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实质、影响等方面的认识加以表述,以求教于同行,帮助师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启蒙运动。
关键词: 启蒙运动 原因 实质 影响
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指“光明”。“启”即“启发、启迪”的意思,“蒙”即“蒙昧”。启蒙即启发群众的蒙昧,以建立更好的社会。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猛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个人自由、权利平等和政治民主,这就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最初发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启蒙运动在新教材中被置于必修须3“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专题框架之中。课堂教学的现状表明,一些教师对启蒙运动的宏观把握和对重点、难点的理解都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启蒙运动一课的要求是:“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如何从根本上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探究,以求教于同行。
一、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启蒙运动的背景十分重要。如果教师忽视这个问题,这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启蒙运动的深远意义和影响。启蒙运动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首先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其次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推动;最后是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这里重点分析第二方面的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糊里糊涂,比如我常听到有的教师这样介绍:“17—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理性主义大行其道,从而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其最重要的成果即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这样叙述听起来似乎很有逻辑,并与现行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相吻合,但却是因果倒置,违背了历史事实。虽然在新教材中,启蒙运动的内容在先(专题六),物理学的成就在后(专题七),但与历史事实恰恰相反。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理论曾统治了欧洲近两千年。16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开普勒天文学和伽利略物理学的成就,将科学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终于,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对以往数学和力学的成就进行了第一次大综合。他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中,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而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正是受到牛顿成就的巨大鼓舞,用牛顿提供的武器——理性去破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实际上,牛顿可以说是启蒙运动之父。正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催生了启蒙运动,而非启蒙运动孕育了牛顿。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弄清的问题。
二、启蒙运动的实质
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解放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家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了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反对“君权神授”,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因此,启蒙运动既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又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如果将它同文艺复兴运动进行比较,那就更为清楚了。首先,从反封建方面说,文艺复兴运动的反封建,主要是反对封建领主的割据状态,要求建立民族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以便在王权保护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进一步提出要求获得政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文艺复兴时代的反封建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而启蒙运动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其次,从反教会方面说,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揭露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贪污腐化,谴责修道院戕害人性的罪恶,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提倡比较简便的礼仪。在启蒙运动时,由于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反教会方面就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为彻底,它已把反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
再次,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上说,文艺复兴时代强调的是反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面向现实。到了启蒙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就转移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原则方面来。由于启蒙运动具有政治思想革命运动的性质,因此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并不限于文学家。除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四大启蒙作家外,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科学家牛顿,德国的美学家莱辛、哲学家康德,均属启蒙思想家的行列。
最后,从文艺风格和方法上说,启蒙时期的现实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的继续,但又有新的发展。它的特征不在于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不在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而在于具有更多的政论性,作家们都有意识地把他们的政治思想贯穿在文学作品之中。这些启蒙著作成了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争夺政权的精神武器,是传播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百科全书”。作品中的语言不是诗化,而是流畅的雄辩的政论性散文,富有逻辑性、启发性和战斗性。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思想家认为,社会不进步,人民愚昧,主要是由于宗教势力对人民精神的统治与束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树立理性和科学的权威。他们认为,人的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不合乎人的理性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权利。他们主张传播科学知识以启迪人们的头脑,破除宗教迷信。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在他们看来,封建专制制度扼杀自由思想,造成社会上的不平等和文化经济上的落后。因此,他们大力宣扬“天赋人权”,主张人民参与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启蒙思想家首先把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这就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提倡自由、博爱、平等,而且这些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并且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体现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启蒙运动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里程碑性质的事件,它的伟大成就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无价之宝。
关键词: 启蒙运动 原因 实质 影响
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指“光明”。“启”即“启发、启迪”的意思,“蒙”即“蒙昧”。启蒙即启发群众的蒙昧,以建立更好的社会。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猛烈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个人自由、权利平等和政治民主,这就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最初发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启蒙运动在新教材中被置于必修须3“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专题框架之中。课堂教学的现状表明,一些教师对启蒙运动的宏观把握和对重点、难点的理解都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启蒙运动一课的要求是:“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如何从根本上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探究,以求教于同行。
一、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启蒙运动的背景十分重要。如果教师忽视这个问题,这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启蒙运动的深远意义和影响。启蒙运动的发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首先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其次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推动;最后是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这里重点分析第二方面的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糊里糊涂,比如我常听到有的教师这样介绍:“17—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理性主义大行其道,从而带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其最重要的成果即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这样叙述听起来似乎很有逻辑,并与现行教材内容编排的顺序相吻合,但却是因果倒置,违背了历史事实。虽然在新教材中,启蒙运动的内容在先(专题六),物理学的成就在后(专题七),但与历史事实恰恰相反。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理论曾统治了欧洲近两千年。16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开普勒天文学和伽利略物理学的成就,将科学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终于,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对以往数学和力学的成就进行了第一次大综合。他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中,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而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正是受到牛顿成就的巨大鼓舞,用牛顿提供的武器——理性去破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实际上,牛顿可以说是启蒙运动之父。正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催生了启蒙运动,而非启蒙运动孕育了牛顿。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弄清的问题。
二、启蒙运动的实质
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解放运动,并非单纯是文学运动。它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家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了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反对“君权神授”,用“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因此,启蒙运动既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又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如果将它同文艺复兴运动进行比较,那就更为清楚了。首先,从反封建方面说,文艺复兴运动的反封建,主要是反对封建领主的割据状态,要求建立民族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以便在王权保护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而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进一步提出要求获得政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文艺复兴时代的反封建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而启蒙运动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其次,从反教会方面说,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揭露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贪污腐化,谴责修道院戕害人性的罪恶,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提倡比较简便的礼仪。在启蒙运动时,由于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反教会方面就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为彻底,它已把反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
再次,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上说,文艺复兴时代强调的是反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面向现实。到了启蒙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就转移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原则方面来。由于启蒙运动具有政治思想革命运动的性质,因此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并不限于文学家。除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四大启蒙作家外,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科学家牛顿,德国的美学家莱辛、哲学家康德,均属启蒙思想家的行列。
最后,从文艺风格和方法上说,启蒙时期的现实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的继续,但又有新的发展。它的特征不在于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不在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而在于具有更多的政论性,作家们都有意识地把他们的政治思想贯穿在文学作品之中。这些启蒙著作成了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争夺政权的精神武器,是传播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百科全书”。作品中的语言不是诗化,而是流畅的雄辩的政论性散文,富有逻辑性、启发性和战斗性。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思想家认为,社会不进步,人民愚昧,主要是由于宗教势力对人民精神的统治与束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树立理性和科学的权威。他们认为,人的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不合乎人的理性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权利。他们主张传播科学知识以启迪人们的头脑,破除宗教迷信。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在他们看来,封建专制制度扼杀自由思想,造成社会上的不平等和文化经济上的落后。因此,他们大力宣扬“天赋人权”,主张人民参与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所以,启蒙思想家首先把矛头指向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这就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思想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提倡自由、博爱、平等,而且这些思想迅速在欧美传播,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并且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体现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启蒙运动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里程碑性质的事件,它的伟大成就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史中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