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爱上语文课的几点做法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语文教学陷入了 “低效率——重负担——低质量” 的怪圈。有的学生连封信也写不好,大多数学生的硬笔字也只是差强人意,毛笔字书法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也不为过,上语文课也好似一种负担。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语文课,使之成为受欢迎的学科,并以此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呢?我认为只有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入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管原因。浓厚的学习兴趣,又是求知最丰富的源泉,是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来促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 课外延伸
  
  杂志报纸包罗万象,不乏一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俱佳的。如《读者》、《青年之友》、《军事天地》、《小小说》、《科学博览》、《纵横》等,信息含量大,文学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他们的思路,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况且有的栏目里的文章,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或含意雋永或发人深思,可作为学生习作的极佳范文。可定期向学生介绍推荐本阶段社会上流行的文学动态、文学作品,必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上来。
  大多数学生对祖国悠久的文化还是抱着不同程度的喜好。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可以精讲一些古代文学史,穿插介绍名人轶事、历史典故,深化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在思想上也能得到我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的启迪、教育。 可介绍孔子幼年丧父的艰辛,但发奋读书,编订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从而确立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孝、忠、信,即孝敬父母、忠于君国、为人诚信。推而广之,就是孝敬父母、服从领导、诚实守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孔子确立了思想,不但引领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还引领着、指导着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通过对孔子生平思想的讲解,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懂得了孟子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从而联系自身,举一反三,省悟自身,奋发读书,学习前贤。
  
  二、多维教学加强视听效果
  
  当今课堂教学,不可能仍沿袭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十年一贯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怕麻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化教育设备,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校园网络”共享外界资源。这些手段的应用,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生动形象,直观性强,便于展开联想、加强记忆。言语、材料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是储存大量信息的基础,视听结合,生动形象,能提高记忆效果。如《桂林山水》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能充分感受到祖国壮丽山河的伟大,同时又受到心灵的震撼。所有这些摆脱了以往陈旧呆板的教学套路,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兴趣感、快乐地接受语文这一门学科。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实地考察,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旁征博引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不可能再是以前那种“只读圣贤书”的老学究。语文作为信息的载体,日益广泛地深入渗透到一切科学领域、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工具作用,从而加强对其他各学科知识的研究和联系,成为杂家学者,这在现代化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课外知识的串讲,使学生听着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学习的劲头油然而生。
  
  四、角色转换变被动为主动
  
  语文教学切忌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才能收到奇效。在中学,可以开展“一事一议”活动,让学生写一篇小小的短文,范围题材不限,每天让学生在上课前五分钟登台演讲,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开展“课本剧”活动,形式新颖,学生也乐于参加,既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剪报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学生思维明显摆脱了语文教材的桎梏,说话写作素材鲜活,思辨锋芒也逐渐锐利,文化底蕴也逐步深厚,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组材、选稿、编辑、编撰。有机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周一评(对周围时事发表评论),提升学生的议论能力;有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或向报刊杂志投稿,让他们体会“文章变成铅字”的快乐。反过来,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愿意贴近生活,更加贴近文学,这也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学工作者所乐意见到的。
  兴趣是成功的沃土,只要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祖国语言文化的乐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相信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其他文献
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渠道,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和实施启发式的科学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狭义的创新是指创造、发现新的东西。而广义的创新则包括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因此说,学生的积极学习过
期刊
《课标》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它体现着课改精神,成为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  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期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正在发生改变,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已逐渐成为一种基础文化,信息能力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薄弱的农村学校,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都是以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模式延续着农村中小学的教与学。  一、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作为
期刊
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三维目标,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快、学得有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巧设悬念激兴趣  悬念能使学生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认识过
期刊
初中物理电学内容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一直是块儿“心病”,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成了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而做为学生,对此知识的学习也是伤透了脑筋。在如今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从预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入手,运用“常疏导,勤铺垫,多类比,巧过渡”的方法能很好的突破这个难题。  首先,常疏導。有一大部分初中生“谈电色变”,特别是女生,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学生减压,驱除他
期刊
感悟从字面上理解是“感受、领悟”。从感受中领悟,再从领悟中进一步感受,从而有新的领悟。就这样感受、领悟相互交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才能使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火花的迸发。这恰恰符合新课程对我们课堂教学设计中比较高的要求,怎样设计让学生有深刻感悟的教学过程呢?我想应该是从每一个过程,从每一个活动,从每一个细节。下面是我在设计《角的度量》时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共享。    一、新旧知识联系——感悟
期刊
有效教学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强调在规定的教学时间达到教学效果,这一效果显现为学生通过在教师引导下一定时间的学习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这就必须同时强调教学效率,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实现教学目标。在对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长期的反思之后,结合我校开展的有效教学课堂实践活动,在此浅谈自己对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英语学科有效分层教学  就英语学科而言,教学还
期刊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范例学习支架是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策略、一种方法、一种工具,它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范例学习支架是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建构意义知识,形成系统知识鏈的一种助学方法,使学生进入更佳学习状态的策略,在这种适时、合理的范例支架平台下,融洽了师生、生生关系,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能力提升。  那么,教师在借用范例学习支架进行教学时,又是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身份?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这里的角
期刊
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而是要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并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以及不同点,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    一、转化章节复习    数学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总结反思。常规的复习方式,通常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如数学概念、法则、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