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位画师要考三个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大徒弟想了一会儿,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呢,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画师看了他俩的画,并不赞许。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见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外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画师这才点头称赞道:“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若隐若现,谁能说得清会从中走出多少只骆驼呢?”
小徒弟的高明之处,是他并不从正面着墨,而是巧妙地从侧面人手,借助连绵不断的山峰来表现骆驼之多。
绘画、写诗、作文,有些道理其实是相同的。初中语文课本选了汉乐府民歌《陌上桑》,《陌上桑》中写罗敷的美貌,并没有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之类的词语来描绘,而是极富独创性地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仔细想来,这种从侧面人手的写法是颇有道理、十分巧妙的。从美学原理的角度来说,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使描写的对象具有了非凡的艺术张力,从而引人遐想,促人深思。其效果有时比直接描写更好。
从侧面人手的写法,语文课本中并不鲜见。鲁迅的小说《药》写“革命者的悲哀”,行文至结尾处,夏四奶奶说了这样一句话:“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在夏四奶奶看来,她的儿子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大清良民,是“革命者”把她的儿子引上了歧途——“造反”,最终使夏瑜走上了不归路。正因如此,她不是感激“革命者”,而是诅咒“革命者”,说“他们将来总有报应”,仅此一句,就充分暗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无比悲哀。
写作如何从侧面人手?民间有一则传说,对我们不无启发。据说,宋代才女朱淑珍。她的父亲有一次骑驴进城。不慎撞到了州官,州官大怒,把朱淑珍的父亲抓进衙门问罪。朱淑珍去衙门为父求情。州官知道朱淑珍是才女。便说,听说你是作诗高手,我现出一题,你若能依题当堂作诗一首,且在诗中接连说出八个‘不打’而字面中又不出现一个‘打’字,我便赦你父无罪。”朱淑珍略加思索便当堂吟诵起来:“月移西楼更鼓罢(不打鼓),渔夫收网转回家(不打渔)。卖艺之人去投宿(不打锣),铁匠熄炉正喝茶(不打铁)。樵夫担柴早下山(不打柴),猎人唤狗收猎叉(不打猎)。院中秋千已停歇(不打秋千),油郎改行谋生涯(不打油)。人老不堪板子苦,乞望大人饶恕他。”州官听罢此诗,连呼“才女”,立即命衙役放了朱淑珍的父亲。
上述传说,虽说未必实有其事,但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写作,除了从正面着墨,还应学会从侧面人手。你说呢?
小徒弟的高明之处,是他并不从正面着墨,而是巧妙地从侧面人手,借助连绵不断的山峰来表现骆驼之多。
绘画、写诗、作文,有些道理其实是相同的。初中语文课本选了汉乐府民歌《陌上桑》,《陌上桑》中写罗敷的美貌,并没有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之类的词语来描绘,而是极富独创性地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仔细想来,这种从侧面人手的写法是颇有道理、十分巧妙的。从美学原理的角度来说,采取侧面烘托或暗示的写法,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使描写的对象具有了非凡的艺术张力,从而引人遐想,促人深思。其效果有时比直接描写更好。
从侧面人手的写法,语文课本中并不鲜见。鲁迅的小说《药》写“革命者的悲哀”,行文至结尾处,夏四奶奶说了这样一句话:“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在夏四奶奶看来,她的儿子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大清良民,是“革命者”把她的儿子引上了歧途——“造反”,最终使夏瑜走上了不归路。正因如此,她不是感激“革命者”,而是诅咒“革命者”,说“他们将来总有报应”,仅此一句,就充分暗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无比悲哀。
写作如何从侧面人手?民间有一则传说,对我们不无启发。据说,宋代才女朱淑珍。她的父亲有一次骑驴进城。不慎撞到了州官,州官大怒,把朱淑珍的父亲抓进衙门问罪。朱淑珍去衙门为父求情。州官知道朱淑珍是才女。便说,听说你是作诗高手,我现出一题,你若能依题当堂作诗一首,且在诗中接连说出八个‘不打’而字面中又不出现一个‘打’字,我便赦你父无罪。”朱淑珍略加思索便当堂吟诵起来:“月移西楼更鼓罢(不打鼓),渔夫收网转回家(不打渔)。卖艺之人去投宿(不打锣),铁匠熄炉正喝茶(不打铁)。樵夫担柴早下山(不打柴),猎人唤狗收猎叉(不打猎)。院中秋千已停歇(不打秋千),油郎改行谋生涯(不打油)。人老不堪板子苦,乞望大人饶恕他。”州官听罢此诗,连呼“才女”,立即命衙役放了朱淑珍的父亲。
上述传说,虽说未必实有其事,但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写作,除了从正面着墨,还应学会从侧面人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