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体来说,全国I卷具有强烈的价值引导、充分反映时代发展成就与主题、注重传承创新、保持稳中有进的特点。
(一)价值立意统导全卷,反映发展成就价值引导德育立场鲜明
试题加强引入了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为突出的是出现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改革创新的内容考查,凸显了试题价值立意的特点。比如,第12题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开展的商品质量提升行动、第14题中央人民银行自2018年来连续6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第15题民营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创新融资方式、第22题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效应”等,引导考生关注近年来国家经济的新常态与改革举措;第18题考察考生对中国在国际治理发挥的积极作用,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19题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第20题中国传统文化中“鹤”的寓意变化,引导考生汲取中华文明的养分,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认同;第39题以全国政协的协商议政活动为素材,要求考生思考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发挥作用的实现途径和方式,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第40(2)题引导考生思考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有文化自觉意识等。这些素材和内容的考查都围绕了重大时代主题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体现出强烈的价值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思政学科的立德树人价值。
(二)贯穿素养能力考查,突出考查探究和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
今年的高考文综政治全国I卷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整体贯穿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从整卷的价值导向、知识范围、设问设计、能力考查、答案供给来看,试卷以考生为中心,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教学的主旨和考生实际。比如第13题企业价格策略、第15题民企引入战略投资者、第16题政务信息化平台对民主监督作用、第17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第19题《流浪地球》与传统文化、第21题用梯子摘苹果的漫画、第22题“钉钉子精神”、第38题思考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第39题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等很好地考察了学科素养。特别是第40(1)题以评析题的形式,突出对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考查。第40题第(3)问要求考生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灵活开放地考察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与能力,更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层次水平的考生。
(三)反映当今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及生活的变化发展
试题体现学科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在选材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出发,以改革开放40多年立场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背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下,浓缩了当今改革和创新的时代画卷,既贴近社会,又贴近考生生活,具有鲜明的政治学科特色,体现了取材的政治立场,突出时代性和现实性。比如第12题国家提升商品质量行动、第14题央行6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第38题中国进口博览会与中国贸易成就等题目,以国家实体经济发展为载体,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第16题县村推进民主管理的“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第17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第39题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蕴含着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第22题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效应”蕴含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神;第40题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识等。
(四)强调了共同体意识,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全国I卷试题也更加凸显共同体意识,倡导合作共赢、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等理念。试题在体现共同体意识中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仅有利于拓宽考生国际视野,更能让考生在全球治理的大背景思考中国发挥的重要责任与作用,从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比如第17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18题中国积极参与北极国际治理维护各国共同利益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9题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创新发展凸显文化发展共同体、第20题鹤的寓意变化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共同体,第22题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效应”凸显创新共同体等。
(五)崇尚创新奋斗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发展
今年的全国I卷延续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融入创新精神、奋斗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夯实考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试题素材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与利用的态度与行动,如第19题科幻电影创作鼓励文化创新;第20题鹤的寓意反映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变化与发展;第40题引导考生反思经济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并落实到行动。立足传统,也需要崇尚奋斗与创新,第21题漫画题以“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第22题涉及科技创新中运用综合思维实现创新的整体功能最大化;第23题“钉钉子精神”隐含着浓厚的奋斗精神。这些试题激励考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与奋斗观,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既能不忘本来又能开拓未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考生健康全面成长成才。
从今年的改卷发现,虽然平均分比去年提高了近2分,但是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既有一贯的老问题,也有新出现的问题。本部分主要分析在今年改卷中发现的主观题各个模块存在的问题,以便师生在复习备考时加以注意,以免再犯。
(一)《经济生活》模块题目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 考生不能从材料中找出解答此题的大逻辑,即生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故而不会从生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来分析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2. 部分考生对“扩大进口”和“降低关税”理解不到位,较多考生的答案只将材料简单再现,或是完全照抄材料,没有答到关键词而造成失分。
3. 部分考生将设问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理解为“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作答时明显偏离了主题导致失分。
4. 部分考生能答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但答案组织不严谨、逻辑不严密导致失分。
(二)《政治生活》模块题目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 部分考生对“人民政协的地位”表述错误,如将“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误写为“爱国战线机构”、“抗日联盟战线”、“民主党派”、“协商民主的专门机构”、“政党制度的机构”、“监督机构”、“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立法机关”、“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较少考生能答到“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等。
2. 部分考生审题不清,错答成“政党制度”的内容。
3. 部分考生混淆了人民政协和人大、人大代表、公民、共产党等主体,误答成“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共产党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导致失分。
(三)《文化生活》模块题目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 本题为评析类题目,较多考生不能区分评析题与辨析题,误答成辨析题;
2. 部分考生不能正确评析观点,错误地认为“传统村落会消失”,在认知上存在偏差而导致失分。
3. 部分考生审题不仔细、忽略材料信息,答题角度单一,评析观点时只答到“文化的作用”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忽略了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角度需阐明经济对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材料的信息缺乏提炼导致失分严重。
(四)《生活与哲学》模块题目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 部分考生知识范围不清,错用“社会意识”、“辩证法”、甚至是《文化生活》等知识作答;部分考生表达不够准确完整,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错答为“物质决定意识”,或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错答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导致失分。
2. 部分考生答题角度单一,仅从“意识的反作用”角度联系材料进行分析,缺少理论分析;或仅从正面角度分析要“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对传统村落加以保护传承”,没有从反面角度分析导致失分。
3. 部分考生答案组织逻辑性不强,没有认识到对传统村落加以保护传承是因为其蕴含着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漏答“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导致失分。
4. 部分考生字迹欠工整、卷面混乱,答题语言啰嗦,未分点作答或分点过多,这些均是因卷面书写不规范导致的失分。
(五)开放型题目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 部分考生审题不清,使用哲学方法论作答提建议,导致建议空洞不具体。
2. 所提的建议不具体,只是简单重复题干的表述。
3. 角度单一,组织与提炼答案时脱离情境和材料,泛泛而谈等。
(一)《经济生活》模块答题备考建议
《经济生活》模块题目常常依托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现象来考查,因此2020年备考要注意五个方面:第一,要引导考生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拓展考生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关注与理解,如“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帮助考生理解经济现象背后蕴含的新发展理念,更好地把握题目考查意图。第二,要加强考生对经济生活基本原理、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存款准备金率”、“关税”、“个人所得税”等经济术语,巩固经济常识帮助解题。第三,要加强考生分析和应用经济现象的能力,引导考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教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要加强考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与理解,虽不需生搬硬套,但要注意结合教材及题目设问灵活作答;第五,要发挥考生的非智力因素对答题的作用,锻炼与提高心态调节能力,遇到难题能迅速调整心态,用平时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政治生活》模块答题备考建议
近年来全国I卷对《政治生活》模块的考查多聚焦于国家政治领域改革发展的新举措,特别是会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周年或关键之年)选取命题素材,如2018年全国I卷以宪法新修改为背景,2019年全国I卷结合人民政协70周年考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2020年备考建议首先要引导考生关注国家政治领域改革的重要事件与重要举措,特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关键节点,全方位了解政治领域改革成就与趋向。第二,要狠抓基础、构建体系,帮助考生梳理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强调准确理解并记忆,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整合政治模块各大主体的主要内容。第三,要加强考生从材料信息中获取、生成答案的能力,如“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要引导考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杜绝审错题导致的失分情况。
(三)《文化生活》模块答题备考建议
今年对《文化生活》模块题目结合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采用评析类题目形式,综合、灵活地考查了考生的能力与素养,因此2020年备考建议首先是要继续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创新的趋向,结合近年来国家在传统文化发展与创新方面的成就和举措,在教学和备考中注重树立考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第二,备考中应注重对考生的审题及答题方法方面给予相关指导,如评析、辨析类题目的审题与答题方法技巧,引导考生答题思路要明确,要注意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如包括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现状(怎么样)、措施(怎么办),答题角度和阐明观点要注意多层次、多角度等。
(四)《生活与哲学》模块答题备考建议
近年来对《生活与哲学》模块的考查多从小切口展开考查,如2018年全国I卷结合小岗村改革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019年结合传统村落保护要增强文化自信意识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等,因此2020年备考建议要首先加强考生的哲学基础知识储备训练,熟練掌握每一个哲理的原理与方法论相关内容,理清知识逻辑与知识范围,保证基本得分;第二,哲学模块的备考更要紧密结合重要时政素材,善于从时政热点中引导考生多角度思考背后蕴含的哲理;第三,要引导考生把握哲学小切口主观题说明类的解题思维模型,优化答案构成,提高得分;第四,要加强考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使哲学的理论分析与材料分析相融合,避免理论与材料生搬硬套、完全脱节的情况导致失分。
(五)开放型题目答题备考建议
对于开放型题目的备考,需要引导考生注意审题,答题时在内容上紧密围绕主题来组织答案,在形式上符合题目要求,如“具体建议”“发言提纲”“宣传语”“方法论”措施等,关注字数限制,答题要语言简明扼要。另一方面,要引导考生拓宽思路,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建议可以系统地对往年的开放型题目进行分类研究,引导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得分。
责任编辑
一、2019年高考文綜全国I卷政治试题评析
(一)价值立意统导全卷,反映发展成就价值引导德育立场鲜明
试题加强引入了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为突出的是出现了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改革创新的内容考查,凸显了试题价值立意的特点。比如,第12题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开展的商品质量提升行动、第14题中央人民银行自2018年来连续6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第15题民营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与创新融资方式、第22题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效应”等,引导考生关注近年来国家经济的新常态与改革举措;第18题考察考生对中国在国际治理发挥的积极作用,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19题以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第20题中国传统文化中“鹤”的寓意变化,引导考生汲取中华文明的养分,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认同;第39题以全国政协的协商议政活动为素材,要求考生思考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发挥作用的实现途径和方式,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第40(2)题引导考生思考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有文化自觉意识等。这些素材和内容的考查都围绕了重大时代主题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体现出强烈的价值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思政学科的立德树人价值。
(二)贯穿素养能力考查,突出考查探究和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
今年的高考文综政治全国I卷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整体贯穿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从整卷的价值导向、知识范围、设问设计、能力考查、答案供给来看,试卷以考生为中心,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教学的主旨和考生实际。比如第13题企业价格策略、第15题民企引入战略投资者、第16题政务信息化平台对民主监督作用、第17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第19题《流浪地球》与传统文化、第21题用梯子摘苹果的漫画、第22题“钉钉子精神”、第38题思考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第39题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地位与作用等很好地考察了学科素养。特别是第40(1)题以评析题的形式,突出对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考查。第40题第(3)问要求考生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灵活开放地考察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与能力,更能有效地区分不同层次水平的考生。
(三)反映当今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及生活的变化发展
试题体现学科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在选材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出发,以改革开放40多年立场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背景,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下,浓缩了当今改革和创新的时代画卷,既贴近社会,又贴近考生生活,具有鲜明的政治学科特色,体现了取材的政治立场,突出时代性和现实性。比如第12题国家提升商品质量行动、第14题央行6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第38题中国进口博览会与中国贸易成就等题目,以国家实体经济发展为载体,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第16题县村推进民主管理的“民情一点通”信息化平台、第17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第39题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蕴含着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第22题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效应”蕴含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神;第40题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意识等。
(四)强调了共同体意识,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今年全国I卷试题也更加凸显共同体意识,倡导合作共赢、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中华民族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等理念。试题在体现共同体意识中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仅有利于拓宽考生国际视野,更能让考生在全球治理的大背景思考中国发挥的重要责任与作用,从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比如第17题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18题中国积极参与北极国际治理维护各国共同利益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9题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创新发展凸显文化发展共同体、第20题鹤的寓意变化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共同体,第22题消除科技创新的“孤岛效应”凸显创新共同体等。
(五)崇尚创新奋斗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发展
今年的全国I卷延续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融入创新精神、奋斗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夯实考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试题素材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与利用的态度与行动,如第19题科幻电影创作鼓励文化创新;第20题鹤的寓意反映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变化与发展;第40题引导考生反思经济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并落实到行动。立足传统,也需要崇尚奋斗与创新,第21题漫画题以“书上说摘苹果要用梯子”,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第22题涉及科技创新中运用综合思维实现创新的整体功能最大化;第23题“钉钉子精神”隐含着浓厚的奋斗精神。这些试题激励考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与奋斗观,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既能不忘本来又能开拓未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考生健康全面成长成才。
二、2019年广东考生答题存在问题
从今年的改卷发现,虽然平均分比去年提高了近2分,但是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既有一贯的老问题,也有新出现的问题。本部分主要分析在今年改卷中发现的主观题各个模块存在的问题,以便师生在复习备考时加以注意,以免再犯。
(一)《经济生活》模块题目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 考生不能从材料中找出解答此题的大逻辑,即生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故而不会从生产品和消费品的进口来分析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2. 部分考生对“扩大进口”和“降低关税”理解不到位,较多考生的答案只将材料简单再现,或是完全照抄材料,没有答到关键词而造成失分。
3. 部分考生将设问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理解为“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作答时明显偏离了主题导致失分。
4. 部分考生能答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但答案组织不严谨、逻辑不严密导致失分。
(二)《政治生活》模块题目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 部分考生对“人民政协的地位”表述错误,如将“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误写为“爱国战线机构”、“抗日联盟战线”、“民主党派”、“协商民主的专门机构”、“政党制度的机构”、“监督机构”、“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立法机关”、“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较少考生能答到“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等。
2. 部分考生审题不清,错答成“政党制度”的内容。
3. 部分考生混淆了人民政协和人大、人大代表、公民、共产党等主体,误答成“人大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政治权利”、“共产党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导致失分。
(三)《文化生活》模块题目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 本题为评析类题目,较多考生不能区分评析题与辨析题,误答成辨析题;
2. 部分考生不能正确评析观点,错误地认为“传统村落会消失”,在认知上存在偏差而导致失分。
3. 部分考生审题不仔细、忽略材料信息,答题角度单一,评析观点时只答到“文化的作用”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忽略了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角度需阐明经济对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材料的信息缺乏提炼导致失分严重。
(四)《生活与哲学》模块题目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 部分考生知识范围不清,错用“社会意识”、“辩证法”、甚至是《文化生活》等知识作答;部分考生表达不够准确完整,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错答为“物质决定意识”,或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错答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有相对独立性”导致失分。
2. 部分考生答题角度单一,仅从“意识的反作用”角度联系材料进行分析,缺少理论分析;或仅从正面角度分析要“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对传统村落加以保护传承”,没有从反面角度分析导致失分。
3. 部分考生答案组织逻辑性不强,没有认识到对传统村落加以保护传承是因为其蕴含着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漏答“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导致失分。
4. 部分考生字迹欠工整、卷面混乱,答题语言啰嗦,未分点作答或分点过多,这些均是因卷面书写不规范导致的失分。
(五)开放型题目考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 部分考生审题不清,使用哲学方法论作答提建议,导致建议空洞不具体。
2. 所提的建议不具体,只是简单重复题干的表述。
3. 角度单一,组织与提炼答案时脱离情境和材料,泛泛而谈等。
三、2020年高考教学备考建议
(一)《经济生活》模块答题备考建议
《经济生活》模块题目常常依托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现象来考查,因此2020年备考要注意五个方面:第一,要引导考生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拓展考生对于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关注与理解,如“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帮助考生理解经济现象背后蕴含的新发展理念,更好地把握题目考查意图。第二,要加强考生对经济生活基本原理、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存款准备金率”、“关税”、“个人所得税”等经济术语,巩固经济常识帮助解题。第三,要加强考生分析和应用经济现象的能力,引导考生掌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教材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要加强考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与理解,虽不需生搬硬套,但要注意结合教材及题目设问灵活作答;第五,要发挥考生的非智力因素对答题的作用,锻炼与提高心态调节能力,遇到难题能迅速调整心态,用平时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政治生活》模块答题备考建议
近年来全国I卷对《政治生活》模块的考查多聚焦于国家政治领域改革发展的新举措,特别是会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周年或关键之年)选取命题素材,如2018年全国I卷以宪法新修改为背景,2019年全国I卷结合人民政协70周年考查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2020年备考建议首先要引导考生关注国家政治领域改革的重要事件与重要举措,特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关键节点,全方位了解政治领域改革成就与趋向。第二,要狠抓基础、构建体系,帮助考生梳理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强调准确理解并记忆,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整合政治模块各大主体的主要内容。第三,要加强考生从材料信息中获取、生成答案的能力,如“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要引导考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杜绝审错题导致的失分情况。
(三)《文化生活》模块答题备考建议
今年对《文化生活》模块题目结合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采用评析类题目形式,综合、灵活地考查了考生的能力与素养,因此2020年备考建议首先是要继续引导考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创新的趋向,结合近年来国家在传统文化发展与创新方面的成就和举措,在教学和备考中注重树立考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第二,备考中应注重对考生的审题及答题方法方面给予相关指导,如评析、辨析类题目的审题与答题方法技巧,引导考生答题思路要明确,要注意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如包括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现状(怎么样)、措施(怎么办),答题角度和阐明观点要注意多层次、多角度等。
(四)《生活与哲学》模块答题备考建议
近年来对《生活与哲学》模块的考查多从小切口展开考查,如2018年全国I卷结合小岗村改革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019年结合传统村落保护要增强文化自信意识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等,因此2020年备考建议要首先加强考生的哲学基础知识储备训练,熟練掌握每一个哲理的原理与方法论相关内容,理清知识逻辑与知识范围,保证基本得分;第二,哲学模块的备考更要紧密结合重要时政素材,善于从时政热点中引导考生多角度思考背后蕴含的哲理;第三,要引导考生把握哲学小切口主观题说明类的解题思维模型,优化答案构成,提高得分;第四,要加强考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使哲学的理论分析与材料分析相融合,避免理论与材料生搬硬套、完全脱节的情况导致失分。
(五)开放型题目答题备考建议
对于开放型题目的备考,需要引导考生注意审题,答题时在内容上紧密围绕主题来组织答案,在形式上符合题目要求,如“具体建议”“发言提纲”“宣传语”“方法论”措施等,关注字数限制,答题要语言简明扼要。另一方面,要引导考生拓宽思路,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建议可以系统地对往年的开放型题目进行分类研究,引导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得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