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知识从少到多,知识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肤浅到深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没有积累就没有语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 积累 语文素材
在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提出的学习原则,重要的一条就是积累。他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喻,说明只有注重学习积累,才能“神明自得”,增长智慧,具备崇高的道德。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储学以积宝”,更是强调了积累在写作中的作用。这些无不说明了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当今的课程改革虽然强调教会学生活学活用,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若没有足够量的积累,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的。语文教师要重视教会学生积累。
一、积累的内容结构
从内容结构看,积累可分为语言积累、知识积累和材料积累。
1、语言积累。从内容上,它包括格言、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从结构上,它包括文字、词汇和句子等。语言积累在整个语文积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累得多了,语言自然丰富起来,阅读理解会得以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学生平时缺乏的恰恰是语言的积累,语汇太贫乏,写起作文来,语言如同白开水一样,无滋无味。我曾经看到报纸上有这样一则报道:某学校的某学生写了一篇不足三百字的作文,全篇一共用了72个“死”字,这一事例正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会学生积累语言势在必行。2、知识积累。在这里我们说的是狭义的语文知识,它包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等。这些知识很多也很复杂,可以通过建立知识档案的形式、分别整理,这样一点一滴,就会聚沙成塔。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通过给学生画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不断积累知识的。3、材料的积累。积累大量的语文材料是为了表达运用,这是材料积累的主要目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章、报刊杂志等。
二、积累的方法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语文积累也一样,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探求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下面谈的只是本人的一些做法。
1、听讲听读法。这种方法立足学生的“听”。听讲是通过教师讲课或别人讲事情或故事的形式而获得积累的一种方法。高尔基曾说过:“从16岁开始,我就是作为一个别人私语的傍听者,一直活到现在的。”他有一大堆积累听讲的小册子,凭这些他完成了一部又一部的小说创作,可见听讲的重要。现在的新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说,但我们也不要忽视教师的讲。听读就是通过听别人读文章、读文学作品的方式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课外我们要引导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如每天的新闻联播),让学生得到听读的训练,课堂上我们要筛选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可以是教师读,也可以让学生读)。我常常利用早读课或课前5分钟开展听读的活动。有时让学生选择报纸中自己喜欢的文章读;有时教师准备好美文让普通话较标准的学生读(或教师自己读)……
2、摘抄法。就是通过抄录的形式而达到积累知识和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极为普遍。摘抄的种类繁多。从范围看,有片断抄录,语句摘要,词语抄写等;从内容看,有精美诗文摘抄,有优美描写摘抄,有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俗语摘抄等;从形式上,有课堂笔记课外读书笔记等。在运用摘抄法积累语文知识、语言、材料时,应逐步养成随手勤摘的好习惯;其次,要指导学生多读多抄,边抄边思考;最后,要要求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分们别类,形成系统。当然摘抄不能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我常常利用早自修课开展积累本运用交流比赛,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抄到黑板上,然后大家一起欣赏,发表看法。
3、背诵法。背诵是语言积累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说明了背诵的重要性。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王国维、现代文学家鲁迅、钱钟书等等,他们的文学造诣很高,虽治学方法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博闻强记,以此达到积累的目的。但背诵一定要讲究技巧,不能让学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首先,要求学生背诵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心不外骛。其次,要在系统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再次,要掌握记忆的特点,加强记忆的反馈和有序性。最后,要带着寻趣的的心理去记忆。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记忆就是这样,只要对自己记忆的东西产生兴趣,此时就乐于记并且记得快记得牢。
此外,在积累的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梳理的方法。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做的:
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和、梳理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
【关键词】语文教学 积累 语文素材
在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提出的学习原则,重要的一条就是积累。他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喻,说明只有注重学习积累,才能“神明自得”,增长智慧,具备崇高的道德。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储学以积宝”,更是强调了积累在写作中的作用。这些无不说明了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当今的课程改革虽然强调教会学生活学活用,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若没有足够量的积累,是不可能有质的飞跃的。语文教师要重视教会学生积累。
一、积累的内容结构
从内容结构看,积累可分为语言积累、知识积累和材料积累。
1、语言积累。从内容上,它包括格言、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歇后语等。从结构上,它包括文字、词汇和句子等。语言积累在整个语文积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累得多了,语言自然丰富起来,阅读理解会得以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学生平时缺乏的恰恰是语言的积累,语汇太贫乏,写起作文来,语言如同白开水一样,无滋无味。我曾经看到报纸上有这样一则报道:某学校的某学生写了一篇不足三百字的作文,全篇一共用了72个“死”字,这一事例正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会学生积累语言势在必行。2、知识积累。在这里我们说的是狭义的语文知识,它包括语言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等。这些知识很多也很复杂,可以通过建立知识档案的形式、分别整理,这样一点一滴,就会聚沙成塔。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通过给学生画知识树的方法,让学生不断积累知识的。3、材料的积累。积累大量的语文材料是为了表达运用,这是材料积累的主要目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各种文章、报刊杂志等。
二、积累的方法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语文积累也一样,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探求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下面谈的只是本人的一些做法。
1、听讲听读法。这种方法立足学生的“听”。听讲是通过教师讲课或别人讲事情或故事的形式而获得积累的一种方法。高尔基曾说过:“从16岁开始,我就是作为一个别人私语的傍听者,一直活到现在的。”他有一大堆积累听讲的小册子,凭这些他完成了一部又一部的小说创作,可见听讲的重要。现在的新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说,但我们也不要忽视教师的讲。听读就是通过听别人读文章、读文学作品的方式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课外我们要引导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如每天的新闻联播),让学生得到听读的训练,课堂上我们要筛选好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可以是教师读,也可以让学生读)。我常常利用早读课或课前5分钟开展听读的活动。有时让学生选择报纸中自己喜欢的文章读;有时教师准备好美文让普通话较标准的学生读(或教师自己读)……
2、摘抄法。就是通过抄录的形式而达到积累知识和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极为普遍。摘抄的种类繁多。从范围看,有片断抄录,语句摘要,词语抄写等;从内容看,有精美诗文摘抄,有优美描写摘抄,有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俗语摘抄等;从形式上,有课堂笔记课外读书笔记等。在运用摘抄法积累语文知识、语言、材料时,应逐步养成随手勤摘的好习惯;其次,要指导学生多读多抄,边抄边思考;最后,要要求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分们别类,形成系统。当然摘抄不能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我常常利用早自修课开展积累本运用交流比赛,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抄到黑板上,然后大家一起欣赏,发表看法。
3、背诵法。背诵是语言积累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正说明了背诵的重要性。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王国维、现代文学家鲁迅、钱钟书等等,他们的文学造诣很高,虽治学方法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博闻强记,以此达到积累的目的。但背诵一定要讲究技巧,不能让学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首先,要求学生背诵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心不外骛。其次,要在系统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再次,要掌握记忆的特点,加强记忆的反馈和有序性。最后,要带着寻趣的的心理去记忆。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记忆就是这样,只要对自己记忆的东西产生兴趣,此时就乐于记并且记得快记得牢。
此外,在积累的基础上还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梳理的方法。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做的:
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和、梳理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归纳,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