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但我们在教学中求新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与学法——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法与学法,因为只有继承传统中优秀的东西,才可能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传统教学主张勤读、多背,积累材料,强化语感,再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运用到写作和生活的实践中去。这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蕴涵着中国人对母语教育的独特认知,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科学规律,饱经岁月洗礼而魅力依旧。新课改中应当继承并发扬的传统教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多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和感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总结了一条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的结论:“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而多读也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验之谈都体现了多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显然,仅靠课本里的几篇选文来培养阅读能力是不够的;虽然新课改建设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并开设了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到更多的篇章,但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把学生向这方面引导。多读至少可以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当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本时,他们也能在阅读中比较各种表达方法的优劣,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多样化、更流畅,更重要的是在广泛阅读中能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看待人生,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因而,多读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二、多背,让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积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为目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事实上,这也是古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名人对此也有很深的体会。郭沫若就曾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大家知道,中学生时期是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背诵积累一定量的古代诗文和其他优美的篇章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可见,背诵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语文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积累了大量的文言名篇后,相信不用多分析各种语法、词类活用的现象、各种特殊句式,学生自能认知和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多背,心中积蓄了大量的优美诗文,涵养了人文气息,提高了语文素养,汲取了民族精神,弘扬了灿烂文明,为将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面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多读多背与新课改并不相矛盾。
三、多写,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新课标具体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学期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写作训练的高度重视,而且对量的要求也是比较大的。事实上,要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还是要多写。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写作上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很难想象,一个平时不注重写作的同学能够在考场上写出优秀的文章出来,一个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的同学也很难写出深刻的文章来。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即使做不到每日一篇,也应该要保持思考的能力,坚持对生活细心感悟、用心体验。只有当内心向整个世界敞开时,学生才能在生活中锻炼思维;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在需要写作时游刃有余。所以,多写也是不能忽视的方法。
(作者单位:412000湖南省株州市第十八中学)
语文传统教学主张勤读、多背,积累材料,强化语感,再通过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运用到写作和生活的实践中去。这一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蕴涵着中国人对母语教育的独特认知,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科学规律,饱经岁月洗礼而魅力依旧。新课改中应当继承并发扬的传统教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一、多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和感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总结了一条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的结论:“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而多读也是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验之谈都体现了多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显然,仅靠课本里的几篇选文来培养阅读能力是不够的;虽然新课改建设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结构并开设了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使得学生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习到更多的篇章,但这些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把学生向这方面引导。多读至少可以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在模仿中提高写作能力。当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本时,他们也能在阅读中比较各种表达方法的优劣,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多样化、更流畅,更重要的是在广泛阅读中能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看待人生,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因而,多读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二、多背,让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
以积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为目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事实上,这也是古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总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名人对此也有很深的体会。郭沫若就曾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大家知道,中学生时期是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背诵积累一定量的古代诗文和其他优美的篇章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可见,背诵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语文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积累了大量的文言名篇后,相信不用多分析各种语法、词类活用的现象、各种特殊句式,学生自能认知和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多背,心中积蓄了大量的优美诗文,涵养了人文气息,提高了语文素养,汲取了民族精神,弘扬了灿烂文明,为将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多面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因此,多读多背与新课改并不相矛盾。
三、多写,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新课标具体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学期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新课改对写作训练的高度重视,而且对量的要求也是比较大的。事实上,要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还是要多写。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写作上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自己。很难想象,一个平时不注重写作的同学能够在考场上写出优秀的文章出来,一个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的同学也很难写出深刻的文章来。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即使做不到每日一篇,也应该要保持思考的能力,坚持对生活细心感悟、用心体验。只有当内心向整个世界敞开时,学生才能在生活中锻炼思维;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在需要写作时游刃有余。所以,多写也是不能忽视的方法。
(作者单位:412000湖南省株州市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