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正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中。移动互联网给农学类昆虫学实验课的教学工作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针对农学类昆虫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探索运用移动互联网为昆虫学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丰富昆虫学实验课的形式和内容,使教学内容更显生动、形象直观,为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农学;昆虫学;实验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8
与农学类昆虫学相关的课程包括《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保护通论》、《植物检疫》、《贮藏物病虫害及其防治》等一系列课程,涉及植物保护、农学、园艺、草业等专业。昆虫学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农学类昆虫学实验课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用户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通信服务和网络服务[1]。
目前,移动互联网伴随着手机的普及,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众多领域,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上网。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用户总数达到3.56亿,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超过50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16亿个[2]。手机不仅能进行语音通讯,还能用来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传输文字和图像资料、开展电子商务等。大学生作为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群体,智能手机、高速上网也成为当前大学校园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手机上网已悄无声息地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大学生校园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
与有线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优点是弥补了有线互连网不能移动的缺点。移动互联网可以把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联系在一起,它打破了各种封闭的学习空间,只要有通信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实施移动教学。随着移动学习设备容量的增大,以及网速的大幅度提高,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看和收集教学资源,并从互联网浩瀚的资源中搜索所需材料,查询各种学习问题,浏览、快速下载专家讲座、在线课堂讲座等,并可存储于网站数据库中,
随时登陆网络学习。2012年11月30日广州日报报道美国韦里孙基金会委托世界最大通信服务集团WPP旗下TRU公司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如今超过1/3学生用智能手机完成作业。
移动互联网给移动学习带来了新希望,但移动互联网技术被引入教育领域毕竟是新生事物,在给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影响学习,而且由于互联网信息源管理不够规范,在享受随时随地上网的同时,也受到色情视频、图片或小说的严重荼毒,这也在无形中危害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
因此,应辩证地看待移动互联网技术。面对移动网络的广泛普及,作为高校教师,不能消极抵制、简单压制这一新兴媒体和学习工具的使用,而应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开展及时有效的教育工作,倡导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昆虫学的实践教学,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目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学类昆虫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昆虫学实验主要以实验室验证和描述为特征,从实验性质来讲绝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优点是能够使课堂知识重现并及时加以巩固,缺点为实验是理论教学的简单重复,学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许多实验虫体较小,虫体标本由于浸泡褪色失真和初学者不具备较高的实验技术而使得有些实验内容有时观察不到,学生往往感觉课程单调乏味[3]。传统的昆虫学实验从侧面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事实,其结果就是实验仅仅加深了对理论课中一些客观事实的印象,难以学以致用。因此,本文针对农学类昆虫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探索运用移动互联网为昆虫学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丰富昆虫学实验课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使教学内容更显生动、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广东农业昆虫的地域性及学生来源的地域性,选择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配置,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及时丰富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如在农业昆虫学的教学中确定蔬菜害虫、南方果树(荔枝、龙眼、柑橘)害虫、水稻害虫、地下害虫为讲授重点,让学生对目前生产上面临的虫害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为进一步的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田间害虫发生的情况,可将实验课开设到田间。实践证明,调整优化后的教学方式更能使学生更好地将课堂讲授的理论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2. 改进实验教学手段
传统的昆虫学实验课程教学主要采用针插标本、浸渍标本、玻片标本、挂图,再加上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手段。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长期保存的昆虫标本往往易褪色失真而与活的虫体在外形上尤其是色彩上存在着差异,而使得学生有时难以准确掌握昆虫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和便捷的移动功能,随时随地为大学生提供学习所必须的资料。实验教学课堂,可依靠触手可及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为大家提供共享资源,使得大家能共同讨论学习。农学类昆虫学实验课因为直观形象的特点很容易在实验课堂上用手机、电脑上网搜索到昆虫的原色图片,解决了同学们面对褪色失真的昆虫标本而不能很好把握昆虫识别特征的问题,并且对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特征如苍蝇的平衡棒,蝗虫的单眼等,老师可以事先找出这些特征,并用手机、相机等工具拍下来,发送给每位同学,这样同学们上课就更容易找到这些特征,从而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或者在实验课堂上把观察到的典型特征拍下来上传给大家学习,同时可以用手机、电脑便捷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这使得以形态教学为主的昆虫学课程教学内容更显生动、形象直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在目前笔者所授课的植保、农学、草业等专业中都得到了普遍应用。 3.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地域、时间限制,实时实地与人沟通交流分享,昆虫实验课不能只局限于教师课堂上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而应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昆虫学实验课的教学中,丰富昆虫学实验课的形式和内容,并加强课后知识体系的建立,引导学生浏览阅读专业书籍、期刊和网站,扩充知识面,使学生对昆虫世界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趣味昆虫随手拍随时传:鼓励大学生利用各种移动平台工具,如手机、平板电脑随手拍下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昆虫,利用WiFi热点平台,通过微博随时上传发送,与同学、老师及众多网友共同分享趣味可爱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从而引导学生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而碎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以对昆虫学教学科研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
昆虫标本制作大赛: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是昆虫学实践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初学者往往由于缺乏经验而眼中只盯着空中飞翔的昆虫,或者由于保存方法不当,而使得标本受到损害而不得不舍弃。为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昆虫标本大赛,决赛的评分标准从专业技能的严谨性、艺术设计的美观性、主题体现的创意性、作品介绍的逻辑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严格设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拟制作实验教学课件:台湾一所高校教师利用苹果平板电脑iPad制作的青蛙解剖课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课件以3D画面来完全模拟青蛙解剖的过程:从固定青蛙的四肢到描绘解剖线,到将青蛙解剖开查看内脏器官,但却不会让人看到血肉模糊的情景。这些原本需要一只青蛙才做到的东西,都能通过这款软件模拟出来。借由这个思路我们也试着让学生参与制作昆虫咀嚼式口器的解剖、昆虫内部结构的解剖、昆虫生长发育过程等课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解剖生物的开销,并且实验教学课件也更直观、快速地反映了操作步骤,使得学生更容易动手参与。
传统媒体时代,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通过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顺应这一变化,高校教师应运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昆虫学传统学科的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手段改造传统的教学方法,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和普及昆虫学知识进行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杜春娥,孙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特点与受众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2012,(13):53-56
[2]吴仕云.手机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21-23
[3]韩群鑫,姚振威.“昆虫学互动体验式教学”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1):109-110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农学;昆虫学;实验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8
与农学类昆虫学相关的课程包括《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保护通论》、《植物检疫》、《贮藏物病虫害及其防治》等一系列课程,涉及植物保护、农学、园艺、草业等专业。昆虫学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农学类昆虫学实验课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用户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通信服务和网络服务[1]。
目前,移动互联网伴随着手机的普及,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众多领域,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上网。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用户总数达到3.56亿,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超过50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16亿个[2]。手机不仅能进行语音通讯,还能用来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传输文字和图像资料、开展电子商务等。大学生作为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群体,智能手机、高速上网也成为当前大学校园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手机上网已悄无声息地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大学生校园生活产生显著的影响。
与有线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主要优点是弥补了有线互连网不能移动的缺点。移动互联网可以把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联系在一起,它打破了各种封闭的学习空间,只要有通信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实施移动教学。随着移动学习设备容量的增大,以及网速的大幅度提高,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看和收集教学资源,并从互联网浩瀚的资源中搜索所需材料,查询各种学习问题,浏览、快速下载专家讲座、在线课堂讲座等,并可存储于网站数据库中,
随时登陆网络学习。2012年11月30日广州日报报道美国韦里孙基金会委托世界最大通信服务集团WPP旗下TRU公司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如今超过1/3学生用智能手机完成作业。
移动互联网给移动学习带来了新希望,但移动互联网技术被引入教育领域毕竟是新生事物,在给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影响学习,而且由于互联网信息源管理不够规范,在享受随时随地上网的同时,也受到色情视频、图片或小说的严重荼毒,这也在无形中危害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
因此,应辩证地看待移动互联网技术。面对移动网络的广泛普及,作为高校教师,不能消极抵制、简单压制这一新兴媒体和学习工具的使用,而应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开展及时有效的教育工作,倡导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昆虫学的实践教学,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目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农学类昆虫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昆虫学实验主要以实验室验证和描述为特征,从实验性质来讲绝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优点是能够使课堂知识重现并及时加以巩固,缺点为实验是理论教学的简单重复,学生缺少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许多实验虫体较小,虫体标本由于浸泡褪色失真和初学者不具备较高的实验技术而使得有些实验内容有时观察不到,学生往往感觉课程单调乏味[3]。传统的昆虫学实验从侧面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事实,其结果就是实验仅仅加深了对理论课中一些客观事实的印象,难以学以致用。因此,本文针对农学类昆虫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特点,探索运用移动互联网为昆虫学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丰富昆虫学实验课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使教学内容更显生动、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1.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广东农业昆虫的地域性及学生来源的地域性,选择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配置,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及时丰富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如在农业昆虫学的教学中确定蔬菜害虫、南方果树(荔枝、龙眼、柑橘)害虫、水稻害虫、地下害虫为讲授重点,让学生对目前生产上面临的虫害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为进一步的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田间害虫发生的情况,可将实验课开设到田间。实践证明,调整优化后的教学方式更能使学生更好地将课堂讲授的理论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2. 改进实验教学手段
传统的昆虫学实验课程教学主要采用针插标本、浸渍标本、玻片标本、挂图,再加上粉笔和黑板的教学手段。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长期保存的昆虫标本往往易褪色失真而与活的虫体在外形上尤其是色彩上存在着差异,而使得学生有时难以准确掌握昆虫的特征。
移动互联网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和便捷的移动功能,随时随地为大学生提供学习所必须的资料。实验教学课堂,可依靠触手可及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为大家提供共享资源,使得大家能共同讨论学习。农学类昆虫学实验课因为直观形象的特点很容易在实验课堂上用手机、电脑上网搜索到昆虫的原色图片,解决了同学们面对褪色失真的昆虫标本而不能很好把握昆虫识别特征的问题,并且对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特征如苍蝇的平衡棒,蝗虫的单眼等,老师可以事先找出这些特征,并用手机、相机等工具拍下来,发送给每位同学,这样同学们上课就更容易找到这些特征,从而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或者在实验课堂上把观察到的典型特征拍下来上传给大家学习,同时可以用手机、电脑便捷地使用网络搜索、交流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形式获取知识信息,逐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学习方式,形成开放式、个性化、交互式、自主型的学习模式,这使得以形态教学为主的昆虫学课程教学内容更显生动、形象直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在目前笔者所授课的植保、农学、草业等专业中都得到了普遍应用。 3.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地域、时间限制,实时实地与人沟通交流分享,昆虫实验课不能只局限于教师课堂上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而应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昆虫学实验课的教学中,丰富昆虫学实验课的形式和内容,并加强课后知识体系的建立,引导学生浏览阅读专业书籍、期刊和网站,扩充知识面,使学生对昆虫世界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趣味昆虫随手拍随时传:鼓励大学生利用各种移动平台工具,如手机、平板电脑随手拍下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昆虫,利用WiFi热点平台,通过微博随时上传发送,与同学、老师及众多网友共同分享趣味可爱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从而引导学生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而碎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以对昆虫学教学科研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
昆虫标本制作大赛: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是昆虫学实践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初学者往往由于缺乏经验而眼中只盯着空中飞翔的昆虫,或者由于保存方法不当,而使得标本受到损害而不得不舍弃。为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昆虫标本大赛,决赛的评分标准从专业技能的严谨性、艺术设计的美观性、主题体现的创意性、作品介绍的逻辑性等多个角度进行严格设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拟制作实验教学课件:台湾一所高校教师利用苹果平板电脑iPad制作的青蛙解剖课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课件以3D画面来完全模拟青蛙解剖的过程:从固定青蛙的四肢到描绘解剖线,到将青蛙解剖开查看内脏器官,但却不会让人看到血肉模糊的情景。这些原本需要一只青蛙才做到的东西,都能通过这款软件模拟出来。借由这个思路我们也试着让学生参与制作昆虫咀嚼式口器的解剖、昆虫内部结构的解剖、昆虫生长发育过程等课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解剖生物的开销,并且实验教学课件也更直观、快速地反映了操作步骤,使得学生更容易动手参与。
传统媒体时代,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通过便捷的移动互联网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顺应这一变化,高校教师应运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昆虫学传统学科的教学,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手段改造传统的教学方法,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和普及昆虫学知识进行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杜春娥,孙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特点与受众分析[J],计算机与网络.2012,(13):53-56
[2]吴仕云.手机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8):21-23
[3]韩群鑫,姚振威.“昆虫学互动体验式教学”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