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课程,我们要改变观念与学习方式,搜集语文信息,根据学情补充资源,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和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几点认识。
一、活化文本,开发教材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教材看成一个活的文本,一个充满变化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和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思考和探究,将其整合与分工,或增减与补充,从而做到“走进教材又大胆地超越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适当地拓展教材,多角度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益。比如,在教《丑小鸭》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白天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并且让同学们讨论:“丑小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假如丑小鸭来到我们身边,你怎样对待它?你身边人有没有像丑小鸭这样的人物,请同学们畅想今天的学习环境和人生际遇。”教师这样一层层引导学生感悟,会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陶冶,丰富了教材的内涵与意义,教材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延伸,使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了。
二、运用问题,开发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的最高价值是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而充分发挥学生资源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去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应变为“泉水”。教师角色也要发生变化,由过去的“蜡烛”变为“打火机”,不是完全奉献,而应去“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尝试,敢于求新,对于教材的处理要有自己的观点,并能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有更多的方法;一定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要考虑什么的问题有利于教学,什么样的问题有讨论价值。正确地了解学生,给他一种能驾驭的学习方法,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这需要教师有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和眼光,也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在让学生读课文后,改变了以往讲解古文背景、分析词句意思的方式,采取了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翻译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全文,理清思路,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各小组同学回答得很成功。接着,我让学生讨论:“齐王纳谏及其结果揭示了什么道理?”各小组之间争得面红耳赤,最后通过发言总结出答案。我又因势利导, 提问:“邹忌劝说齐王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样的启示呢?”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延伸,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从教材走出来,到实践中去,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思维活跃,成就感倍增。
三、设计问题,整合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是无限和无价的,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课中,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个感情。”我把这个问题留作课后作业,并承诺谁写得好就推荐为广播稿。第二天上课果然有许多学生写,有的写“思念”,有的写“悲伤”,还有的写“欢欣”等。我一听学生写得都很好,因为这些是出自学生之口,发生在学生身边,所以,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师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可增大课堂容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感悟体验,都是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此外,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电视、报刊、家庭、校园都可以为源。因此,语文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捕捉生活中的语文,让大自然成为最生动的评议课堂。我们教师还要相信学生发出的光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要放手发动学生,实行开放式教学,这样学生资源将取之不竭,潜力无穷。
四、留心学校,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是学生集中接受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机制,挖掘学校资源的潜能。学校里发生的各种现象都可能给我们提供研究素材,只要师生深入挖掘和善于捕捉,就可以为语文教学活动拓展空间。每个学校环境都有自己的个性,花草树木、景点布置、宣传橱窗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我们组织的征文、演讲、体操、跳绳比赛,也可以成为语文最生动的课程资源。如同学中有拾金不昧的,写成表扬稿广播出去,精彩的文章就成为语文活动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另外,图书室、阅览室、黑板报、宣传画、小广播、文化长廊都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这样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语文学习也轻松快乐。如在教说明方法时,我让学生写作文《我们的教学楼》,并要求学生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然后,我带领同学们重新认识了教学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了课本知识,又更加了解、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还树立了“爱学校从我做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学生在学校浓浓的氛围中学习了语文。
五、丰富生活,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为师生的语文学习敞开了方便之门。丰富的文字信息、图片、动画、声频、视频,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身临其境,使学生能轻轻松松地学语文。如教学《乡愁》时,让学生欣赏有配音配画的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又如,在教学《地下森林断想》时,可利用火山喷发释放出巨大的内能,后来形成了美丽的大森林的图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巧妙进入课程的学习。再如,教《沁园春·雪》时,教师可用图片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这样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使学生对诗歌中的意境产生直观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河的知识、图片,并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形成资源共享。这种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随着时代的需要,多媒体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教师所接受,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应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生活处处皆资源,生活大舞台为语文教学引进了源头活水,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为实行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搭建了平台。
一、活化文本,开发教材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教材看成一个活的文本,一个充满变化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和发展需要,对教材进行思考和探究,将其整合与分工,或增减与补充,从而做到“走进教材又大胆地超越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适当地拓展教材,多角度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益。比如,在教《丑小鸭》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丑小鸭为什么能变成白天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并且让同学们讨论:“丑小鸭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假如丑小鸭来到我们身边,你怎样对待它?你身边人有没有像丑小鸭这样的人物,请同学们畅想今天的学习环境和人生际遇。”教师这样一层层引导学生感悟,会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陶冶,丰富了教材的内涵与意义,教材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延伸,使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了。
二、运用问题,开发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的最高价值是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而充分发挥学生资源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去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应变为“泉水”。教师角色也要发生变化,由过去的“蜡烛”变为“打火机”,不是完全奉献,而应去“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尝试,敢于求新,对于教材的处理要有自己的观点,并能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有更多的方法;一定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要考虑什么的问题有利于教学,什么样的问题有讨论价值。正确地了解学生,给他一种能驾驭的学习方法,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这需要教师有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和眼光,也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在让学生读课文后,改变了以往讲解古文背景、分析词句意思的方式,采取了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翻译的方法。然后,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全文,理清思路,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各小组同学回答得很成功。接着,我让学生讨论:“齐王纳谏及其结果揭示了什么道理?”各小组之间争得面红耳赤,最后通过发言总结出答案。我又因势利导, 提问:“邹忌劝说齐王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样的启示呢?”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延伸,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从教材走出来,到实践中去,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思维活跃,成就感倍增。
三、设计问题,整合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是无限和无价的,在所有的课程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课中,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个感情。”我把这个问题留作课后作业,并承诺谁写得好就推荐为广播稿。第二天上课果然有许多学生写,有的写“思念”,有的写“悲伤”,还有的写“欢欣”等。我一听学生写得都很好,因为这些是出自学生之口,发生在学生身边,所以,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师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可增大课堂容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感悟体验,都是构成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此外,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电视、报刊、家庭、校园都可以为源。因此,语文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关心生活,热爱生活,投身生活,捕捉生活中的语文,让大自然成为最生动的评议课堂。我们教师还要相信学生发出的光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要放手发动学生,实行开放式教学,这样学生资源将取之不竭,潜力无穷。
四、留心学校,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是学生集中接受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机制,挖掘学校资源的潜能。学校里发生的各种现象都可能给我们提供研究素材,只要师生深入挖掘和善于捕捉,就可以为语文教学活动拓展空间。每个学校环境都有自己的个性,花草树木、景点布置、宣传橱窗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我们组织的征文、演讲、体操、跳绳比赛,也可以成为语文最生动的课程资源。如同学中有拾金不昧的,写成表扬稿广播出去,精彩的文章就成为语文活动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另外,图书室、阅览室、黑板报、宣传画、小广播、文化长廊都是学生学习的阵地。这样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语文学习也轻松快乐。如在教说明方法时,我让学生写作文《我们的教学楼》,并要求学生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然后,我带领同学们重新认识了教学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了课本知识,又更加了解、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还树立了“爱学校从我做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学生在学校浓浓的氛围中学习了语文。
五、丰富生活,利用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为师生的语文学习敞开了方便之门。丰富的文字信息、图片、动画、声频、视频,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身临其境,使学生能轻轻松松地学语文。如教学《乡愁》时,让学生欣赏有配音配画的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又如,在教学《地下森林断想》时,可利用火山喷发释放出巨大的内能,后来形成了美丽的大森林的图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巧妙进入课程的学习。再如,教《沁园春·雪》时,教师可用图片展示我国北方美丽而奇寒的雪域风光,这样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以流动的画片一一展现,使学生对诗歌中的意境产生直观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查阅有关河的知识、图片,并在课堂上展开交流,形成资源共享。这种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随着时代的需要,多媒体教育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教师所接受,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应充分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生活处处皆资源,生活大舞台为语文教学引进了源头活水,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为实行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