像个软软的手绢落在地上,而并不挣扎。因为受伤往往是在挣扎的时候,身体放松则无大碍。
  
  景克宁式忍耐
  
  谈到季老式的忍耐,必应提一提景克宁式的忍耐。两人经历颇有相似之处,但他们就像至柔与至刚的两极。
  为什么这样说?季老“摔倒”时,确实是认为自己没有翻身之日了,即使挨批斗时仍虔信文革的正确;可是景克宁则不然。
  景克宁三十多岁就在上海成为教授,正春风得意时。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直到1979年被平反,中间足足23年处在困厄之中!但景克宁从被打成右派时,就认为自己遇到的是一次历史谬误,相信历史的车轮肯定是要往前走的。
  到文革开始时,景克宁甚至利用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建立了一个反对文革的学生组织!这下更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但景克宁的特色就在于:永远认为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谬误总会被更正,头脑中消极的想法会被这种信念之火驱散。以至于23年的灾难过去,回到上海平反时,办理手续的人见到他大吃一惊:“你?怎么还活着?”景克宁哈哈大笑!
  
  忍耐的风格
  
  三个人大概特点叙述至此。可以说,忍耐是有不同风格的,既有景克宁式、坚信信仰的,以及稻盛和夫式、坚信人生指针的至刚之忍;又有季羡林式、顺其自然又柔中有刚的至柔之忍。
  另外,无论哪种忍,又都是乐在其中的。稻盛和夫每天一点小胜利来鼓舞自己,季羡林一定程度把困境当成人生风景来欣赏的心态,都是一种乐在其中之忍。
  
  至刚之忍
  
  按景克宁的反思,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有三宝:一、知识,知识产生力量;二、理想,理想产生希望;三、信念,信念产生意志。
  例如:知识就是他捍卫自己的部队。每当遇到巨大困难时,知识就像源源不断的军队开拔出来,包括大段背诵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些,都成了他头脑中拨开迷雾的重要的“国防力量”。
  
  至柔之忍
  
  如果说,至刚之忍类似于一场战争的话,顺其自然又柔中带刚的至柔之忍,就是另一种忍耐的境界了。
  佛家有个典故:寒山问拾得禅师:“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就是另一种生存哲学了,而且看起来颇为软弱。
  但是,即使有时候表现得确实软弱,也不要把软弱想得太糟,因为我们的文化过多强调自信、自尊,励志类书籍也是漫天飞,这些都不利于人们认识到软弱甚至自卑的价值。
  可是心理学里有一种说法:成就高的人,大多是自卑感强的人;所谓自信满满的人,反而成就不大。为什么?因为人如果有自卑的话,就会下意识地超越它,这种超越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成就的过程。只有在对自卑的超越之后,才有真正的自信产生。也就是:没有自卑,哪里来的自信呢?
  所以接受自己的软弱、用软弱来承载一些事情又何妨?而把软弱无奈的境地,当成一种风景来欣赏,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你只需“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而已。
  
  乐在其中才叫忍
  
  最后,笔者其实最欣赏的,还是乐在其中之忍。不管是什么风格的管理者,当你需要忍耐的时候,都会发现:忍耐本身只是个结果,其中如果没了乐子、没了鼓舞,这样的忍耐到头也只是徒有其形而已!
  忍耐不在忍耐的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的铺垫。管理
  责任编辑:杨 光
其他文献
在关键时刻,职业经理人们该如何应对?如何摆脱暂时的困境?    祸起萧墙  我是一名空降经理人,来到目前这家公司做主管已经两年多了。我所在的市场营销部,是公司里主要的业务部门,我身上的担子也就特别重。尤其是今年,公司准备抓住危机后的复苏期,争取更大的发展机会。  于是,我在几个月前挖来了几个新人。有一次,我去外地参加一个会议,希望给新人们一个展现的机会,就让他们成立了一个业务小组,去开拓新的市场领
期刊
有些企业家喜欢从传统的权术中汲取养分,但现代商业活动都有其法律依托,一旦较起真儿来,留给权术的空间其实很小。    看完这个案例,笔者很疑惑一点:本来可以通过民主的谈判、公开的法律流程来解决的“去家族化”问题,徐磊却选择了以权术来解决!最终当权术与愤怒的亲人法庭相见时,这个“局”就像被戳烂的纸老虎一样,尽露破败之相。  但是靠权术,而不是靠民主和法律,在中国企业里并不少见。中国企业家,乃至非常优秀
期刊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经历一些“关键时刻”,此时的抉择和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走向。  职场中尤其如此。  仔细回忆,每个职场中人都会对这样的关键时刻记忆深刻。那往往是需要当即决策和行动的重要时间点,也往往构成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对于承上启下的部门主管而言,这样的关键时刻尤其需要重视和把握。为什么有的主管终日忙碌,但团队却是死气沉沉?为什么有的主管工作轻松简约,却又威信甚高、业
期刊
2009年10月,“乳业教父”郑俊怀宣布复出。  从自由到复出,用时整整一年。  2008年9月,当郑俊怀从狱中归来时,这个此前他为之奋斗了22年、催生过无数财富神话的行业,正骤然变得山河破碎、面目全非——“三聚氰胺事件”,令中国乳业遭遇了最为严重的信任危机和生死考验。  此时,年近花甲的郑作何感想,无人能知。不过不久以后,坊间即开始传闻:郑将筹资40亿,再战江湖。这无疑应和了当时风行一时的论调—
期刊
“孩子不可能不犯错。如果孩子犯了错,那也是我的错。”如果家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恐怕结果就大不一样。    故事一:警告失灵  儿子5岁,非常调皮。他最近狂爱玩枪,他会随身携带着他那酷酷的装备,哪怕是出门也会背着。最重要的是,他最近受电视节目影响,总是喜欢进行真人实战演习。他会拿着枪毫不留情地射向身边的小朋友。虽然子弹是胶皮质地的“软子弹”,不会伤人,但是有时“子弹”会“咚”的一声吸到小朋友的脑门或脸
期刊
作为家长,常常会产生这种困惑:为什么孩子如此难于教育和管理,无论是5岁的儿童,还是15岁的少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问题,像说谎、打架,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犯的“家常”错误。而家长,也必然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煎熬。  事实上,一种结果的发生,很多时候是由于你的一些做法不当所致。孩子犯了错误,如果家长可以首先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错误?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好而使其犯错?日后又该如何避免?那么,其结
期刊
“老将出马”,是东方人所习惯的。但当一位首相,亲自邀请一位年近八旬的“外行”老者出山,来拯救一家世界级规模的大型国企时,你还习惯吗?  这居然是真的。  13、19、30、78——这不是数列题,而是一串令人几乎喘不上气来的事实。  2010年1月13日,因为突然同意接手重建即将在19日宣布倒闭的“烫手山芋”日本航空,到30日就将届满78岁的稻盛和夫,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纵然,稻盛和夫曾史无
期刊
稻盛和夫接手日航如是说  曾在京瓷和KDDI两创奇迹的稻盛和夫,将如何描绘重振日航的蓝图?对裁员始终说不的稻盛,面对日航泥潭会否举起屠刀?他创造的阿米巴经营,会在日航官僚体系中复制吗?    稻盛和夫能否将“看见了”的日航美好未来成功兑现,让人期待。  2009年2月1日,稻盛和夫在自己78岁生日的第二天,正式履新日本航空(JAL)。晚6点,他面对众多媒体举行了正式媒体见面会。席间,稻盛坦诚吐露了
期刊
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正是映射了家长的错误,“孩子在用放大镜看世界”的同时,也在放大着家长教育中的失误。只是家长常常忘记“反求诸己”的意义。    作为职场中人,对于处理下属的错误,已经积累了无数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对于孩子,这些方法却可能行不通。    警告会让孩子重复错误    家长常常善用一个句式:“如果你再做这件事,我就……”这样的警告对于孩子来说,不但经常毫无用处,而且有时孩子反而是越警告
期刊
一、你也许不能让事情变好,但是切忌让事情变得更糟。  二、不要在意小的琐碎损失,也不要顾虑别人的看法,要做你认为对的事情。  三、不要成为你情绪的奴隶,要成为你情绪的主人。  四、这既不是世界末日也不是天国降临,仅仅是一个关键时刻而已,无论如何,生活都还要继续。  五、人生是个舞台。这个时候,这个舞台属于你,请不要浪费。    “着火”啦    在任何一个组织的工作中,都难免遭遇意外、棘手的突发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