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条件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yuz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素质教育质量提升以及知识社会的转型等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和改革的要求,其目标是实现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学科中心到学习者中心、从封闭的学校教育到社会化学习体系的转变。本文总结了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多年来实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验,提出了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发展必须走企业化激励式管理、校园文化、校本学科设置、生本育人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道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召开了两次会议:一个是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一个是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两次会议是中央和国务院同时筹备并由科技部和教育部分别准备的,这表明国家开始对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进行统筹规划。21世纪初,中央又出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务院也组织了《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的起草工作,《纲要》的主线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主题是素质教育。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素质教育建设都涉及人才培养问题,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也为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契机。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从总体上看,由于封建文化传统和过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学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关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李岚清同志概括为“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朱棣文教授则更为简要地总结为“教师讲、学生录”。素质教育既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问题,又是教育实践问题。从教育思想与理论层面研究素质教育,着眼解决的是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研究结果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从实践层面研究素质教育,着眼解决的是素质教育的实践问题,要回答的是“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其研究结果就是构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本质上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创建与实施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要在实践层面解决素质教育的实际操作问题,就要大力变革原有“应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际达到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全体国民素质的目的。
  一、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化管理和激励机制的经验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激励机制是为了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通过这一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使员工萌发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产生实现目标的动力,引起并维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并通过绩效评价,得到自豪感和响应的奖酬,强化自己的行为。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适当运用激励机制并据此进一步研究改进生产环境、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协调人际关系,可以缓和劳资矛盾,形成“同舟共济”意识,齐心协力应付经济危机。从精神上、物质上引导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具有高智商(高知识)和极高能动性、自觉性(自主)的群体。尊重其自尊和能力,提供条件促进其成长,关心其工作和生活是激励教职员工内在积极性的途径;提高其社会福利、社会地位,公平的工作安排和公平的利润分配等则是外在的激励因素。由于人性的要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作为一个学校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系统的管理和激励措施或制度。
  二、通过严格制度和人文关怀的和谐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表明,没有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单位便无法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各项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管理制度的实施,从制度上维持了正常的机关工作秩序,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了单位内外各项工作的协调统一,调节了单位各种利益关系,使各项工作能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地落实与实施。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
  对学校干部和学校教职员工实施人文关怀,是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价值和合理利益,提供他们展示个性的机会,促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实现发展的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任,让他们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单位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有着较高素质的学校干部和教职员工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领导应给予每个学校干部和教职员工充分的信任,不要事必躬亲,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努力做到“每一个我所面对的员工都同等重要。”在严格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放手让各个部门或有关人员去做,把每个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使他们在获得信任满足的基础上,激发起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
  严格制度与人文关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管理范式应该“共融、共生、共建”,也唯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才能赋予管理实践以理性。
  三、在專业设置与课程调整上进行改革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1)必须针对现代教育专业设置发展的趋势,培养跨专业综合型人才,全面设置交叉专业。学校非师范类教育专业有关学科群应设置跨学科专业,主要方式为学科跨专业交叉、专业内学科交叉;而师范类教育专业也必须以学科为基础重新调整组织教学。
  (2)必须结合经济领域中通信、生命、能源、材料等领域的新兴专业发展迅猛的实际,以校为本,以社会需求为本突出培养未来社会经济活动所需实用人才;必须针对国际化相关专业发展迅速的形势对部分传统专业实施整合。
  (3)必须结合现代教育特点实施课程调整:①广泛开设新课程,加强信息和语言类课程。②增设实践性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直接到学校、社区、工厂等去实习、体验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③注重课程的综合化,大量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④重视各校课程开发的特色化和个性化。办出本校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⑤突出课程的国际化。如在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增加关于世界文明、世界史的内容,加强地区经济和国际经济方面的教学,开展跨文化教育、经济理论的传播等。⑥突出基础性,强调学生很好地学习和理解有限的基本概念和专业课题以适应未来职业和学习的需要。⑦对现有部分课程作用不大,又占用大量学生精力、大量师资的传统学科,必须进行有机的整合,实现大班制或自习制。
  四、在培养方式上进行改革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1)在培养方式改革上,非师范类专业应重视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建立以学生学习、探索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而师范类专业则主要突出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在非师范类专业,学校通过各种改革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学生可直接参与以前只有毕业生才能参加的实践活动。如中英文秘书专业制定了“扩大学生实习机会计划”、会计专业推出“夏季学生实习计划”等,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实践活动。
  此外,各专业还为各年级学生开设大量讨论式课程,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形成实践探索精神。针对师范类专业,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努力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主要有:①授课计划公开化。学校要求大部分教师向学生公布完整的教学计划,内容有授课科目、授课目的、授课概要、每次授课内容、参考书目、成绩评定方法、学习注意事项等。②实施小班化教学。目前,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小班级(即20名学生以内)授课的专业、班级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外语、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等课程。③学生评价教学。让学生评价教学,把评价结果又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
  (2)办学上,学校对非师范类专业重视校内跨专业人才培养合作,而师范类专业则注重专业、班级间合作。传统职业学校教育中,许多学校人才培养被传统的学科所划分,不同专业之间很少开展合作。当前,融合多学科领域的新专业和人才需求不断涌现,许多社会、市场经济等领域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不同学科知识。为此各专业正在拆除专业间的壁垒,进行跨专业合作,开设新专业,安排新的课程计划,不同专业教师合作从事本科教学,跨学科的教育机制已初步建立,主要有两种形式:①跨学科课程模式,主要是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②跨学科专业模式,主要培养跨学科人才。
  在师范类专业,为避免重复投资,充分发挥各专业、班级之长,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校普遍开展各专业、班级合作。以英语教育、幼儿师范教育、计算机教育专业的联合办学为例,其合作主要内容有:①允许学生选择学校不同的新专业。②学生可获学校不同专业的双学历。③一些课程实行联合授课。④开设交叉学科课程,进行共同授课。⑤三大专业共同开设专题系列讲座。
  (3)与初等教育的衔接上,学校主张加强与中学的合作,提高初中教育质量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大力改革招生工作,实现与中学的柔性衔接。要从根本上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必须从基础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抓起,在这方面中等职业学校责无旁贷。早在2001年起我校就每年定期组织教师与市区部分初级中学校长、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协助解决初等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组织师范类师生到各学校观摩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另外,由于最近十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师待遇不断的提高使师范类专业入学率也不断提高,学生几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应自己能力和兴趣的专业。据此动向,学校为能招到符合要求的学生,正在改革办学办法,重视与学生的柔性衔接,主要表现在:①加强对学生能力、志向、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指导;②将期望的学生形象以及未来的教育内容等信息努力做到众所周知的程度;③以各种方式为具备特殊能力和兴趣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到职业大学进修的机会。
  素质教育是一个世纪工程,而人才培养模式却要和各个时代的政治制度、社会需求相一致。所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發展、素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知识社会的转型等的变化,未来对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又会提出许多创新和改革的要求。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习导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欧阳荣华,陈德祥.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熊启凤.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刍议[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增刊),2001,(12).
  [4]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5-10.
  [6]吕型伟,阎立钦.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习作。在学习之初就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真正做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统编本三年级教材充分凸显了习作训练这一重点,在习作内容的编排上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升。教师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准确把握三年级教材习作内容的编排特点,立足教材培养学生的习作興趣。  一、利用已有经验,诱发习作动机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写话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习作教
摘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破解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管理协同理论为推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基于管理协同理论解读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机制,以资源共享为导向,以实现协同效应为目标,重点突出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的有效协同,构建各主体资源要素的整合、优化、共享机制是推进高职院校协同创新重要方向。  关键词:管理协同理论;高职院校;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课标中对于习作标准的要求,自第二学段开始就提出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尤其在第三学段更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那么,教师在上习作指导课时,就要重视指导学生修改习作这一环节。学生的习作如何,都需要依托作文纸得以呈现。基于此,如何为学生设计实用性大、操作性强的作文纸,成为了笔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我们不妨先看看传统作文纸的弊端
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月6日至7日,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会上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都对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做好2012年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扎扎实实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
近些年来阅读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可谓得阅读者得语文,所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极为重要。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改变观念,激发自主阅读意识  阅读是一种多层面的思维活动,可以改变思想,从而可能改变命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学习知识的欲望,就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愿意主动学习。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巩
俗语有言:“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是自然规律使然。人人如此,物物如此:是为“活到老”。但是,一个有眼光的人,不甘平庸的人,可以在他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实现无限的可能性,他会在生命的过程里,风雨无阻,学习不辍:是为“学到老”。职教生正处于人生上升的阶段,犹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处于冉冉升上中天的阶段。这一阶段,最为宝贵,但也最容易浪费。把握住了这段时间,就可以创造生命的光明,错过了这段
摘要: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笔者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从进行课程教学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单元内容的设计,单元设计的评价,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建立必备的实验、实训条件,搞好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单元设计;实验实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11-0103-03  一、引言  根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加强中德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学习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提高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12月1日,广东省教育厅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举行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暨凯勒仿真数控软件应用研讨会”,德国工商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广东省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山代表省教育厅与德国乌泊塔尔工商会、德国凯勒有限公司、德国国际信
摘 要:本文在对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利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和学校实训条件等方面因素,探讨更加适合中职学校光电子技术专业所开设的相关课程。  关键词:中职;光电子技术;课程设置  在光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笔者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要求,重新对以前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梳理,分析该专业人才在社会中所承担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归纳出培养该专业人才
摘要:围绕新一轮中职课程改革,我校注重充分挖掘田家炳精神作为校本德育资源,大力弘扬田家炳精神,开展系列学习田家炳精神活动,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关键词:田家炳精神;特色品牌学校  田家炳先生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知名的侨领,他热心祖国公益事业,享有“百校之父”的美誉。田家炳先生身上所体现的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精神,爱国爱乡、扶教助学、无私奉献的情怀,诚信俭约、豁达谦逊的品格,更是我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