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手必须善于区分情况,把握好“亲征”的尺度和分寸,要明确,不论什么事都亲自参与是不懂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体现。
在封建社会,当国家发生外寇入侵等大事时,有时皇帝会亲自率军御敌,这种行为被称为“御驾亲征”。在现实生活中,事事都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亲自出面,即“亲征”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如开会时尽量要一把手讲话,决策时尽量让一把手拍板,工作尽量拉着一把手参与,就连陪客、游玩等也尽可能拉上一把手。有些一把手也认为事事都参与,既可以显示自己的地位,也说明下级离不开和尊重自己,因此,尽管劳累,却乐此不疲。笔者认为,一把手必须善于区分情况,把握好“亲征”的尺度和分寸,要明确,不论什么事都亲自参与是不懂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体现。
一般情况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下属总希望也喜欢和一把手一起做事,因为其中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一把手对自己的了解,密切自己与领导的关系。第二,一把手出面可以减少工作阻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第三,一把手出面参与工作,最大的决策权在一把手那儿,一把手自然也承担着最重要的责任,如此,便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责任风险。
毫无疑问,一把手亲自出马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的确有一些好处,有利于提高大家对某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一把手及时了解情况,尽快作出决策;一把手在关键时出面还可以起到振奋精神、鼓舞人心的作用,有时还可以加强一把手与下级的关系等。但是,如果一把手过多地“御驾亲征”,害处更多。
第一,分散领导者的精力,增加其工作量,不利于其抓大事。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对一把手而言,更重要的是把握全面工作,如果事事“亲征”,事事参与,势必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分散到具体事务中,这样就很难有时间抓大事、谋全局。
第二,扼杀下级的创造性,增强下级的依赖性和惰性。通常情况下,有一把手或领导在身边,真正应该承担工作责任的人多数只会秉承领导意志,看领导眼色行事,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干,反正出了事有领导顶着,久而久之,下级就会懒惰成性,不会积极创新,不会自己想办法完成工作。除此之外,有些下级还担心过分表现自己会让领导产生“你比我还能干”、“还高明”的误会,从而不敢大胆工作,施展才智。
第三,缺乏缓冲机制,不利于科学决策。一把手直接出面固然有利于简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但并非所有的工作一把手出面都可以顺利解决。有些决策的作出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也就是说需要一个缓冲带或缓冲期。如有的时候,某项工作受条件限制,很难完全实现既定目标,如果下级或副职先出面进行了解、研究并作出处理,即使作出的决策不完全对路,待一把手出面后,也可以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作出更为合理、科学的决策。否则,若所有的工作、所有的矛盾都由一把手先出面一步到位,往往会使一把手处于推墙抵壁的前沿,一旦作出错误决策,就很难再收回改变。
第四,不利于分清责任,公正赏罚。历史上大凡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除了善于用人、善于决策外,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赏罚分明来增强下级的责任心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一把手过多地直接参与具体工作,有功虽赏,往往难以服众,因为人们会认为没有一把手亲自参与,其功难成,赏下级实际上是一把手在自我表扬。如果有失误,也难以做到严格惩罚。这是因为一些一把手为顾面子,不会按规则惩罚有关责任人,因为作为第一责任人,自己也难辞其咎;即使想罚,下级也会想方设法为领导开脱,从而也达到为自己开脱的目的;如果只惩罚下级,下级也会不服,因为一把手“亲自”出马都办不好,下级怎么可能超过领导?如此,必然造成赏罚不公,从而失去人心,使事业受损。
因此,一个真正优秀的一把手,不在于他任职期间“御驾亲征”了多少回,不在于他亲自出面为下级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他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在即便自己不亲自出面的情况下,分管者或下级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创造政绩。因此,一把手要把握好“御驾亲征”的尺度和分寸,具体地说,就是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不要过分自信,过高估计了“御驾亲征”的效果。作为下级或分管局部的干部,希望一把手多参与其分管的工作,并不是能力都不行,其动机可能是复杂的。一把手不要以为下级事事都请自己出面是对自己的尊敬和畏服,也不要过于自信,以为只要自己出面事事都能成功,历史上“御驾亲征”失败乃至亡国的例子并不少。隋炀帝亲率大军征朝鲜,大败而归,导致内乱亡围;明英宗“御驾亲征”成为俘虏;即便像宋太宗赵光义那样颇有才干的君主,“亲征”也照样失败过。相反,秦始皇从没有亲临战场一线,却统一了中国;汉武帝也没有亲自带兵作过战,却开拓了疆域,成为雄才大略之主。因此,一把手亲自出面不一定都能办成事,不亲自出面也不一定就办不成事。
二是要分清责任。对自己有利的工作,不想让他人插手过问,对自己无利或利少而责任重大的工作,总希望让一把手或通过一把手拉他人一起干或推给别人干,这是官场人的常见病。因此,一把手必须正确对待下级事事都想请你一起干的行为,不能被下级牵着鼻子走。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善于分清职责,是谁的责任就应该由谁主抓。尽管一把手负全面责任,任何工作的好坏都与自己有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把手什么事都要亲自干。一把手只有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承办人,放手让其负责,才能把自己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三是要合理分权授权。做行政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权力和职责也不可缺少。一把手惜权守权无可非议,但現实生活中,有些一把手热衷于把大小权力都揽在自己手中,副职和下级要履行一定的职责,却没有相应的权力支撑,大小事都要通过一把手才能最后解决,这也是一些下级推卸责任或事事都请一把手出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把手要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必须合理分权授权,使下级的权力与职责大致相称。
四是加强督查,严格赏罚。一把手的主要工作是定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并把奖惩赏罚公正合理地用好用足。历史证明,一把手能够公正行使赏罚权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刘邦虽武功、文化水平远不及项羽,但他善于识人用人,对有功者不惜奖励,对有过者不惜重罚,最终从一个市井无赖变成了皇帝。而项羽虽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对将士也行妇人之仁,但却不善于赏功罚过,“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为人刻印,而不能授。正因为其赏罚“不平”,才造成“天下叛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吏记·郦生陆贾列传》),最终兵败自杀,成为悲剧人物。因此,一把手只有用精神、政治、经济等各种方式对有功者赏,对不履行职责、造成失误者依律依纪进行惩戒,才能使下级各尽其职,最终实现自己的领导目标。
一把手在重大问题面前和关键时刻不能不出面,但绝非事事都要出面,因此,一把手在“亲征”之前,一定要考虑有没有必要、该不该自己出面,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千万不能让“亲征”变成了下级逃避责任、掩盖无能的挡箭牌,给所领导的工作和国家民族的事业造成损失。
(摘自《领导科学》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