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荧光分析中X射线管原级能谱分布的测定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xt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确切知道X射线管激发的原级能谱分布是X射线荧光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前提,所用能谱分布函数的准确度大大影响了最终的测量结果。提出利用间接测量法,选用合适的参量模型来描述X射线的原级能谱分布。依靠实验测得的厚靶纯元素样品的荧光强度,利用已知的理论公式,建立非线性方程,优化得到参量模型中的参量值。通过比较实验测得的元素的荧光强度值和利用得到的能谱分布函数计算的理论值,证明此种方法是可行的。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primary energy spectrum of X-ray tube excitatio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i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The accuracy of the energy spectrum distribution function used greatly affects the final measurement results. It is proposed to use the in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parameter model to describe the primary energy spectrum of X-ray. Relying on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thick target pure element samples measured experimentally, the nonlinear equ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known theoretical formula, and the parameter values ​​in the parametric model were optimized. It is proved that this method is feasible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values ​​of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element and the theoretical value calculated by the obtained spectr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髋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髋关节肿瘤假体治疗24例股骨近端转移瘤患者,并对其治疗后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4例患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和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创伤性湿肺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成年患者28例,随机分为氨溴索(沐舒坦)组
目的 评价后路减压自体碎骨椎间打压植骨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 采用后路减压自体碎骨椎间打压植骨固定手术方式治疗90例退变性腰椎管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英国文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公报·文学副刊》在文学观上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在道德观上注重维护传统道德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以及建筑施工所引发的意外伤害持续增多,严重多发伤的外科处置不当也使得胸部外伤致死率及并发症率居高不下[1-2].我们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对收治的87例
目的 探讨并分析胸腰段脊椎骨折中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病椎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减压,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或人工骨,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糖波动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根据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将156例T2DM患者分为神经传导正常(A)组和异常(B)组,比较两组间血糖波动等指标,并进
科技资源的管理与共享利用是促进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资源整合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而科技评估是科技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手段,评估结果对于加强科
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因进食而分泌的促胰岛素分泌肽,最早发现的胰升血糖素样肽-1是其受体(GLP-1R)激动剂。GLP-1R及GLP-1在神经系统都有广泛的表达。多项体内与体
害虫种群密度监测是害虫预测准确度关键,对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综合管理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从传统的害虫监测技术人手,分析了近年现代信息技术在害虫自动化监测中应用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