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能忘记五年前的冬季,在故乡的竹林里见过的雾。
  四伯家盖了新房,向阳面有几扇敞亮的大窗,窗外的小山坡上栽着竹。一阵风起,青葱葱的竹叶荡漾着,单是这样清爽的绿也足以悦目怡情,只是于我早已司空见惯。
  那日中午,外面有人喧嚷,我無心小憩,索性在房内踱步。不经意间朝窗口瞥了一眼,目光竟像铁粉邂逅了磁石,再不能动弹。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竹林,仿佛无数琼脂碎玉在烈日下熔化。竹影中清凉些,它们便不再剧烈地燃烧,而是缓慢地升腾,远观如起伏的江面。偶有微风,驱不走这浓稠的白浪,只能让它翻涌。竹叶和竹竿在雾的浪涛里浮沉,像零星的翡翠薄片和橄榄石柱被抛进白玉堆里,让人想起积雪未融的初春新发的绿意。试问盘古开天辟地之时的鸿蒙,集中了日月精华,恐怕也莫过于此吧?
  遗憾的是,那日我并未有机会走近那片雾。下楼便见亲戚来访,作陪时心里惦记着:那样的雾,伸手轻触一下,都会沾染上天地灵气的。手里端茶倒水,而思绪一直在游走:扶着竹穿过林中,雾渐渐向我聚拢,发丝、衣角和丝巾上有了温润的湿意。那湿意,或许来自多年前的一个女子,提着竹篮,荆钗布裙,穿梭于雾中。竹林外有一双眼睛注视,她心知,却仍在林中若隐若现……堪比《蒹葭》里的意境了。
  去年春天,我坐高铁去昆明,窗外时时见雾。有几个瞬间,感到与雾离得很近。可是这样的雾,终不曾予我心灵的悸动。看清了,它类似于密度较小的云,洁白的色彩没有变,如梦如幻的感觉却荡然无存了。它附近的山也仅仅被遮住了一块,像被实体盖住,雾和山之间有一种割裂感,如未衔接好的两个图层。
  我不禁想,如果之前没有那样美好的体会,见到此景是不是就不会怅然若失。就像爱一个人最盛的阶段,总本能地将之捧在云端,相处久了,往往感受到理想的破灭。萧伯纳指出,“目标实现”和“没有目标”都是悲剧。后者固然好阐释,对于前者,我的理解是:历尽千辛万苦达成目标后,实现目标的原动力已然不在,或者发现目标本身的意义全然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回事。而那些未曾真正接近或得到的,保持着记忆中最初的美好。隔一层雾观亦是好的,情愿朦胧一点,多一份美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蒹葭》不单呈现美,也是凝聚处世智慧的诗篇。
  在昆明的郊外,我见证过一次雾消失的全过程。初冬的清晨,泽湖畔的草地上抹着些糖粉般的白霜,整片湖和草地附近则笼着一层温柔的“云烟”。我轻吟着白乐天的词“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恍如行走在一个梦里。它逝去,我也不叹惋,自然地走出梦境。我常将诗词以自编的调子吟唱,但也仅限于一个人的时候唱,埋藏于心的古老情怀,总不肯拿出来示人,像呵护着手心里的一团雾气,唯恐它散了。
  四五月交接之时,昆明市中心的蓝花楹开得正好,街道两旁的树上,蓝深紫浅云蒸霞蔚,几乎有晕染青天之势。生平第一次邂逅此物种,抑制不住激动,当场惊呼数声,引得路人回首。蓝花楹乍看有几分似勿忘我,却不像勿忘我一样含羞脉脉,而是开得热烈,满枝丫的密密匝匝,有种野草的狂放和生机。海棠一类的花朵,纵然怒放,因色彩绮丽也只能比作霞。而蓝花楹色彩柔和,丛生的花朵有幻境之感,我私下称其“云雾之花”。走在满街蓝花楹中央,脚步不自觉地放慢,只愿长醉不愿醒。
  城里的雾,大概在车水马龙间找不到立足之地。抑或是我太过奔忙,在这座城寄居了多年,连雾的影子都没机缘邂逅。我吃着莲雾,我最爱的水果——这唯一可常近距离接触的“雾”,祈盼着某日漫起一场大雾,暂时冲淡灯红酒绿的繁华和管弦丝竹的呕哑,让柔和朦胧的美在窗前和心间稍驻。
其他文献
权蓉  女,现居呼和浩特,擅长写短篇故事,文笔清丽秀美,构思别致,有百余篇文字见于各类刊物。  日子么,就要自得其乐。像蚯蚓给自个儿截成九段,凑两桌打麻将的,还有一个端茶倒水的。  001  看《奇遇人生》第二季,阿雅和大鹏去山里的学校关注留守儿童那一集。他们去家访,小女孩说:以后想念大学,找一份能陪家人的工作,把家人都接过去。大鹏忍不住进屋哭去了,小女孩不解:问他怎么又哭又笑的。阿雅回答:这就是
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2.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登金陵凤凰台》  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太白全集》是唐代诗文别集名,李白撰,最早由唐代李阳冰编成《草堂集》10卷。现在通行的本子有:北宋宋敏求增补刻本《李太白文集》30卷,巴蜀书社1986年据此影印;注本有宋人杨齐贤集注的《李翰林集》,清代王琦的《李太白诗集注》,近人
落入谷底,便与巉岩、礁石为伴,以一曲跌宕的歌谣,且吟且行。  既然选择用最低的姿态拥抱大地,就不再仰视一种高度,也不再去思慕江河的辽阔、海的遥远。寂寞的意境中,用一泓清澈去印证一段古老的传说,用奔袭的浪花去洗涤山谷中如梦如烟的尘埃。多少无法打捞的记忆,已经凝固成两岸如画的风景。如今,那里一簇簇山花正迎风摇曳,开得如火焰般热烈。  一只鹰在高空盘旋,用骄傲的翅膀煽动着远方的诱惑。  四季在草木和花朵
火马,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诗歌月刊》《散文诗》《北京文学》《青年作家》《草原》等文学杂志。偶有获奖,作品入选多种选本或典籍。  在读完徐嘉馨的《一片树叶来见你》后,眼前突然闪过一幅画:这首诗展现出来的意境,与法国十九世纪末原始主义画派代表人物亨利·卢梭的最后杰作 《梦》十分契合。要说明的是,此卢梭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画家,而非早生他132年
世上所有的书  都不能贻你好运如鸿鹄  但它们能使你休憩  于你心中的宅寓  那里有你所需的一切  阳光、月亮和星辰  因为你渴求的光,正栖于你身  你曾在书城冊府  孜孜地把智慧追求  现在它生辉于每一页  成了你的所有
把根扎进土里,肆意生长。  柳树生命力强,你只要随意折断一条柳枝,插进地里,柳枝就能成活,就能长出一棵柳树来。  柳树生命力强,是因为每一条柳枝都“长”着根。也许你会问,怎么没有看见柳枝上長着的根呢?但当你把柳枝插进地里,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插进地里的柳枝,会在地里长出根来。  你可以轻易地折断一条柳枝,但你无法折断它的“根”本。这可能就是柳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他把手里拿的书递给我:“我就看这个。”  我看看,原来是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这当然是部名著,在心理学史上很重要,而且书写得极其流畅;不过一个年轻人,一个飞行员,头一天还跳舞跳到早上五点钟,我绝没有想到他手里会有这样一本书。  “你为什么要看这个?”我问。  “我的知识太浅了。”  “你年纪还轻着呢。”我笑着说。  他好一会没有说话,我渐渐觉得窘起来,打算站起身去找我要找的杂志。可是,我觉
三月初春,街上,温和的东风吹散了一冬的凄寒与寂寥,整座城市从沉睡中苏醒,显得神采奕奕,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推开家门,一股诱人的清香钻入我的鼻翼,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槐花饼的味道,我满心欢喜地奔进厨房。“你回来啦!喏,你最爱吃的槐花饼。”母亲把一个盛着槐花饼的盘子放在桌上,在槐花的清香中,她一脸的满足,但隐隐地还夹着一丝不舍,“这是冰箱里冻的最后一袋槐花了,再想吃可就没有了。”  母亲的
本期客座主编:  赵瑜,河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媒体工作多年,曾任《天涯》杂志编辑,现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在《十月》《山花》《大家》等刊物发表散文小说多篇,已出版长篇小说《六十七个词》《女导游》,散文随笔集《小闲事》《小忧伤》等多部。有作品获杜甫文学奖,其中《小闲事》一书曾被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分五期专题推荐,并入选当当网2009年度文学类畅销书榜单。  有那么几年,每到春天,我都会
脚下踏实,行正走直。  各人做事,方式不一,观察所得,大伙儿喜欢骑牛找马。  牛性驯良,牛背安穩,是易骑动物。可惜,一般来说,走得慢。马胜在快,但难骑。  最理想是有牛有马,看心情和环境,替换坐骑。那可真是要快就快、要慢就慢了。  自己骑功要好,才能驾驭。千里马必有独特个性,功夫稍逊,就会让它抛下。幸运一点,也难免手损脚痛;不幸的,就此当下倒毙,一命呜呼。  还是先骑好牛,稳当。不过,千万不要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